[转载]对“少儿声乐教育”的一些思考

 

     7月,应邀到重庆电视台,做了一期纪录片的访谈节目《人文重庆》,探讨重庆少儿声乐教育的话题。节目时长20分钟,将在重庆卫视午间播出,具体时间还没有定。

 

    主要话题围绕少儿声乐教育的模式、现状与发展。

    模式:

    传统的少儿声乐教育仅仅停留在学校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用齐唱的方式,教学生唱歌,因为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加上一周也就2节音乐课,除开被主科(语文数学)老师占用的课时,真正学习音乐的时间就很少了。学校的音乐老师没有办法开展“声乐技巧训练”,等谈不上“歌唱表演”。

    学校教育是笼统的,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然而单一学科的专门人才,一定不是从学校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于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才构成了整个社会教育体系:少年宫、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少儿艺术学校、艺术培训中心。

    少儿声乐教学也在社会教育机构中,有着很大的分量,成效显著。一些xx歌唱演员,成方圆、蔡国庆、谭晶等,都是从小在少年宫、合唱团启蒙起来的。

 

    现状: 

    相比音乐教育发达国家和城市来比,重庆的“少儿声乐”这个学科是落后的,落后并不在与水平,而在于氛围。

    比如前年去日本交流,小学生几乎每天都有音乐课,而且音乐课的模式很活跃,器乐、声乐、舞蹈都容入其中。我们在一个省会城市,甚至看到他们把音乐课排在了早晨{dy}节。而我们,大面积的音乐课都是作为主科课程的补充,随便找个角落摆摆。不少县级以下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都由语文数学老师代上音乐课。

    再比如浙江省,少儿声乐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以{jd1}的优势排在{dy},今年的全省少儿xx大赛,10万小学生参加海选,普及到每一个县。{zh1}参加决赛的,都有15000人。而重庆今年的少儿xx大赛,报名人数才500余人。我们都是主城区的孩子在比赛,而重庆还有40个区县呢。

    从重庆市的少儿声乐教育水平来看,优秀的老师简直是凤毛麟角。今年的决赛成绩表拿出来细看,225名选手参加决赛,其中有147个是我的学生,超过了一半。获奖成绩更是明显,指导老师一栏几乎全是我们3位老师的名字。值得一说的是,还是有个别不知名的老师,有辅导学生获奖,但是仅仅一名、二名,没有起到一定的带动普及作用。

    从我自身的教学来看,5年前,我只有3个声乐班,一共21名学生在跟我学唱歌,当时失落得很,为什么旁边的语言课、舞蹈课都有这么多孩子,惟独没有孩子来学唱歌?我当时想,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几年来,我提出了“快乐歌唱”的教学方法,跟孩子们走得更近,以玩耍、游戏的模式去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这一点我做到了。

    5年后,我的学生总人数逾千,光我亲自上课的学生就有600多人。每个班都满员。昨天刚进行了暑假声乐班的招生考试,50余名学生,只有10人入选,能够继续留在我的班的学习。那没选上的孩子,怎么办?

 

    发展:

    说发展之前,不得不说一说“少儿声乐教育”的意义与推广的重要性。

    1、唱歌抒情、逸志,是最为简单、最为普及的娱乐活动,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国界,小到学校社区联欢会,大到演唱会、春晚,都离不开唱歌。所以声乐学习,是培养一个人学会唱歌,是一种延续一生的活动。

    2、陶冶情操先不说,教育部去年刚出台的文件,小学生必须要会一门艺术学科,可见,上面已经意识到了,艺术修养对于未成年阶段的重要性,也就是“艺术启蒙”。

    3、掌握一门技能,特别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技能,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自己总归有个特长,那么“唱歌”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我经常跟学生家长交流,不是每个学习唱歌的孩子以后都能成为歌唱家。少儿声乐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规范孩子正确的发声习惯,引导孩子演唱适合他们的歌曲,xx孩子的歌唱表演欲望。

    我想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在大多数孩子的“唱歌普及”活动中,有少部分孩子会脱颖而出,这一部分孩子具有优秀的嗓音条件,漂亮的外形条件。他们从小就会登上舞台,参加各种演出比赛,成为年轻的老演员。这样的孩子,将来有不少将走上专业的艺术道路。可喜的是,当他们以后成为专业的歌唱演员或者声乐教师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童声阶段”,歌唱技巧、音乐内涵、表演经验都是如此出众,打下了扎扎实实的音乐基础。

    这一帮优秀的“小xx”,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的比赛中频频亮相,也给更多的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家长们一提,都说该像谁谁谁学习,看谁表演多出神啊,听谁气息控制得多好啊,谁的演唱流畅,谁的演唱大气。慢慢的,更多的家长、家长的朋友、朋友的孩子,都参与到了唱歌的活动中来了。

 

    作为“少儿声乐”的老师,我们就是为孩子打基础的人。看见某些老师用成人的方法教孩子,xx不顾孩子脆弱的嗓子,总是唱一些成人的歌曲,结果到后来,不少学生去医院xx声带。“少儿歌唱”的评价标准并不是说,这个孩子能唱多么大的歌,多么高的音,那他就唱得好。根据全国少儿声乐的发展状况,嗓音、气息、情感、形体、表达,等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才是对少儿xx的整体评价。

 

    {zh1}简要来说说发展的问题,依据我的自身情况来看,我的12个声乐班已经超额饱和了,我已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重庆市少年宫的少儿声乐教育规模并没有饱和,只是苦于没有更多的师资。我一个人顶满了也就几百个学生,应该带动起更多的少儿声乐教师,共同来参与教学活动。当然,我说的师资,是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专业素质,经过专业训练,懂得少儿教育原理的老师,不是随随便便请个阿姨就可以来练声的。

 

    重庆各个县都已经修建了少年宫,而且个别少年宫硬件还相当不错。现在大家都苦于一个难点,硬件修好了,软件跟不上,县级少年宫里几乎都没有专业老师。所以我们除了培养自己的助手老师,下半年,我们准备组织全重庆的少年宫艺术教师,进行一次培训交流,让更多的少儿声乐教师,尽快走上正轨,这样才能辐射全市更多的孩子。

 

    我想不管是带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中央台的节目录制、MTV拍摄,还是组织声乐教师交流,以及这次,我做的这一期纪录片《人文重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我们重庆的少儿声乐教育既有面上的宽泛,又有点上的突出,在全国“少儿音乐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同时,又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歌唱学习的普及。

 

    希望聘用老师的政策再优化一些,希望其他老师的专业技能和投入精神再专注一些,希望社会上xx“小朋友学习唱歌”的目光再多一些,希望给孩子们提供的舞台再大一些,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参与其间,快乐歌唱。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对“少儿声乐教育”的一些思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