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6 12:09:08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每换一个环境生活,我都觉得这是一种机会,可以让我感受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机会。所以,我不会去考虑换环境后到来的不便。相反,我会去找出新环境能带带我什么条件,让我对自己、对社会、对以前、对以后都有所领会。
——题前的话
在华工的这些日子
来到华工已经有半个多学期了,时间过得很快,这个学期已经快接近尾声了。
对于这半个多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都和山大的生活不同。所选的课程和山大的课程差别不大。只是,因为可以全校选课,所以,有一些可以选择讲得比较详细的老师的课程,比如电力学院的电路课。
在日常生活方面,因为本身是南方人,而且是广东人,所以在适应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在学习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来谈: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
实验课的课前必须先了解试验的过程原理,必须准备好实验报告,设计数据填写的表格。模电实验的电路设计还必须搭好电路,然后测出一些静态参数。有些课(比如《xxx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总会有一些对时政、或者对历史的讨论,所以课前必须做好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英语课也是一样。老师有时会让大家预先收集一些资料以供课上参考。偶尔老师还会介绍大家到图书馆借某本书或者去看某部电影,到了课堂上就基本上是在讲这本书后者这部电影的内容。
其次,是上课的过程。
像概率论和复变函数,老师上课讲得特别详细,讲了很多练习题。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强调在考试时如何应用。而电路课,老师基本是把一节书的内容打乱,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课,这样的思路比较清晰,讲课的进度也比较快。有时候老师也会讲一些课外话,比如一些哲理或者一些大学生就业信息。英语课明显没有在山大时的那种上课气氛。一个英语班有六、七十人,是由不同学院的学生组成的。课上同学们的纪律比较松散,经常出现迟到的事。很多时候,感觉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至于有没有人听就不知道了。对于其他课程,这边的老师普遍都比较注重双语教育。有时候,感觉一些东西用英语来解释会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点在电路课上深有体会。老师在讲电源的时候,它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一个“source”,不是“battery”。
{zh1},是课后的作业。
很多人可能一上大学就对作业没了概念,因为大学学习都是靠自律,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一种虚空的形式。但是,在华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华工,对于作业的{dy}感觉,不管哪个学生,都会说——多。每天每节课完后都会有那么些练习,然后每到一定时间都要上缴。很多人都是到了要上缴的前{yt}晚上,熬一熬夜,然后第二天就带着作业去缴,并且强撑着听课。很庆幸我没有这种习惯。课后的作业大都是根据例题改的,有一些比较综合的会难点,但只要看书就大部分可以完成了。另外,有一些课还专门有答疑时间,每周的某个固定时间在某个固定教室。我觉得这种模式很不错,这周不懂的这周就可以问老师,然后解决。而每次实验课后都要处理数据,遇到数据测量不准确的,可以到实验室重新做过。这边的实验课那个周一次。对于实验课,我是挺喜欢的,像这种经过自己动手然后得到成果的课程,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测量仪器的使用,还有测量方法,实验原理等等。
这边的同学,动手能力真的很强。看过前几周的电梯设计大赛,班里的一些同学自己组队设计电梯,从外形到编程,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差了。我总在想,如果是我,我能做到这样吗?宿舍下面有一个创新实验室,很多同学每天晚上都在那搞实验搞设计,其实挺崇拜他们的。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
这边的活动也挺多的。活动带来的好处,除了娱乐之外,便是促进交流和了解。每次活动都可以认识和了解一些新的朋友。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让我觉得真的融入到新的班级体里面。在这里参加过的活动有篮球赛、秋游等等。只是觉得新的球队没有山大班里那样团结。
我们交流生也自己组织了一些活动,比如和北京科技大学交流生的篮球赛。这对于交流生促进交流有很大的帮助。每项活动,只要有一个美满的过程,那么,解果也就显得不重要了。
第八周和第九周跟着班级停课去参加金工实习,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平时的课堂学习是都是理论课,而在那两个星期里,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宽敞的教室,不是讲台,不是一大堆公式或者单词,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零件、机床,还有一些以前连听都没听过的软件。另外,我们接触各种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教程,并在{yt}或半天的实习时间里,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
每一次实习,老师都是先从理论知识讲起,让我们熟悉所学的工种的基础知识,比如车床的加工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是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
印象最深的是钳工的实习。钳工是用于机械生产不能生产的工件。机械生产就快速的,大批量的,但是机械也是人制造的。人能想到的,机械不一定做得到,而人能想到的人就能做得到。钳工就是用于加工机械所不能加工或者机械加工所不能达到要求的。那就是人工生产在现在始终是不能被替代的。
我们的任务是从一根铁榜上锯下一小截,然后用锉刀锉成一定尺寸的扁平六棱柱,在经过开孔和用丝锥攻螺纹,得到一个六角螺母。整个过程用了{yt},很多人都无法按时完成。其中锉平面和锯铁棒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钳工,这些天还接触了刨工、锻压、塑料成型、数控车等项目的实习。
我们学习跑床的基本操作方法,用刨床刨六边形铁块。虽然是机器在工作,但还是需要人盯着。
我们用空气锤打铁,铁块温度在950度左右。每一锤下去,铁块便矮一截,直到{zh1},变成了我们想要的形状。
我们用注塑成型机做杯子。看似简单的六个步骤:顶针退、合膜、射胶、熔胶、开膜、顶针进,简简单单的六个按钮,仍有同学的杯子做得不好。
在数控车的实习中,我们只需要一个程序,便能让机器作出我们满意的作品。特别是线切割,虽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没能够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只是设计出图案。但看到那教室橱窗上摆着的其他同学的作品,我们相信,我们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出色,甚至比他们更好。
金工实习这门课程为我们带来实际锻炼的机会,让我们走出课堂,在各种各样的工件和机器的车间里,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增强了我们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了解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使我们在机械加工方面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除了学习,对于这边的许多事情都挺有体会的。
每天上学看到很多人边走边吃着早餐,或者拿着一本书边等小车边背单词,后者一些穿着职业装的人匆匆忙忙地赶路,还有路上许多中学生在家长的护送下去上学,或者老人们在晨练……这在南新那边是看不到的。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的阶段,而这里就是一个生活的缩影。从宿舍到教室,有一段很长的路,看到许多人骑着车从身边穿过,觉得他们像是在过着一种紧蹙的生活,不断赶路……
这边的秋天没有山大那样的萧瑟,让我挺怀念山大的。在经历了前几周的湿冷空气导致的气温下降后,让我感觉还是山大的冬天好。我甚至怀疑我骨子里本来就是一个北方人,喜欢大雪,喜欢落叶,喜欢北方的冷风……每次和山大的哥们聊天,都觉得很亲切。
华工的图书馆很大,因为宿舍离教学楼比较远,所以很多个中午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和我上大学前想象的差别不大。很宽敞,明亮。一排排桌椅后面一排排书架放着各门各类的书。在书架上找到一本书,然后坐在书桌前看,又是累了趴在桌子上休憩一下。这是我以前想象的大学生活。也是现在在华工最常看到的一幕情景。
总的来说,这段日子过得很充实。如果让我给“充实”定义的话,那我会说是——忙而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