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建设_肉牛-肉牛养殖技术-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_ ...
一、设计的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花较少的饲料、资金、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肉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
  1、创造适宜的环境。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说来,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生产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给全价饲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zd0}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从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由此可见,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
  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和生产护理等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将会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3、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对牛场会形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良好环境,将会防止和减少疫病发生。此外修建畜舍时还要特别注意卫生要求,以利于兽医防疫制度的执行。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向和间距,设置xx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满足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创价和设施投资,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因此栏舍修建应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施工建筑习惯,适当减少附属用房面积。畜舍设计方案必须是通过施工能够实现的,否则方案再好而施工技术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设计。
  二、场区的规划。
  牛场场区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一般牛场按功能分为四个区:即生产区、粪尿污水处理和病畜管理区、管理区、职工生活区。分区规划首先从人畜保健的角度出发,使区间建立{zj0}生产联糸和环境卫生防疫条件,考虑地势和主风方向进行合理分区。

  1、职工生活区。职工生活区(包括居民点),应在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依次为生产管理区、饲养生产区。这样配置使牛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音、粪便和污水,不致因风向与地表径流而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的相互影响。
  2、管理区。包括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有关的建筑物。在规划管理区时,应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等。在牛场,有加工项目时,应独立组成加工生产区,不应设在饲料生产区内。汽车库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以外,其他仓库也应设在管理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辆牲严禁进入生产区。
  3、饲养生产区。饲养生产区是牛场的核心,对生产区的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考虑。牛场经营如果是单一或专业化生产,对饲料、牛舍以及附属设施也就比较单一。在饲养过程,应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对肉牛进行分舍饲养,并按群设运动场。与饲料运输有关的建筑物,原则上应规划在地势较高处,并应保证防疫卫生安全。
  4、粪尿污水外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外,与生产区保持300米卫生间距。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xx,便于污物外理,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三、牛舍的建设
  牛舍应建在场内生产区中心,尽可能缩短运输路线。修建数栋牛舍时,方向应坐北向南,以利于采光、防风、保温。牛舍超过四栋时,可两栋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间 10米以上。牛舍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行道、工作室和值班室。牛舍前应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器、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以调节小气候。国内常见的牛舍有两类:
  1. 拴糸式育肥牛舍
  ①拴糸式栏舍的类型:栓糸式育肥牛舍常称常规牛舍,每头牛都用链绳或牛枷固定栓糸在食槽或栏杆上,限制活动,每头牛都有固定的槽位和牛床,互不干扰,便于饲喂和个体观察,适合当前农村的饲养习惯、饲养水平和牛群素质,应用十分普遍。如能很好地解决牛舍通风、光照、卫生等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拴糸式牛舍从环境控制角度可分为封闭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开放式牛舍和棚舍四种。封闭式牛舍四面都有墙,门窗可以启闭,另一面为半截墙;棚舍为四面均无墙,仅有一根柱子支撑梁架。封闭式牛舍有利于冬季保温,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采用,其他三种牛舍有利于夏季防暑,造价较低,适合南方温暖地区采用。半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寒冷时,可以将敞开部分用塑料薄膜遮拦成封闭状态,气候转暖时可把塑料薄膜收起,从而达到夏季通风、冬季保温的目的,使牛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按照牛舍跨度大小和牛床排列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只有一排牛床 ,跨度小,一般5-6米,易于建筑,通风良好,但散热面大。适合小型牛场采用。双列式:有两排牛床,分左右两个单元,跨度10-12米,能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在肉牛饲养中,以对头式应用较多,饲喂方便,便于机械操作,缺点是清粪不方便。
  ②拴糸式牛舍的基本建筑要求:饲养头数 50头以上者,可修建成单列式,50头以上者可修建成双列式,在对头式中,牛舍中央有个通道,为给饲道,宽约1.5-2米。两边依次为牛床、食槽、清粪道。两侧粪道设有排尿沟,微向暗沟倾斜,倾斜度为1-5%,以利于排水。暗沟通达舍外贮粪池。贮粪池离牛舍约5米,池容积每头成年牛为0.3立方米,犊牛为0.1立方米,牛场应是水泥地面,便于冲洗xx,地面要抹成粗糙花纹,防止牛滑倒。牛床尺寸为:长150-200厘米,宽100-130厘米,牛床的坡度为1-5%。牛床前设固定水泥饲槽,槽地为圆形,{zh0}用水磨石建造,表面光滑,以便清洁,经久耐用。饲槽净宽60-80厘米,前沿高60-80厘米,内沿高30-35厘米,每头牛的饲槽旁离地面0.5米设自动饮水装置.此外每栋牛舍的前面和后面应设有运动场,成年牛每头为15-20平方米,犊牛5-10平方米。运动场棚栏要求结实光滑,以纲管为好,高度为150厘米。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或沙质为宜,并要保持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建牛舍时地基深度要达到80-130厘米,并高出地面,必须灌浆,与墙之间设防潮层。墙体厚24-38厘米,即二四墙或三七墙,灌浆勾缝,距地面100厘米高以下要抹墙裙。牛舍门应坚固耐用,不设门槛,宽×高为2-2.2米,南窗规格100×120厘米,数量宜多,北窗规格: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下风处,距主要交通要道如公路、铁路500米,距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1500以外,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免避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符合兽医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五、规模的选择
  规模大小是场区规划与牛场建设的重要依据,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特别是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2、资金情况。肉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资金周转期长,报酬率低。资金雄厚,规模可大,总之要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分析。
  3、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糸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等。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应予以考虑。
  4、场地面积。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牛舍及其他房屋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常育肥牛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0平方米。
  5、架子牛的来源。规模饲养肉牛应选择杂交良种牛。杂交改良牛增重快、肉质好、饲料报酬高。农区应积极推广饲养夏洛来、安格斯、西门与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等国内地方牛的杂交后代。


郑重声明:资讯 【牛场建设_肉牛-肉牛养殖技术-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