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调研报告-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调研报告

2010-05-17 09:11:31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及其发展规律,按照“减员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S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zd0}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循环经济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纳入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发展;三是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1、“四位一体”型发展模式 
    “四位一体”模式是利用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结合,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取得能流、物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既能使食品达到绿色标准,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主要模式有:沼气池—猪舍—鱼塘;沼气池—牛舍—果园;沼气池—猪禽舍—厕所—日光温室(或果园、鱼塘、大田种植)等,是庭院经济与农业循环结合最典型的一种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其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能够节水、节能等为特点,已在全国农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作用。 
    2、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的特点,是一个在空间上多层次和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药材、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二是立体养殖型,包括陆地立体圈养模式、水体立体养殖模式。 
    3、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农业副产物资源化,消解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副产物再利用的主要技术有:一是利用牛粪、秸秆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二是利用蔗渣、茶叶进行蚯蚓生产技术;三是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秸秆氨化技术,将粪便类或秸秆物经过发酵后进行还田作为肥料使用,是减轻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有效措施;四是利用农业有机物的沼气制造技术等。 
    4、农业生态恢复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采用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农业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理华南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和西北的沙漠化问题。此外,还采用生物模拟自然顶及群落,实行乔、灌、草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年生、多品种的复合群落。 
    5、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就是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建立高效农户生态系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辅之以加工业,通过立体经营的种植业、链式循环的养殖业和技术密集的加工业,进行综合发展,多次增值利用,独立地形成一个无废弃物的循环式结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庭院经济为主,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太阳辐射能,并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技术的普及,让广大农民真正意识到循环经济是自然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必然替代,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各地的实际,加快编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管理体系,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以开展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为重点,确立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3、抓好典型带动,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区是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机制的课堂,它将有效地引导农民进行生态示范开发,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与组织、管理问题。示范园区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建立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等,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为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4、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农业经济形态,是集资源、环境、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只靠某一部门、单项技术是难以实施的,需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持久动力。 
    5、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场变革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加快制订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来源:滦南县农业服务中心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调研报告-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