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鹌鹑或者鸸鹋》 - 亢蒙的日志- 网易博客

《喜鹊、鹌鹑或者鸸鹋》

2010-05-18 11:52:34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喜鹊、鹌鹑或者鸸鹋》

我这个评论的题目其实很恶意,因为我觉得在隐忍的这篇小说《乌鸦》里,乌鸦几乎就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时随地被任何东西替代的意象。你把小说里的乌鸦换成喜鹊、鹌鹑或者鸸鹋,也没什么不妥,可能效果反而会比乌鸦要好得多。这让小说里的乌鸦成了作者放出去又收不回来的屁,既没有多臭,也没有几个人听到声音。所以你到底放没放屁,你自己觉得难为情,其他人却根本毫无意识。
自作多情在小说里是常有的事儿,在这篇小说里,能感觉到隐忍的努力。他在刻意地营造一个全新的氛围和技术错觉,但也如他的id一样,他没有xx把这些东西释放出来,而是“隐忍”了。“隐忍”的结果就是囫囵吞枣般的把小说填满,也不管有营养还是没营养,反正先填满再说。一方面是耐心的缺失,另外一方面,便是隐忍自身写作技巧的不足。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黑蓝论坛里流行起了《乌鸦》这种写法。一时间大家都在写这种意象怪怪的密集在一起的小说。这样的小说好写又不好写。好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随手拿几个词就能拼出一个意象来,比如我随xxxx、饼干、前列腺”就能拼出“狗给我一袋饼干,说这饼干上涂了角斗士的前列腺液,吃完了会让胸毛疯长”这样的句子来。不好写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的写法很容易只有表面的趣味,而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乌鸦》的那个帖子里,我提到了几个曾经也写过类似风格小说的作者,他们有的虽然也只是在玩弄表面趣味,但玩儿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一个东西不管是肤浅还是深邃,一旦你搞出了只属于自己、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东西出来,首先你已经迈向了宽广。在《乌鸦》里,我看不到隐忍。我看到的只是僵硬的叙述、力图有趣却干巴巴的小聪明和糟糕的想象力。作者的模糊不清是小说的不幸。因为小说的一切都离不开上帝般的作者,再零度再隐藏,作者都是显而易见摆在小说里的。好的小说作者的气息很强,我个人的阅读经验里,好的小说有时甚至会让我有种作者就坐在我面前的幻觉。
还是不得不提“意识先行”的问题。隐忍依然在犯这样的错误。有了一篇小说写作的意识,是好的。但急躁、浮夸一定却是坏的。《乌鸦》初读完,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的急功近利和浮躁。我们随便拿出一个黑蓝上的写作者作为例子,如陈卫。陈卫的小说风格之类的问题撇开不谈,就说他作品上带给读者的扎实感,也是很多写作者要学习和研究、思考的。这样的扎实感来源于哪里?是紧凑夯实的叙述语言,还是不紧不慢游刃有余的叙述节奏,抑或是细节和描写的近景实远景虚?我想这扎实感和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紧密。当然细节和描写的虚实是可以随时调控的。隐忍在《乌鸦》里,所xx的重点只是意象本身,只是“有趣”而已。他没有在意小说的基本,所以《乌鸦》并不好看。隐忍没有“举重若轻”,而是“举轻若重”了。这两种对待小说的写作态度,得出的结果其实正好是颠倒过来的。
隐忍在《乌鸦》里挑出了几个重点意象反复的提及,其中包括乌鸦、假牙和耳朵等。这些起到拉伸小说张力的意象,在隐忍手下,被刻画得很简陋、粗糙。于是这些意象的被反复提及,造成的效果是相反的——它们没有起到拉伸小说张力的本职功能,而是缩紧了小说的躯壳,让整篇小说更显得窄小、空洞。这样的问题在李头的小说里也曾经出现过,但李头小说的童真很容易就把这样的问题掩盖过去。李头小说的亮点在于不管他怎么写,都摆脱不了一股子正太的味道。隐忍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味道,他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隐忍能更耐心、更细心、更有恒心地写下去。
xx每一个写作者,看着他们的每一篇作品,和他们一起进步,是一种难得的另类写作体验。在批评隐忍的同时,我也在自省。在文学的行车道上,一切美好的赞美都是陷阱。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盘,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可怕得不是迷失,而是停止。
                  2010年5月18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喜鹊、鹌鹑或者鸸鹋》 - 亢蒙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