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底光缆主要有7条:

1、中日光缆

连接中国上海南汇和日本宫崎,全长1,260公里,传输速率560Mb/s,共有两对光纤,于1993年12月开通。

2、中韩光缆

连接中国山东青岛和韩国泰安,全长549公里,传输速率560Mb/s,共有两对光纤,于 1996年2月开通。

3、环球光缆(FLAG)

连接亚洲、中东和欧洲,全长39,000公里,共有12个登陆站,为分支形网络结构,中国登陆站在上海南汇,传输速率5Gb/s,共有两对光纤,于1997年9月开通。

4、亚欧光缆(SEA-ME-WE3)

连接亚洲、中东和欧洲,全长39,000公里,连接33个国家和地区,共有39个登陆站,为分支形网络结构,中国登陆站在上海崇明和广东汕头,传输速率2.5Gb/s×8个波长,即将扩客至16个波长,共有两对光纤,于1999年12月开通。

5、中美光缆(CHINA-US CN)

连接亚洲和北美洲,全长约30,000公里,共有9个登陆站,中国登陆站在上海祟明和广东汕头,其他登陆方还有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台湾,系统传输速率2.5Gb/s×8个波长,共有四对光纤,采用具有自愈功能的环型网络结构,于2000 年1月开通部分段落。

6、亚太光缆2号(APCN2)

连接亚洲国家和地区,全长约19,000公里,共有 10个登陆站,中国登陆地地姑在上海崇明和广东汕头,其他登陆方还有日本、韩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系统传输速率 2.5Gb/s×8个波长,共有四对光纤,采用具有自愈功能的环型网络结构,计划于2001年第三季度开通初期的80Gb/s容量,今后可继续扩容至 2,560Gb/s的终期容量。

7、中美跨太平洋直达国际光缆(以下简称“TPE”)

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在2008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按照规划,长度约2.6万公里的TPE光缆总投资为5亿美元,设计总容量为5120Gb,由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华电信、韩国电信和美国 Verizon共同承建,是中国目前容量{zd0}、跨度最长、技术{zxj}的海底光缆系统。光缆建成后,将显著提高跨太平洋传输带宽,满足从亚洲地区到美国互联网、数据和语音等通信业务增长的需要 。早在06年12月,上述六大电信运营商就在北京签订协议,宣布共同修建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这也是世界上首条海底高速直达光纤电缆。作为中美之间的第二条海底光缆,TPE不再绕道日本,而是从上海崇明岛和山东青岛直接连至美国俄勒冈州,另有两个分支分别连至韩国巨济和中国台湾岛北部的淡水。

/

我国和国际相连的主要海缆,分别是欧亚3号(SMW3)、中美海缆、亚太2号(APCN2)三组。

其中2组是

广东省汕头市-->台湾省屏东县枋山乡-->美国加州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县

上海市崇明县-->日本冲绳县-->韩国釜山市-->日本千叶县千仓町-->关岛塔穆宁村Tanguisson Point -->美国俄勒冈州库斯县班顿

还有1组欧亚3号,

汕头市-->新加坡——>印度-->地中海-->欧洲

(注:箭头所指地点也并不算通过,而是节点,其实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只是中途加入节点)

  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光线的建设以外,中国还在其它14条国际光缆中购买了容量,以连接与中国之间没有直达光缆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