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走直线》_︶ yc1998_百度空间
  《壹百度》第二版在{dy}版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入更多发生在百度和其他xxxx的真实故事,以求对“29条”做更丰富的诠释;
  二、针对即将进入职场和初入职场的人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百度的“29条”与读者的现实经历结合;
  三、在每一条中加入生动形象的漫画,对全文做趣味性的总结;
  四、在每一条的结尾提出有针对性的职场问题,并不做解答,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作 者: 朱光 编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字 数: 224000
  版 次: 1
  页 数: 238
  印刷时间: 2010-5-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9937403
  包 装: 平装   1.百度10年飞跃式发展的核心员工精神。
  2.李彦宏亲自总结审阅,并作序推荐。
  3.一部让职场新人成长为现代企业核心的{sx}必读书!
  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当年在百度的发展方向上,李彦宏一度和投资人意见不统一。投资人希望百度继续做OEM,李彦宏偏向于收回技术做自有搜索品牌。为此,还发生了xx的“摔电话事件”。
  从这件事情上来反省这句话,颇有印证。我称这一句理论为“有前提的独裁”。
   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这是李彦宏的名言了。百度发展到今天,大概跟这句话有极大的关系——从创立那天起,百度就从没动摇过专注做搜索的决心。SP、网络游戏这两颗摇钱树,百度都没有动心,这在互联网大佬中,xxxx。百度十分强调“变现力”,但似乎又在金钱面前保持着“坐怀不乱”,这正阐释了李彦宏独特的出世哲学:不该自己赚的钱,就算是俯首即是,也不赚。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断力。
  
 深以为然。如果人生的选择题中,有一半能做对,那能量会相当惊人。只不过这一句话似乎缺乏指导意义,关键是所谓判断力,并不是一个实实在的能力,它跟一个人的经验、阅历、能力、所处的位置等等都有关系。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全面提高,以提升判断力。   朱光,现任百度市场与公关高级总监,负责公关、市场及内部沟通工作。本书在朱光的主持下,由百度内部沟通部编撰而成。 加盟百度前,朱光曾在联想集团工作十年,任联想集团大中华区公关及整合推广高级总监,他率领的团队2008年曾获得国际公关协会颁发的 “年度杰出公关大奖”和CCTV奥运营销大奖。   先规划人生 再规划职场
  1.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2.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3.专注如一
  你总能战胜困难
  4.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
  5.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6.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断力
  7.用流程解决共性问题
  8.创新求变
  总是比别人好一点点
  9.少许诺,多xx
  10.把事情做到{jz}
  11.迅速迭代,越变越美
  12.保持学习心态
  人际学不会教你的处世之道
  13.你不是孤军
  14.打破部门樊篱
  15.主动分享
  16.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17.对事不对人
  征服你的上司,而不止是服从
  18.问题驱动
  19.用户需求决定一切
  20.让数据说话
  21.不唯上
  22.高效率执行
  23.证明自己,用结果说话
  走上管理岗位前先磨砺好胸怀
  24.一定要找{zyx}的人才
  25.给最自由的空间
  26.允许试错
  没有老板心态的员工,不会成为好员工
  27.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
  28.每个人都要捡起地上的垃圾
  29.百度不仅是李彦宏的,更是每一个百度人的   1.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zd0}动力,它能帮你客服困难,坚持到底;如果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要挑选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就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职场价值观】
  在我们即将讲述的29条职场成长准则中,本条拥有{zg}权重,你即将从事的工作,是不是你最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将决定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出xx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成功。
  “认识你自己”,作为象征世间{zg}智慧的阿波罗神谕,被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不巧的是,“认识自己”很难。当然,你还年轻,没必要立即通过“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思索来认识自己。你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且,发现得越早,就越有可能避开弯路。曾国藩曾说:“世上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了岗位的人才。”从根本上讲,别人无法把你束缚在错误的岗位上,能这样做的,只有你自己。
  【李彦宏实践】
  2006年,《鲁豫有约》节目采访中,Robin(在百度内部李彦宏的“昵称”){dy}次在公开场合谈起了自己的“成功秘诀”。
  二十年来,Robin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从未离开自己喜欢的行业半步。
  百度2005年上市后,就不断有人来劝Robin“百度有钱了,应该涉足网络游戏,多个赚钱的业务……那时网游已经在中国非常热,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投向网游运营商的行列。然而Robin的回答始终是No,理由很简单,这不是百度所擅长的。
  2007年,中国一家门户网站自主研发的在线游戏收入达到上千万美元,在纳斯达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条清晰的坐拥用户群就可以赚到丰厚回报的盈利模式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个行业更热了,业界的大公司纷纷把网游定为战略级产品部署重兵。
  这天, 有人拿着一组数据翔实的调研报告来找Robin:“从百度社区的用户来看,其中很多人都是网络游戏的玩家,他们每天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比搜索和社区都长,既然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是不是可以着手尝试涉足网游,让他们在百度平台上得到满足?”
  Robin仔细地看完数据,平静地反问:“数据确实证明了需求。但是我们做网游的优势又在哪里?”
  “我们有这些用户啊。其他这些网站也都谈不上什么优势,只要有用户、有需求,就可以运营起来了。”
  Robin缓慢地摇了摇头,坦白地说:“刚回国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的热情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特殊形势。但我自己从来不玩网游,很长时间都搞不懂网游,我想,对于这种自己都不喜欢,更不擅长的事,即使商业机会摆在那儿,我也肯定做不过真正喜欢它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搜索。今天你让我选,我还是会这样选。”
  “这个行业的利润比我们做搜索高多了!我们有这么充足的用户需求,不做,太可惜了。”
  Robin想了想说:“那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为网游厂商提供一个推广平台,让真正喜欢的人来做他们擅长的事,我们只在里边起到间接作用吧。”
  于是,作为推广方式的{dy}步,百度游戏频道诞生了,业界很多人分析百度要进入网游领域分羹了,分析师们也总是不停地探问,百度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网游行业?而Robin从不为之所动,他的回答是明确的:“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2003、2004年好多人劝百度投入SP(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业务“捞钱”时,Robin都以“这不是百度擅长的事”为由拒绝了。正是这样的取舍,使百度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搜索领域,才取得了今天的市场{lx1}地位。
  【职场遭遇战】
  头衔不重要
  百度首席产品架构师孙云丰经常说,“我们招PM(产品经理)时,经常会招来一些背景很诡异但是极度热爱搜索的人。”
  什么叫诡异?举个他自己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2003年的孙云丰,还是苏州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他已经卖了3年的包装材料,业绩还不错,这是他的“生计”。业余时间,他则是以搜索狂热分子的形象活跃在互联网论坛上。从2000年起,孙云丰就对搜索引擎着了迷,还曾在搜索论坛上发表自己写的《搜索从入门到精通》连载,引来各路高手赞叹。他到处宣扬自己的判断——“搜索引擎将让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变化”。不过,这也仅仅是他的爱好而已。
  2003年年底的{yt},他接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百度的邀请:有没有兴趣来百度做个PM?
  没有系统学习过搜索技术、也不太确切了解PM是干什么的孙云丰,就冲着“搜索”两个字便兴冲冲来到百度面试。
  可他对搜索技术实在了解不多,面试结果很不理想。转身打道回府,孙云丰对俞军(时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说:“那就算了吧,我继续做我的推销员吧。”
  回到苏州,孙云丰的心绪却无法恢复平静,他意识到,这次面试,已经将他带到了搜索引擎世界的门口,也让他{dy}次认真地检视内心真正的追求——他发现自己对搜索引擎原来有着如此无法割舍的喜爱,他不甘心,觉得自己能做好也很愿意做好百度PM这份工作。
  想了几天之后,孙云丰给俞军打来电话:“我真的很想来百度做搜索,而且我相信我能干好。不用给我头衔了,工资不比我现在少就行,让我先干一两个月怎么样?”
  百度给了孙云丰机会。孙云丰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确有其长。来百度{dy}个月,他就以自己对搜索引擎各项关键指标的理解,为百度建立了搜索引擎评估体系,这成为了后来百度网页搜索发展的一块关键基石。
  发自内心的喜欢使孙云丰将全部的精力都注入到对搜索引擎的学习和钻研之中,每天十几个小时与搜索引擎的产品和用户习惯打交道,不到一年,孙云丰就补上了业务上的功课,加之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快成为了国内搜索引擎PM领域的{dj1}高手。
  百度的PM很多都来自“江湖”,他们的背景天差地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互联网很爱很熟,一定是个网虫。喜欢和擅长,是百度人能把搜索引擎做到{jz}的本源。
  百度敢于任用这些“背景诡异”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对搜索引擎的无尽热爱和xx的深入理解能力。喜欢并擅长,也将帮助你打破专业藩篱,突破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毫无疑问,也会帮助你打动你想进入的公司。
  你注定要成为某个人
  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说:“我认为生活在音乐里的生命,是一段美丽的乐章,这就是我一生奉献给音乐的原因。”帕瓦罗蒂出生时的{dy}声啼哭就惊呆了医生和父母,因为他们从未听过如此高亢嘹亮的哭声。帕瓦罗蒂的父母分别是面包师和烟厂女工,如果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全情投入,帕瓦罗蒂的天籁之音恐怕只能在劳动之余聊以自娱。
  很多人不见得有帕瓦罗蒂那么幸运,几乎从生命的{dy}刻就发现自己的优势,很多情况下,我们要经过一番辗转,才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不少人知道,冉•库哈斯(Rem Koolhaas)是鸟巢的设计者,国际xx的建筑师。但很少人知道,他的{dy}份工作是记者。19岁时,库哈斯开始在《海牙邮报》当记者,同时还在一个年轻的电影小组从事剧本创作。因为这两项工作,他开始了对政治和建筑的思考。
  24岁时,他开始学习建筑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31岁,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此,他对建筑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他相信建筑应该包容一切文化形态和人们多种多样的行为。库哈斯在解释鸟巢的设计思路时表示,他希望借助鸟巢传达这样的精神:众生平等。
  【{zy}化法则】
  1. 找到真正的一生所爱。
  学生时代,我们的爱好很多,怎样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可以参考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明天死去”原则。17岁时,乔布斯读到这样一段话:“如果把每天都当成或活着的{zh1}{yt},某天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
  从那之后的30多年里,乔布斯每天都会对着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的{zh1}{yt},我还会去做原来打算做的那些事吗?”乔布斯相信,在死亡面前,荣辱成败都变得无足轻重,剩下的就是你最紧要的事情。
  如果明天死去,那么今天你选择的工作,就是你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工作。这样去想,你就会剔除那些看来重要,但无关紧要的选项,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
  2. 将精力集中在优势领域,使之比万万人更强。
  盖洛普说,成功就是充分实现你的潜能,而这取决于你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你的天生优势,所谓优势,就是你天生能做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想想看,不要抱怨自己天赋平平,我们每个人必有某种过人之处,那就是你真正擅长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在这个领域去专注如一地学习奋斗,肯定能获得比在任何其他领域更多的成就。
  3. 有舍才有得。
  选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之后,割舍变得简单。你会跳出薪酬、忽略福利、忘记工作时间、不计工作地点、抛开职位高低,此时,你才拥有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
  4. 放开眼光,被被自己束缚。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最喜欢的事是打游戏,我觉得我打得挺好,当然网上还有的是比我打得好的高人,那么我是否只能去做一个网络游戏的程序开发员?这,就是钻进牛角尖了。
  首先要跳出具体的事情,从本质上来看什么是你所喜欢和擅长的事。你可以想一想,如果将打游戏的乐趣折射到你的人生中,你所喜欢和擅长的可能是充满挑战、刺激的任务,胜负分明、成就感丰沛的工作,它可能与团队合作有关,是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事实上,你会发现,除了电脑游戏的开发,还有很多类似的工作能帮你找到发挥个人潜能的出口。
  其次,喜欢且擅长,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要明辨是非,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向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美国影片《Catch Me If You Can》所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名伪装成飞行员的支票xx者爱好伪造金融票据,在这方面拥有过人的专长,后来他锒铛入狱。直到老年,才被美国情报机构雇佣,协助破获支票伪造类案件。
  天生我才必有用,喜欢且擅长绝不是无原则的偏执,它要能为大多数人创造价值,并且,持久地创造价值。
  【解决力测验】
  你特别喜欢位列全球500强的P公司,并希望能进入P公司工作,虽然你并不确定自己适合做哪个领域。明天你将见到P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面试官,他的助手在今天打来电话,暗示你说你可能并不适合事先申请的那个岗位,P公司考虑让你从事另一个领域的工作。
  在见到面试官之前的{yt}里,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


郑重声明:资讯 【《人生可以走直线》_︶ yc1998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