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作家王朔率先引入版税制。同年,作家周洪签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夏天,作家出版社试行作家签约制,与洪烛、古清生、伍立扬和赵凝4位青年作家签订出版合同。】
新中国文艺出版60年:在起伏与波折中前行
□余人
文艺出版在我国出版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思维方式。成立以来文艺出版经历了多次起伏与波折,远非一帆风顺,如果以1978年新时期改革开放起始点为界,之前的文艺出版多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之后的文艺出版则多受经济的影响与制约。新中国文艺出版60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兴、停滞、复苏、飞跃、调整等几个发展阶段。
起步、初兴(1949年~1965年)
多种经典嘉惠后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全国出版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编辑出版工作制度的形成与实施,出版逐渐走上正轨,并呈现出初步繁荣的可喜局面,成为当时的政治读物({lx}读物)、教育读物(教材)、文艺读物三大主要读物之一。
1951年3月28日,新中国{dy}家专业的文艺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由冯雪峰出任{dy}任社长,由此拉开了系统出版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的序幕。1950年1月青年出版社在北京成立,1953年4月青年出版社和开明书店合并,改称中国青年出版社,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这是新中国{dy}家定位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出版社。此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青年人喜爱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1953年11月作家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这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专业文艺出版社。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上海成立,这是最早成立的地方专业文艺出版社。另有长江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等几家地方专业文艺出版社在50年代成立,再加上也出版文学艺术作品的其他综合类出版社,文艺出版的阵地已初具规模。
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已在社会上风行,拥有大量读者,并有许多名篇佳作畅销一时、影响一域,为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发挥了巨大的情感激励与精神鼓舞作用,这为以后的文艺出版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与读者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版问世,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的《三千里江山》、陆柱国的《上甘岭》等,曾享誉一时,感动了千百万的读者。新中国成立不到10年的时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版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仅1956年就出版了新创作的小说和诗歌1070种,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印数达到数十万册,比如《保卫延安》80万册,《高玉宝》77万册,《三里湾》60万册,《三千里江山》39万册,《谁是最可爱的人》28万册。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水浒》校注本,随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相继出版,这5部古典文学名著初版和重版的数量到1956年年底累计达129.1万部,其中《水浒》为36.6万部。之后,《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选》等在50年代前期也陆续与读者见面。古典文学的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外国文学名著的引进与出版也陆续展开。
1949年~1966年出版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还有《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李自成》、《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家巷》、《上海的早晨》、《山乡巨变》等。这一时期的文艺出版呈现出初步繁荣的局面,在出版史上功不可没。
停滞、复苏(1966年~1976年)
原创作品少得可怜
“xx”10年,文艺出版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66年~1970年出版的文学艺术类图书有137种、42177万册,其中多为样板本和根据样板戏改编的群众文艺作品,新创作的作品极少。1971年~1976年,新创作的文艺作品的出版更是少得可怜。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艺出版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
井喷、飞跃(1977年~1999年)
精品佳作畅销一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与深入和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各种文艺思潮频繁涌现,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文艺出版出现了井喷与飞跃的繁荣景象。
各级地方出版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地方文艺出版社的建立。80年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建立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总社,管理省一级的新闻出版工作。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艺出版社也相继从地方人民出版社里分离出来,这样几乎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拥有了自己独立、专业的文艺出版社,至此全国共有35家专业文艺出版社。加上一些非专业的文艺出版社也出版文艺作品,文艺出版的阵地更加壮大。
阵地的扩大导致文艺出版空前繁荣。1978年末~1983年文艺出版在恢复与调整中逐步走向繁荣,相对“xx”时期的“书荒”现象出现一种文艺作品的“井喷”现象。1984年~1990年文艺出版出现了可喜的繁荣局面,部分优秀的文艺图书出版后引起各方关注、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1991年~1999年,文艺出版随着市场化的转型进一步稳定、发展与兴盛。
优秀作家、作品大量涌现。这一时期各种文艺思潮频繁涌现,优秀作家与优秀作品大量出现。被“xx”压抑了十年之久的各种情绪、思潮、尝试、探索不断得到释放与展示,优秀的作家与作品有机会脱颖而出。70年代末与80年代诗歌作品拥有了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广大读者群体,极大地刺激了诗歌的出版。1980年前后,中短篇小说的繁荣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然后是长篇小说出版的大繁荣。1977年~1980年共出版长篇小说250多部。从1981年开始,长篇小说的年出书数都在百部以上。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到改革文学,从现实主义到现代派到后现代派,各种文学思潮、文艺思潮,各种文艺尝试与探索不断涌现与兴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专业文艺出版社几乎都出版过港台作家的作品,到1990年年底共达800种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港台和海外华人现当代xx作家的有影响的作品。从1985年起,约两三年时间内,长期以来对言情小说和传统侠义小说的禁锢被打破,出现了几个出版、阅读港台文学作品的热潮:三毛的抒情散文热、琼瑶的爱情小说热和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热。
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与丰富。这一时期,文艺出版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更新与丰富。从作家主导到出版社主导,从签约作者到网络写手,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从粗放经营到市场细分,从出版社单一开发到多方合作、立体开发,文艺出版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多元化、市场化,创作模式、出版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出版社不再局限于组稿和来稿加工,开始积极介入作品的创作与包装。比如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跨世纪文丛》,以强烈的品牌意识将纯文学作品推入市场。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开创性地以商标注册的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出版进行商业化运作,由传统的“作家主导”转型为“出版主导”。1993年,作家王朔率先引入版税制。同年,作家周洪签约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夏天,作家出版社试行作家签约制,与洪烛、古清生、伍立扬和赵凝4位青年作家签订出版合同。199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与作家严丽霞签约。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作家柳建伟签约。传记文学则搜罗名人逸事趣闻,由名人们亲自撰写或口述,其销量异常惊人。名人图书成为1995年以后持续火暴的畅销书,《岁月随想》、《日子》、《痛并快乐着》、《不过如此》等书的销量均在百万册上下,文艺出版更加通俗化。与此同时,出版社的运作手段与营销机制更加灵活、务实,文艺出版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与生活,与经济和时代走得更近。
这一时期,还大量引进优秀的世界文艺作品,坚持不懈地整理与挖掘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不断开发和创新优秀的当代文艺作品,比较均衡地兼顾了古今中外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版与阅读,同时积极推动国内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与深化,基本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出版、同步阅读。
调整、探索(2000年至今)
市场经济下创造新的辉煌
2000年前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更加全球化,网络传播日益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国人的阅读日益多元化、功利化、细分化,纯粹、严肃的文艺出版难以找到足够的市场空间和生存环境,文学的边缘化带来了部分文艺出版的边缘化,某些专业的文艺出版社由于图书定位不准、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而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文艺出版社则高歌猛进,显示出充沛的活力与后劲。文艺出版进入新一轮的分化、调整与探索。
竞争激烈市场主导更为明显。这个时期,出版社主导与市场主导更为明显。比如,199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阿来、扎西达娃等7位xx作家,分七条路线走,推出“走进西藏”丛书;第二年,又动员云南8位作家进行“解读云南文化千里行”活动,随后重金邀请贾平凹、徐晓斌、刘亮程、李冯、邱华栋等作家“游牧新疆”,为计划中的“游牧新疆”丛书打下良好的人脉关系。2000年,鹭江出版社的“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把“行走文学”推到了高潮。“行走文学”是典型的出版社主导行为,因为选题的安排、路线的确定、费用的提供、图书的出版等,均由出版社全程策划与监控,只是借用了“名地文化”与名人效应。但其结果却不尽相同,充分考虑读者和市场的“行走文学”,其图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和市场欢迎,如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反之,则不过是出版社一厢情愿的“文学行为”,难以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网络为文艺出版增添活力。网络文学、网络传播、网络营销为文艺出版增添新资源与新活力。1999年,台湾作家蔡智恒的《{dy}次的亲密接触》席卷整个华文市场,网络文学开始真正进入出版人的视野。进入新世纪后,传统的文艺出版对网络文学由蔑视、轻视到重视并开始“亲密接触”。据不xx统计,2006年和2007年两年,网络文学实体出版的种数超过100种。李寻欢、安妮宝贝等网络作家迅速走红。网络文学的出版包括网上自由发表、纸质图书实体出版、博客结集出版、电子物出版等几种形式。传统的文艺出版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交互性进行宣传、推广,给传统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作家异军突起,他们创作的《三重门》、《长安乱》、《幻城》等红极一时,深受青年读者的追捧与喜爱。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媒体融合、立体开发与推广营销推动文艺出版的发展与繁荣。在新形势下,单一的运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文艺出版的发展新要求,媒体融合、立体开发做得到位的文艺产品,如影视互动类图书,借助电影、电视等强势媒体能迅速打开图书市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刘震云的《手机》、池莉的《生活秀》等无不畅销一时。随着出版业的整体改企,文艺出版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进行媒体融合、立体开发,采用推广营销的商业手段与文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市场、影响读者势在必行。在文艺出版发展繁荣的形势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谋求更多版权贸易与全球发展已经成为文艺出版的必由之路。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