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舰载机和潜艇协同训练(中国军网图片) 据《参考消息》报道【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网站5月13日报道】题:美国卫星追踪中国潜艇(记者 彼得·J·布朗) 欲建立体反潜网络 中国海军的潜艇离开位于海南岛三亚、山东青岛和浙江宁波的基地前往更深的海域时,它们发现不了高高在上的美国卫星。 南海有许多非常深的水域,尤其是南威以北、西沙群岛以东、吕宋海峡以南的区域。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彼得·达顿说:“对潜艇而言,更具挑战性的是,在东中国海行动而不被发现。从中国海岸线一直到冲绳海槽,海水相当浅,大部分水域只有30至60英寻(1英寻=1.8米)深。” 达顿说:“(南海)大部分水域的水深都超过2000英寻。” 利用卫星侦察潜艇是非声波反潜战的一种形式。激光、红外线和其他探测器,以及太空中的合成孔径雷达,都可能会作为非声波反潜战的一部分而派上用场。卫星或许可以发觉潜艇导致的轻微海底干扰,观测海平面上下的波浪模式,或者探测海水温度的略微变化。 在未来18个月里,掌管美国间谍卫星的美国国家侦察局计划发射多颗卫星,而中国一定会认为,美国新发射的这些侦察卫星中的一颗或多颗,将有助于美国海军定位并探测中国海军潜艇。 卫星连同海底传感器、固定在海床上或漂浮在公海上的探测器,以及安置在其他潜艇、船只、无人潜航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飞机上的装置,构成了一个网络。 许多人怀疑,卫星是否可以有效地、可靠地并且以合理的成本执行非声波反潜战任务。 美国海军一名前声呐专家说:“在我看来,风和潮汐对海平面形成的自然干扰,非常有可能掩盖潜艇通过所导致的任何干扰。即使这是一种可行的侦察技术,在我看来,用处也非常有限,不值得投资。” 今年4月,一名消息人士对俄罗斯新闻社的记者说,俄罗斯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卫星模块,“军民两用,尤其是可以提供气象数据”,并且能够“进行海洋遥感并侦察下潜潜艇”。这种卫星模块最早可能在明年进行太空测试。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说:“据说,中国专家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里得到了俄罗斯卫星专家的技术协助。中国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xxxx实验室的专家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探测船进行了研究。”
美国用于地面监视的卫星(资料图) 中国启动所谓的“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时,海事侦察就成了{gjj}别的首要课题。今年晚些时候,中国将发射“海洋”2号卫星,届时,中国海洋探测卫星的数量将增加至3颗。 海军分析人士诺曼·波尔马称,某些卫星可以追踪到潜艇的尾流,但无法连续或全天候地追踪,而且受到水下环境的限制。这其中尤其受到潜艇所处的深度、航行速度以及海洋底部特征和海水清澈度的影响。 波尔马说:“潜艇本身是一个体积相对有限、较小的目标,但潜艇的尾流是持续的,长达数英里。” 卫星作用日益重要 尽管中国海军潜艇舰队在亚洲是规模{zd0}、种类最多的,而且很快将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但侦察到中国海军的核动力潜艇是比较容易的。对柴电潜艇的侦察难度则要大得多,尤其是那些装配了所谓“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潜艇。 埃里克森说:“美国海军部情报局解密的2009年7月的一份关于中国海军的报告显示,中国海军的部分柴电潜艇已经达到极度安静的水平,但其核潜艇的噪音相对较大。” 美国卫星在反潜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通信作用,并且对美国近海水下持续监视网、力量网络化以及“海上盾牌”等项目而言至关重要。此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正在投资建设战术中继信息网络,利用激光装置把重要信息随时传送给航行中、或许正在侦察其他潜艇的美国下潜潜艇。 而真正的优势在于基于卫星的一整套基础设施,即由系统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把强大的太空传感器和探测器,同安置在船只、潜艇、飞机上的传感器和探测器联系起来,汇集侦察数据,构成一幅“共同的海底景象”,发送给反潜战各单位。 例如,美国海军对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的一个项目颇感兴趣,该项目其实是一个一体化的平流层xx或雷达,侦察半径达到600公里。事实上,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在去年的一次情况汇报会上播放了一段幻灯片,说明了部署在吕宋海峡上空的一艘xx如何能够对整个海峡进行侦察,侦察范围从台湾到菲律宾北部,最西可以达到中国海岸线。 世界上的广阔海洋仍然没有被描绘成xx透明的,但30年来,卫星一直在改变我们观察海洋的方式。
美国用于观察气象和环境的卫星(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