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金矿,人们不能不谈到贵州,因为贵州创造了我国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 五个{dy}”:
上世纪70年代末{dy}次在贵州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探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储量居全国{dy}。
贵州水银洞金矿2001年{dy}个应用加温常压催化预氧化处理工艺生产黄金成功。
贵州水银洞金矿是我国{dy}个开发建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山。
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生产黄金总量和创收居我国{dy}。
这是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技工作者用石头创造的奇迹,他们“点石成金”,不仅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同时合作开发黄金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作为国土资源地勘系统的新闻工作者,有必要对“五个{dy}” 进行宣传报道。因此,记者先后8次深入地勘单位和水银洞矿山,写出了《点石成金》这篇文章。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为什么首先在贵州发现?这是首先要了解清楚的问题。
2008年6月,记者采访了贵州地矿局原总工程师何立贤、韩至钧两位教授。两位地质专家先后任贵州地矿局总工程师,均是当时的重要决策人之一。他们介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金矿,颗粒在千分之一毫米以下,与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金矿同属一种类型,因此又称“卡林型”金矿。
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一直没有发现类似的金矿。如何实现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重大突破?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大家认为贵州黔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和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地区相似, 很可能找到和卡林金矿一样的金矿。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贵州地矿局领导果断决策,把找金的重点靶区确定在黔西南地区,组织117队、105队开展野外地质工作, 为找金确定了方向。
2 发现者的艰辛
找金重点靶区确定之后,野外地质工作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如今已年过七旬的117地质队高级工程师张宣华,就是金矿的发现者之一。
2006年8月,在拍摄贵州局建局50周年电视专题片《苗岭先行兵》的间隙,我专门采访了张宣华。谈起那段岁月,张宣华仍记忆犹新。
上世纪70年代末,他和同事 们一起到黔西南地区找金矿,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很大进展,当时甚至怀疑这里到底有没有金矿。那时的野外条件十分艰苦,住在简易的牛毛毡房子里,一场火灾不仅使全部物品化为灰烬,更令人悲伤的是大火还夺去了他小女儿的生命!
1978年, 他们来到一个叫板其的偏僻山区,那里山高坡陡、人迹罕至。没有房屋,他们用树 枝做墙、茅草为顶,搭起一间草棚居住下来。白天爬山顶、下低谷寻找矿脉。夜晚借着烛光、篝火整理资料、翻阅书籍。实在困了,大家便相互依偎着在草棚中睡觉。粮食吃完了,就以野菜、蕨菜充饥……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终于在这个小山沟里首次发现我国{dy}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经化验分析含有金矿,于是决定进行钻探。由于板其不通公路,1979年4月,100多名地质队员沿着湍急的南盘江浩荡而下,渡过无数险滩,将200多吨的物资、设备运上高差600米的大山,从地下钻出了{dy}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实现了贵州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板其,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区,一夜之间蜚声全国,并作为我国{dy}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发现地,永远载入历史的史册。作为发现者之一,张宣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3 水银洞的功臣
板其发现{dy}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后,105地质队在相距板其不远的水银洞地区也发现了同类型金矿。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记者先后4次深入到105队采访队长、总工程师和参加水银洞找矿的技术人员。原117地质队队长、现105地质队队长张杰告诉记者,在发现板其金矿后的20多年,7个地质队的上千名地质工作者会战黔西南地区的兴仁、 贞丰、安龙、册亨、望漠等县,开展艰苦细致的勘查工作,寻找更多、更大、更好的金矿。
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努力,105地质队在贞丰县水银洞地区发现一个特大型金矿,探明黄金储量30多吨,荣获“全国功勋地质队”称号。之后,105地质队又在水银洞矿山外围,从中、东两个矿段勘查深部金矿,共探明金资源储量5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55.91亿元。
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金矿,为什么本世纪才开发呢?记者在贵州局采访了有关领导和地质专家。他们介绍,虽然黔西南地区探明微细粒浸染型黄金总储量220 吨,远景储量达300吨以上,但由于这种金矿冶炼开发难度很大,20年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上世纪末,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曾和贵州局合作开展水银洞金矿的开发,后来也因冶炼开发难度大而放弃。
贞丰县水银洞地区地处偏僻,基本没有工业,一直比较贫穷落后,老百姓祖祖辈辈坐在金山上,却世世代代生活贫穷。如何尽快开发这些金矿、使这里的乡亲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贵州局一直在寻找对外合作伙伴,而福建紫金矿业公司也看中水银洞丰富的金矿资源,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开发我国{dy}个难选冶黄金矿山! 水银洞金矿,成为我国{dy}个“吃螃蟹”的金矿!
2003年6月,在水银洞金矿投产典礼上,记者先后采访了贵州省地矿局副局长杨在锋和当时水银洞金矿矿业公司董事长陈景河。据他们介绍,贵州省地矿局与福建紫金矿业公司强强联合,分别利用丰富的勘查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国内外原生金矿的选冶研究成果合作开发。2001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并被列为2003年贵州省重点项目,首期投资5500万元进行矿山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8个月的施工和40多天的调试和试产,运用加温常压催化预氧化先进生产工艺,成功生产出我国{dy}块难选冶黄金。该黄金色泽优美、光洁度好,纯度99.99%,达到国标一号金标准。这标志着水银洞金矿{dy}次探索应用常温常压催化预氧化处理—氰化浸出先进生产工艺获得成功。该工艺具有回收率高、有利于环保等优点,填补了我国常规冶炼方法不能提炼难选冶原生金矿的空白,对黔西南、贵州乃至全国难选冶原生金矿的勘查、开发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2003年7月后,水银洞金矿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开发阶段。
5 技改扩能效益好
2008年8月,记者再次到水银洞金矿采访,了解技改扩能后的生产情况。水银洞金矿总工程师李进指着初具规模的矿山告诉我,水银洞总投资2.7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2003年建成投产,生产黄金560千克,收入5300万元;2004年生产黄金1.45吨,收入1.6亿元;2005年6月,二期技改工程竣工投产后,日处理矿石由原来的300吨提高到600吨~800吨,改变了过去每月黄金产量一直在100千克~200 千克之间徘徊的局面。2005年生产黄金2.5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成为贵州省{dy}座年产黄金收入达3亿元的黄金矿山企业。2006年,改进预氧化工艺,使尾渣品位大幅降低并提高了选矿综合回收率,生产黄金3.5吨,实现收入5亿元,成为贵州省{dy}座年产黄金收入达5亿元的黄金矿山企业。目前,投资1.2亿元的三期建设自2006 年9月启动以来,进展十分顺利。
李进告诉记者,金矿为当地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2003年投产当年水银洞金矿 就为地方上交税金700余万元,2004年为地方上交税金1600余万元,2003年以来的5 年间,共为地方上交税金近2亿元。金矿附近的老百姓或在金矿当矿工、或拉矿石跑运输、或搞三产开饭馆,主要劳动力全部就业,成为黄金开发的直接受益者。金矿周围的村民依靠金矿开发摆脱了贫困、盖上了新楼、买上了汽车,走上了致富道路。家住水银洞金矿边的一位村民对我说,他在金矿山就业已经4年,每年收入达2 万多元。
6 千米以下还有金
水银洞金矿目前探明金矿资源储量50多吨,可供开发15年左右。15年后怎么办?周围或深部还有没有金矿?记者就这个问题专门采访了贵州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质专家冯济舟。
冯济舟的预测令人欣喜,他说:“目前黔西南地区已发现的金矿仅是储量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金矿资源尚存于矿床深部,找矿前景广阔。”据专家介绍,黔西南地区金矿主要有4种类型:断裂型、层位型、混合型和产于地表的风化残留型(即红土型)。在这4种类型中,红土型金矿的金异常强度高、异常范围大,最容易被化探方法发现。他们认为,黔西南地区虽然已勘查探获200吨黄金,但黄金资源大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发现,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根据新的找矿理论,黔西南目前所发现的金矿仅为近地表部分,还有大量的黄金资源蕴藏在深部,甚至在千米以下,用化探法足以证实大量的金矿资源尚存于矿床深部,有的甚至“沉睡”在千米之下,亟待开发。
深部是不是真的有矿呢?事实证明,不仅有而且找矿远景可观。2006年,贵州局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钻机,在贞丰县开展1000米左右的深部钻探。当年8 月,记者专程到水银洞金矿周围钻探施工现场采访,见到从德国进口的两台先进钻机正在山谷中轰轰隆隆地钻探。调查证实,1000米深部还有良好的金矿资源。该局向贵州省政府呈报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建议中,提出进一步加大全省金、磷、铝 等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查清金等矿产资源“家底”,寻找“沉睡”在千米之下的深部金矿,继续用石头创造新的奇迹。
采访中,水银洞金矿矿业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邓一民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水银洞金矿建设成为特大型、效益型、科技型、环保型的大型现代化黄金企业,为贵州乃至全国黄金工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