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 dppri634t - dppri634t - 和讯博客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 [原创 2010-05-16 23:22:58]   
相关的主题文章:

数码打样技术是近年来印前领域热门技术之一。所谓数码打样,就是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或印张)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直接经彩色打印机(喷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输出样张,以检查印前工序的图像页面质量,为印刷工序提供参照样张,并为用户提供可以签字付印的依据。
这种数码打样技术,不是简单找印输出彩色样张,而是通过复杂的彩色管理软件,使输出的样张能再现与之配套的印刷样张,包括纸张、油墨和印刷适性等多方面的匹配和相似。
长期以来,数码打样的效果能否与所模拟的印刷效果一致,是各种数码打样彩色管理系统(CMS)追求的主要目标。现在数码打样系统不仅能输出调频网点结构和连续色调的样张,而且还可以输出与后续实际印刷xx一样的(网点线数、网点形状、网点角度和网点面积)调幅网点结构样张。这样即使还未输出分色片或印版还未印刷,即可从样张看到实际印刷效果,包括是否有龟纹,是否有玫瑰斑等等,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数码打样系统能否在印前领域推广应用,除了色彩、层次、清晰度甚至网点增大率等印刷过程的特点能否再现外,主要还取决于系统的稳定性、一致性、输出速度、输出幅面大小、系统投资、耗材成本等诸多因素,人们正是据此来比较数码打样和传统打样的。
经过数年的发展,数码打样系统的输出打印机硬性能和配套的数码打样彩色管理系统以及RIP等,均有明显的改进。
与传统打样技术相比,数码打样技术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
1.彩色图像再现性能
彩色图像再现性能包括图像(包括线条文字)的阶调范围(亦称反差)、实地或饱和色的密度或色度、灰平衡、层次曲线的还原性(包括亮调、中间调、暗调层次再现和网点扩大率再现以及细腻的质感等。
无论哪种彩色管理软件,通过测量需模拟印刷的标准文件色块和所配打印机的标准文件色块,分别得到ICC格式的数据,经彩色管理系统软件计算,建立打样过程所需的特性校准文件Profile。
所有需打样的页面图像文件(包括PS、TIFF格式文件RIP后的数据),只要送至数码打样系统,就能输出与后续印刷相匹配的打样样张。
如果说目前各种不同数码打样系统在打样质量上还有微小差别的话,这主要反映了它们所配套的彩色管理软件的性能差别。
传统打样技术,由于打样机在速度、压力、压印方式等方面均与实际印刷不同,因此传统打样很难模拟实际印刷,印刷也很难追上传统打样的效果,
数码打样的样张在实际使用中,印刷机操作人员普遍感到较易模拟,这是由于数码打样与印刷在整个色空间中的色差要小于传统打样与印刷之间的色差。
2.图像分辨率
由于数码打样系统通常采用喷墨打印或激光打印技术,一般输出的是调频网点或连续色调结构,现在大多数xx彩色打印机均可达到这样的图像分辨率。
新一代数码打样系统的RIP可以输出与实际印刷效果一致的调幅网点,因此要求打印机有更高的分辨率。目前,EPSON喷墨打印机和HP喷墨打印机均可输出与实际分辨率效果一致的调幅网点图像。
当然从实际网点结构来看,样张上的网点边缘没有实际印刷网点清晰,只不过用网眼看不见这种微细差别,人们需要的是整个图像的视觉分辨率与印刷相同即可。
传统打样有可能由于套印不准而造成图像清晰度下降,而数码打样不存在套印不准的问题。
3.样张输出的稳定性、一致性
毫无疑问,由于数码打样系统是由数码页面文件直接送至打样系统,在输出样张之前,全部由数码信号控制和传输,因此无论何时输出,哪怕时间相隔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同一电子文件输出的效果是基本一致。
当然这种稳定性的前提是彩色打印机硬件性能,如喷墨的墨滴大小、墨水和承印我一能等保持一致。
对于传统胶印打样技术,除了纸张、油墨、PS版应该保持稳定(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以及机械打样设备的状态(如版台“压力”、纸台“压力”、橡皮布和衬垫的高度、水辊和墨辊的压力等)应保持正常外,传统打样的效果还受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墨理.量及其均匀性、水墨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打样过程中相连样张的实地密度无法保持一致,更不用说还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等为因素了。
相对于传统打样,数码打样几乎不受环境、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影响,更不受操作人员的影响,其稳定性、一致性十分理想,因此数码打样系统作为网络打样设备来使用,即人人可以使用数码打样系统输出样张。
4.输出速度
很长时间以来,数码打样系统的输出速度一直是该技术能否普及推广的瓶颈。直到去年,在市场上出现大幅面、高分辨率喷墨打印机后,输出一张大对开(840cm×570cm)720dpi样张的时间,需要40分钟以上,这还不包括RIP解释的时间。
现在同样幅面、相同分辨率的样张的输出时间,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这样的样张输出速度,快于传统打样的时间(一般单色打样机完成四色大幅面打样的时间需2小时左右)。
之所以数码打样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取决于多喷嘴喷墨打样技术的开发和快速RIP打样以及服务器,有的打样服务器可以同时控制4台数码打样机。
5.打样幅面
一般高性能数码打样系统多为大对开幅面。目前已有输出幅宽达1.5米以上的数码打样系统,各种幅面的机型xx可以模拟各种印刷机幅的效果。
6.系统成本
传统打样系统不仅需要昂贵的打样设备,而且还需配套的晒版、打样车间(50米2以上)、 温度、湿度设备等,同时还有输出胶片、晒PS版的开支,打样成本十分可观。
数码打样系统的硬件只有彩色打印机、控制计算机以及配套RIP和彩色管理软件。虽然耗材(专用墨水、特制纸张)目前比较昂贵,随着墨水、及纸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成本势必逐渐降低。
同时,数码打样系统所占空间非常小。
由于不经输出分色片、晒版、机械打样等工序,不仅大大缩短印前设计、制作、打样的周期,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而且还可以避免一旦在传统打样后发现样张错误,重新返工而造成工时和材料的浪费。
数码打样系统则可以在原文件修改后,立即输出样张。
7.人员素质要求
传统机械打样(包括晒版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操作人员,在作业量大时,还需倒班换人,这不仅会带来打样样张质量的不稳定(人为因素),而且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数码打样系统一般不需要专人,只要制作设计人员懂得正确使用打样控制计算机即可。另外数码打样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传统打样不能比拟的。
8.设备状况
由于价格及成本压力,传统打样基本上全部使用印厂淘汰的、多次再生的PS版,药面涂布深浅不一,在大墨地、渐变网等文件时经常出现色彩左右不一致及墨杠现象,,不能真实反映文件及胶片状况。
另外,传统打样设备在国外早已停产,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日本的网屏打样设备基本上是15-20年前的产品,已无原厂配件,只得东拼西凑。
由于大大超过使用年限,其墨滚及其他主要部件基本上变形老化。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打样公司工作环境及条件普遍较差,利润极低,无法按规定使用专用保养耗材进行设备保养,加剧了设备的磨损老化,进一步影响产品质量。由于没有后续产品及厂家支持,这种状况不可能改变,只能进一步发展下去,直至自然退出市场。
在国外早已是数码打样的天下,可以肯定地说,数码打样替代传统打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传统打样和数码打样技术的比较
  传统打样 数码打样 相对印刷效果的彩色图像再现性能 较差、色差较大 好、色差小 图像分辨率 好(套印准确时) 好 样张一致性 较差 好 输出速度 慢 快 打样幅面 大 可大可小 系统成本 较高 较低 人员要求 要求高 无专门要求 其他 需要分色片输出、晒版配套 不需要 占地面积大 占地少 环境要求高 无环境特殊要求

 

诚招各地市加盟商
作者:南海汉光数码印刷设备厂 如要转刊请注明本网站来源和作者QQ:195395033 ;否则,不合法,虽然没办法追究您,但可以从人格上鄙视你的行为

电话:0757 85299799 85299699
传真:0757 81238127
联系人:苏力
13925498888
业务qq:195395033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t="" border="0"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pa.qq.com/pa?p=1:195395033:1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src="http://wpa.qq.com/pa?p=1:195395033:10" />
 空间有详细介绍的

郑重声明:资讯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 dppri634t - dppri634t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