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化探十年发现新矿产地千余处

我的日志

我国区域化探十年发现新矿产地千余处
    记者从12月11~12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区域化探成果交流会上了解到,地质大调查十年来,我国利用区域化探新发现矿产地1157处。区域化探,已成为我国发现新矿产地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地质大调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区域化探工作十分重视,特别加强了在国家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化探的部署,加强了对铜、铅、锌、钼、钨多金属矿产异常的查证力度。据统计,十年来,通过区域化探累计发现异常9178处,检查异常3379处,验证1218处,新发现矿产地1157处。西藏大型驱龙铜矿、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祁漫塔格和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内蒙达莱大型有色金属矿产基地等,就是这一时期利用化探手段发现异常,然后检查验证、勘查跟进后取得的重大找矿成果。
    据介绍,区域化探是国家基础性调查工作,担负着国家资源战略侦查的重任,在我国矿产勘查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全国区域化探计划实施30年期间,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据统计,全国完成区域化探调查面积600万平方千米,发现各类化探异常6万余处,通过异常检查和验证,发现各类矿床2087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
    会议总结成果表明,区域化探工作的推进,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推进了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技术发展及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得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基础地质研究、农业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重视,为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分析了今后我国化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在这一形势下,区域化探工作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全国尚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中比例尺区域化探工作尚未完成,大比例尺化探尚寥寥无几,大量异常有待查证。区域化探方法技术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正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化探工作任务十分巨大。为此,今后我国区域化探要首先完成国家主要成矿区带、重点是19个重要成矿带的化探扫面,逐步覆盖全国;要发挥区域化探优势,深入到边远地区等景观特殊、条件艰苦的地区开展;要加强1:5万化探和异常查证工作,按照统一部署、专业管理的模式强力推进,尽快实现找矿突破。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办、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协办,来自全国地质单位、院校系统的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yudefu186.bokee.com/viewdiary.221042204.html

个人形象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区域化探十年发现新矿产地千余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