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质矿产开发源远流长。古代的矿业活动,地质找矿与开采尚未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至20世纪初期,才逐渐发展为自成系统的近代地质科学和地质矿产勘查事业。
根据古籍记载和古矿遗迹,江西古代的矿业活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对历史经济和社会性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为近代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江西现在的一批重要矿山包括铜厂铜矿、金山金矿、银路岭和银山银矿等,都是根据有关古矿文献或古矿遗迹再次调查发现的。迄今仍有一批古矿遗迹有待进一步揭秘。江西自商代中期至清代3000年间,矿业逐步得到发展,秦、汉、晋、隋、唐、宋、元、明代早期,由于国家比较稳定,政治也较昌明,矿业兴盛,技术也有所进步,以唐、宋、明三代最为发达。此间,发现并开发的矿产主要有铜、陶土、高岭土、铁、金、银、铅、锌、锡、钴土、煤、石煤、毒砂、黄铁矿、水晶、石膏、滑石、镁质粘土、大理石、石灰石、板石、云母、砚石、温泉等。其中制瓷和铜、银、铁冶炼业在全国曾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制瓷技术、采铜与胆水浸铜技术方面,为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明朝晚期,中国萌生了近代地质科学的幼芽。中国近代地学的开拓者徐霞客于1618年和1636-1637年,两次来赣作地理地质考察;同期科学家奉新人宋应星在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中,不但记述了各类矿产,还按块度将煤分了类。xx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先进的地质科学传入了中国,外人先后抵赣,进行了一些地质路线考察和矿产调查。这一时期矿业有所发展,以煤为盛,并在赣南发现了钨矿。
民国初期,江西近代地质事业开始起步。1928年,江西地科所成立,开始有组织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建树颇多,进行了一些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出版了10幅1:20万地质图,并开展了土壤、地貌、水文地质调查。对江西部分主要矿产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研究。至1949年,全省经勘查的矿产有21种,计有508处矿产地和矿点,以煤、钨矿产的调查最为系统。这些工作为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奠定了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储量。
1949-1957年,是江西地质矿产从打基础到大发展阶段。为了当好经济建设的先行,新中国的地勘队伍一成立就根据恢复经济和“一五”经济建设计划要求,按照集中力量、保重点、保急需的方针,以钨、煤、铜、铁、铅、锌为主攻矿种,用就矿找矿、点面结合的方法,迅速探明了一批重要的钨、煤、铅、锌矿床,保证了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三大钨矿山等重点建设的需要,并新发现了德兴铜厂大型铜矿等一批矿床。至1957年底,已探获16种矿产储量,135处矿产地。
1958-1978年,是江西地矿工作以矿产勘查为主体,与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协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江西地矿队伍已经发展壮大,矿产勘查工作进入了“区域展开、综合找矿”和“加强科学预测,向隐伏矿进军”的新阶段。在此期间尽管受到了“大跃进”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地矿工作仍取得了辉煌成就,新发现了一批大型或特大型钨、铜、铌钽、铀、稀土、磷、岩盐矿床,呈现出“钨、铜、铀、钽、稀土”五朵金花齐放,非金属矿大面积丰收的局面。在石油天然气勘查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发现了一批油苗、油砂,但未获找矿突破。与此同时完成了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化探、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扫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也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迈入为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服务的新阶段,完成了大量专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勘察,并开展了全省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
1979-1990年,为江西地矿工作改革开拓延伸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出现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矿产资源勘查由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毯式”全面找矿开始转变为密切结合国家建设要求与市场需要实行对口勘查,并逐步向“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矿产勘查技术工种也通过开拓延伸,面向市场提供服务。这一时期,除了新发现一批新型锡矿、钨矿、铜矿、隐伏矿体外,在贵金属、非金属找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发现的大型、特大型矿床有冷水坑银矿、金山金矿、蒙山硅灰石矿等;同时在找矿远景区和主要经济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全省第二轮化探扫描和高精度航空磁测以及大面积的航空遥感遥测。环境地质工作进一步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参与了鄱阳湖区多学科综合考察与灾害地质调查治理,开展了地下水监测等。通过40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基本上查明了全省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现丰富程度,江西成为全国地质调查研究程度{zg}的地区之一。
1990年,在江西从事地质勘查的共有8个部门、65个单位,职工总数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6000人,该时地矿工作正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地勘事业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适应、机制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击,导致江西各地勘部门普遍面临转轨期阵痛,地质勘查规模渐趋萎缩,江西地矿工作一度陷入低谷。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江西地矿行业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一改往日的封闭状态,积极开拓延伸的的地矿产业,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以桩基工程为龙头,走上建筑市场、迅速成为国内建筑、桥梁、隧道工程市场上一支劲旅;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市场迅速发展并打入国际市场,承揽了巴基斯坦等国找水成井任务;矿产勘查开始试行地质勘查有偿服务和资科成果有偿转让;并延伸矿产勘查,开始形成“探、采、工、贸“xxx的新体制,兴办了制盐、稀土分离提纯、宝玉石加工、晶体生产、石材加工等延伸产业,对外创收逐年增加。
1999年,国务院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作出重大决策,实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体运行体制和“两类资源,两个市场”的方针,这对江西地矿行业既然是一次新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挑战。目前江西的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走在全国前列,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则刚刚起步。
古代矿产的发现与开发
金属矿产
江西古代金属矿产的发现与开发以铜最早,铜、铁、金、银、铅、锡六个矿种开采最盛,古矿遗迹最多。瑞昌铜岭铜矿开采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采铜遗址之一,据考古资料,时代为3300—3100年前,属商代中晚期,且采选方法比较先进,既有露天采场,又有坑采井巷和选矿槽井,采掘工具为青铜斧、钺、锛、凿,并用木轳辘提升。继铜矿采选业的出现,青铜冶炼铸造业开始兴起。在樟树清江县吴城和新干县大洋洲等商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铸造青铜器的石范和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大者高达110厘米,小者仅高10厘米。青铜除铜外还含有锡。
春秋战国时,江西发现铁矿,开始有铁矿采冶铸造业。至战国中后期,铁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军事。
汉时国力强盛,江西采矿业获得新的进步。“南昌县西三十五里之南昌山(今西山)为吴王濞采铜铸钱处”。江西采金始于汉代,豫章郡鄱阳(今波阳县)“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当时主要采砂金。
西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江西矿冶业发展缓慢。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高将军猎逐白鹿,得宝丰铜坑……产铅及铜。置两场(宝丰场、铜坑场),而铁、铅、银、青钒(铜的氧化物)、朱石(铁的氧化物)皆采作之”,即发现并开发了现今的铅山县永平铁、铅、银、铜、硫矿床。据近代勘查,永平原生铜硫矿系隐藏于铁帽之下,西晋人已能运用“上有赭石,下有铜、金”(《管子》)的地质找矿知识,在铁帽之下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物矿体。
南朝陈时,曾在今德兴市设银城县,当与采银有关。隋大业年间(605-618),鄱阳郡都尉张蒙游猎鄱口,在银峰山下得到一对银笋,发现了银山(今德兴银山银铅锌矿)。
唐时十分重视矿冶业,矿业政策几经改变,铜、铅、金、银等以官采为主。据《新唐书•地理志》,江西八州中有七州产铜、铅、金、银、铁、锡。
五代战乱频繁,江西矿冶业处停顿状态,唯南唐时取得某些进展。南唐升邓公场为德兴县,永平监岁铸铜钱由七千贯增至六万贯。
宋初对矿冶业采取减税政策,江西矿冶业更趋繁荣,开采的矿种多,产地亦多。当时在德兴县金场冶炼黄金,开始了岩金开发,岁征黄金542.8两;银矿以南丰县为盛,岁征白银9179两。据沈括《梦溪笔谈》:“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北宋初铅山人已初步掌握胆水浸铜方法,此方法也是江西人对世界冶金史的重要贡献。宋代采铜主要是用于铸造铜钱,永平监是当时全国主要的铸钱基地。
元代,江西矿冶业仍较兴盛,尤其是上高蒙山银矿大规模开采,岁收银2.5-3.5万两,为当时全国各银产量之冠。至元二十三年(1286),乐安县小曹溪产金102两。
明初,矿冶业以官办为主,据《春明梦余录》及《明会典》载,全国有冶铁所13处,江西占其三,即进贤(江岭)、新余、分宜3处,铁产量235万斤,占全国产量的43.6%。铜矿全国设铜场6处,江西占2处,铅山、德兴两场年浸取胆铜曾达50余万斤,创历史{zg}水平,岁铸铜钱6706.8万文,占全国的36.8%。
清初,朝延谓“开矿无益地方”,颁布《矿业条例》,禁采金银,铜矿官办,铁、煤等则由官商合办或民办。使煤、铁业发展较快,金银、有色金属矿产多数停采。
非金属矿产
1、高岭土
江西古代非金属矿产利用以陶瓷业历史最为悠久、也最为重要。
新石器时代,江西的先民已开始利用陶土烧制原始陶器。万年仙人洞出土的粗砂绳纹陶罐碎片,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C14同位素年龄值为10875±240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春秋战国时期,陶瓷业有了发展,贵溪春秋战国崖墓中发现有较多陶器与原始青瓷器。樟树吴城商代遗址中除有陶器与原始瓷器外,还有玉类出土。
据《浮梁县志》所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在汉xx始陶瓷业。南北朝时,江西青瓷质量进一步提高,以丰城罗湖窑最知名,新干窑次之。宋朝制瓷业众窑争艳,景德元年(1004),景德镇以年号赐名建镇,烧瓷入贡,名声大起。明末以前,景德镇制瓷用的高岭土不叫高岭土,而叫白土、糯米土。自明末浮梁高岭土白土开采后,始称高岭土或高岭。据《南窑笔记》:“高岭出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也叫高岭村),挖取深坑坑土,质如蚌粉,色素白,有银星,入水带青色者佳,淘澄做方块晒干,即为高岭”。当时{zd0}的进步有两个:一是“二元配方”,即用坚硬的粳米土(瓷石)和柔软的糯米土(高岭土)两种土和合调制胎土;二是青花、釉黑红瓷器及颜色的烧成。
康熙51年(1712)和末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曾两次将景德镇制瓷技术方法写长信寄往法国。信中说,精瓷之所以密实,是因含有高岭土,增加了白坯子的强度,使瓷器比岩石还要坚硬。从此,高岭土这一名称就传遍到了欧洲和全世界。
2、砚石
江西的砚石为国内名品,东晋,九江人陶渊明首先选用当地所产瓦板岩制作成金星石砚,并刻有他手书的《五柳先生传》,自此金星砚闻名于世。唐xx元年间,猎人叶氏逐兽至“兴城里”(今婺源县万安乡),见石莹洁可爱、刊粗成砚,称龙尾砚,为天下四大名砚之一。唐宋时期,修水县产赭砚,经文学家黄庭坚广赠友人,而传名于世。宋时,玉山县沙溪岭也是名砚产地,朱熹称其为“怀玉砚”。
3、大理石
唐代,江西已发现并开采利用大理石。宋代,江西广信府产烧制xx的矿石(即毒砂),巧合的是河南信阳州也产xx,故xx又叫信石。当时上饶县府灵山发现水晶矿,并设场开采,每年向朝延进贡水晶器10件。元时停采,明代又再次开采。
4、云母
明清两代,江西均产云母。德化县(今九江县)所产贵为贡品。
煤炭
江西煤炭开采始于东汉,据《豫章记》,豫章郡建成(今高安)。唐时,乐平县西38里乐平山(今鸣山一带)发现煤炭。宋时,袁州、新余和安福县南长岭山产煤。明代,江西有煤产地8处。清代为江西煤矿发现开发的重要时期,先后在都昌县黄金山、南昌府丰城、义宁州(今修水县)、临川县王家洲、崇仁县七宝山等地发现并开采煤炭。道光、咸丰年间(1812-1861),余干村民发现了枫港煤矿,并建立江西{dy}个官办煤矿。光绪二十四年(1898),萍乡发现适于炼焦的煤矿,随即用新法进行开采。
温泉
江西温泉发现利用较早,晋代已有浔阳郡鸡笼山下出温泉的记载。唐时,白居易曾到星子温泉,作了“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烧草暖无穷”的描述,此温泉为当时下七大名汤之一。宋代,临川县西有温汤村,村西1里田间有温泉。苏东坡说:“开下温泉有七,汝水其一也”。
自《江西省志》地质矿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