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识梵音--曹植墓_聊城文化部落_新浪博客

  注:曹植墓位于鱼山西麓。公元229年,魏明帝曹睿封曹植为东阿王。当任期间,曹植尝登鱼山,喟然有终焉之志。卒后,其子遵其嘱,营墓鱼山薄葬。曹植墓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历经一千七百多年,古墓沧桑,历经磨难。据记载,早年:“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现墓前存有隋开皇十三年“东阿王曹植墓道碑”等石刻。历代慕名前来谒拜留咏者甚多。为{gjj}文物保护单位。 

  鱼山就座落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的鱼山村,为泰山西来之余脉。鱼山,丘陵小山。但在一抹平川的鲁西北平原上,也算是巍巍高山了。山不高,有仙则名。海拔只有82.1米的鱼山,因建安才子曹植闻梵于此,死后归葬于此而闻名。

  山之西麓,有曹植墓。墓室坐东朝西,凿山成穴,青砖筑就,封土为冢。墓冢右前方有石碑楼,内有惰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立建的“东阿王曹植墓道碑”,那碑高有1.7米,宽约1.1米,有额而无题字,可见植当年葬何其薄。碑文共22行,每行43字。此碑当年不知何故洇没大清河中,至清代疏通河道时被发现捞出,重新置于楼内。02年来时,还可进入洞穴,现在的洞口已被文物保护单位用条石封堵,就连惰碑楼也闭门落锁,闲人免进了。

  沿条石砌就的山路拾级而上,重云洞、绿荫居、四眺亭、夕照轩、倒影阁、羊茂台、仙人脚印等景观,犹如七颗珍珠,散落于山道旁边,掩映在绿树丛中。

  登临山顶,顿觉微风拂面,令人精神顿爽。放眼望去,南有小清河与西来黄河之水交汇后萦绕鱼山逶迤北去,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俨然一道xx屏风。背负茫茫无际的鲁西大平原,沃野万倾,一抹平川,山下房屋鳞次栉比,绿野之中,荷花点点。白云黄河蔚为壮观,云水圣境美不胜收。

  鱼山,就象一只静卧的乌龟,坐北朝南,其头直入滚滚东流的九曲黄河。由于早些年的乱采乱伐,其像似头部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当年的鱼山梵呗寺也早已荡然无存,只能在史书县志中寻找到它的踪迹。

  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遭贬被封为东阿王。那时的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骨气奇高,因曹丕妒嫉而不得志,便配合高僧翻译佛经。当时用梵文演唱的佛教音乐,虽曲调抑扬顿挫,却因与汉语不通而曲高和寡。曹植便尝试着将其删治的《瑞应本起经》中的词填入梵音中进行演唱,一举取得了成功,史书上称之为“改梵为秦”,佛教界称之为“鱼山呗”。“鱼山呗”,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一经诞生,便迅速流传开来,唐代传到日本,进而传遍高丽和东南亚。惊叹于梵呗韵律优美的曹植,又将梵呗的韵律用于诗歌的创作,其xx使用韵律的五言诗,结束了中国古诗无平仄、无韵律的历史,开创了中国韵律诗歌的先河。鱼山梵呗寺始建于曹魏时代,后扩建于唐代,兴于明朝隆庆年间,为当时的佛教圣地,被佛教界尊为梵呗祖庭,誉为“佛乐{dy}刹”。

  我看到重建的鱼山梵呗寺山门与院墙已矗立在山河之间,殿堂正在建设之中。我仿佛听到那古朴典雅、哀怨动人的天籁之音在耳边萦绕,朗朗的读书声在鱼山上空回响……

  不知是灵动的鱼山感染了曹植的悟性,抑或是聪颖的曹植孕育了鱼山的灵性。当年的曹植不可能想到自己身后的荣辱,这一堆高高的封土,一块失而复得的石碑,伴着一曲名传天下的鱼山呗,对于一个怀才不遇,终日郁郁寡欢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似也可长眠无憾了。

    

                曹植墓门外的益智泉

 

 

  隋代《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曹植的第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

                        曹植墓隋碑亭

                   原来的隋碑亭

       曹植墓神道碑铭

  又据《东阿县志·古迹志》载:“元时以王为东阿城隍,后令宫钦改正其讹,别祠王于邑城。其后城迁祠废。明隆庆间,县令田乐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设庙貌”。

  因经年久远,古建筑均已湮没不彰,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古碑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该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有额无题字,但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碑额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

  另外还有两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辨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墓前现还存有清代题诗碑和民国时期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1951年春,原平原省(1952年底撤销)的一位领导在视察黄河时路过鱼山,发现当地一个男孩正在玩耍一把刻有“曹子建”铭文的佩剑,考虑到这是文物,当即花钱买下了。事过境迁,这把佩剑现已下落不明。

东阿县单庄乡境内风景秀丽的鱼山西麓修建有曹植墓,因而这一带有许多有关曹植的说法,在解放初期,像“破开曹子建(曹植),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这样的传言就很盛行。为澄清谣传和出于历史研究的需要,在发现“曹子建”铭文佩剑后不久,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便派了两名工作人员来鱼山,对曹植墓进行清理发掘,当时聊城行政专署的一位秘书和东阿县文化馆张铁花、刘洪渐等三名工作人员也参与此项工作。

曹植墓清理工作开始于1951年6月,当破土到{dy}道墓门时即发现了墓主帽子上的金雕(俗称帽花)1枚、坠珠3颗、玛瑙2颗、玉带挂钩1副、佩挎宝剑的金质索链1挂等物件。按通常的考古经验,坠珠没有成单数的,估计还有没被发现的坠珠,所以又重新将清理过的浮土过了一遍筛子,还是没有新的发现。进入3间墓室,中间墓室的最下层铺有一指多厚的木炭灰,往上一层铺着豆粒大小的朱砂,再往上一层是用云母片剪成的日月星形的图案,云母片上是骨殖,大体骨殖都有,比较完整的有28节,惟缺头盖骨。墓中还出土全套灰陶制作的灶具,另有陶井、陶鸡、陶鸭、陶狗、陶鹅等。从墓内砖土器物的紊乱情况分析,过去曾有人盗过此墓。在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一个豆绿碗,没有上釉,可能是明初期的物件,初步判断是盗墓人丢下的。

  这次清理曹植墓共出土随葬品132件,当时全部由平原省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带走,包括出土的28节骨殖。随后,这批文物移交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在1952年展出于故宫午门。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上发现一块铭砖,铭文记载该墓墓主为曹植。 

            曹植墓出土魏 陶耳杯

                     曹植墓出土的玉佩

  1978年9月28日晚8时左右,曹植墓4.35平方米的主墓室及2.2米长的墓道自然坍塌。1981年11月,为保护这处残破殆尽的文物古迹,有关文物部门拨专款修建了20余米的墓基围墙,翻修了清代建筑隋碑碑楼,但仍不能根治古墓葬继续遭受破坏。1986年5月20日,筹备已久的曹植墓修复工程破土动工,经过70天的紧张施工,当年8月1日终于将濒于毁弃的曹植墓修葺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12月,经过多次协商,原已移交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曹植墓出土文物归还当地政府,与曹植墓建筑合璧,并于1989年在东阿县图书馆举办了“东阿王曹子建墓出土文物展览”。让人期待的是,当年发现的那件“曹子建”铭文佩剑如能再度现世,将让饱经风吹雨打的曹植墓大放异彩。

  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该砖为墓砖,3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zh1}封爵。

  墓葬发掘后,甬道、外门道和主墓室由于长期暴露,1978年9月28日,4.35米见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长的墓道自然坍塌。为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了墓基围墙,翻修了隋碑楼。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对曹植墓进行维修,使濒于毁弃的曹植墓,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1993年,东阿县人民政府对曹植墓周围环境进行了拆迁改造,建起了1.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修建了陵门,改修了隋碑楼,增建了曹植纪念馆等。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植碑

  《曹植碑》,又名《陈思王曹子建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刊立,在山东东阿西八里鱼山祠内。碑字楷书,杂以篆隶俗体,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三字。此碑旧拓颇为罕见,佳者十七行“卅”字三竖稍损,十二行“独”、十行“惟王”、十九行“曜掌”等字均无残泐。

曹植墓碑文书体篆、隶、楷混杂并用,反映出书体演变的过程;证实隋朝为上承南北书风、下启唐代风范的过渡就后者来说,曹植墓碑文书体篆、隶、楷混杂并用,反映出书体演变的过程;证实隋朝为上承南北书风、下启唐代风范的过渡时期。

  从北魏开始,在一些碑刻墓志作品中,往往是楷书间杂篆隶字形。但是,其篆多非标准之篆,隶亦非标准之隶,俚俗改作者极多,字形增损改写、讹误别错以及通假等现象亦大量存在,斯风一直延续至唐代,才渐告消歇。关于此类现象,有学者认为是受道教“符策”影响,这可能是根源之一。再则,自东汉末年灵帝朝开始,各种通俗性的装饰书体不断被臆造出来,并能大行其道,至南北朝时已积累达百体之多,至晚唐尚保留五十余种,此并见于文献记载,考古亦时有实物发现。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曹植碑》的书刻者于作品中大量采用篆隶字形并加以变化改作,是很正常的。唐以后科举和文字书法教育比较明确、严格,装饰性杂体受到冷遇,同时也受到书家的xx和严厉批评,遂使斯风渐遭遏阻而衰微。从艺术的角度看《曹植碑》固非上乘之作,但对了解南北朝隋唐书法史,却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曹子建碑》职如大刀阔,阵无前”、“快刀斩阵,雄快峻劲者,莫若〈曹子建碑〉矣。”这是清代大书法家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书中对曹植墓碑的高度评价。

 子建祠

  在风光无限的曹植墓神道北侧,有一组仿汉魏风格的古建筑,十分醒目,这里就是人们凭吊、祭祀建安才子曹植的地方——子建祠。

  子建祠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早年毁弃。现在的建筑为1996年恢复重建的。主要建筑包括大殿、东西厢房、小山门等。

                    曹子建祠

 

 

    由于曹植纪念馆(曹植墓区神道南侧)正在筹建中,子建祠暂时作为曹植纪念馆的馆舍,大殿内安放着汉白玉的曹植半身雕像,陈列着曹植墓1951年出土的部分随葬品,以及曹植生平简介、鱼山曹植墓景区规划、有关文献作品等。东西厢房内悬挂着部分现代名人凭吊、纪念曹植的书画。庄严肃穆,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xx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在诗坛上成就颇高,受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南北朝xx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点八斗”。曹植从小聪明过人,十岁能诗文,19岁写的《铜雀赋》名噪一时,为曹操所宠爱,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曹操最终动摇了对他的信任。

  曹操死后,其兄曹丕和其侄曹睿对他忌恨非常,百般迫害。曹丕为了加害曹植,苦苦找不到罪证。{yt}召曹植上朝,限走七步成诗一首,否则即处以极刑。曹植不假思索,当即吟诗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墓七步桥

  曹丕听了,泪流满面。虽未杀他,却将他封侯封王,远离京都而疏之。他虽远离国都,曹丕仍怀疑他结党营私,对他频繁调动,十一年中调动三次,先后封他为雍丘王、东阿王、陈王。曹植多次上书,请求任用,终未如愿。他名为王侯,实为囚犯,常常闷闷不乐,{zh1}在陈郁郁而死,年仅41岁。曹植死后,四棺同出,怕的是曹丕对他的尸体不放过,故有四冢。曹植死后,谥号“思”,故后称“陈思王”,其墓称思陵冢。

  曹植一生留下许多清韵华章,现存诗约80首;较完整的词赋、散文约40余篇,原有集30卷,多已散失。其名作《洛神赋》留传至今,久负盛名。明清以来,文人墨客来淮阳游览,都要到此凭吊,并吟诗作赋以示怀念。

  

  附曹子建墓道碑

    隋  佚名

王讳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也。

洪源与九泉竞深,崇塞与三山比峻。

自权舆名胜乃昌兴焉。其后建国开基,左右周室,显霸业于东都,彰茅封于谯邑,琼根宝业,莳芳兰以莫朽;轩冕相传,袭缙绅而不绝,此乃备颁典册,聊可梗概而言矣。逮丞相参,乃成王室,道勋隆重,位登上宰,受国平阳。自兹厥后,鸣鸾佩玉,飞盖交映。祖嵩,汉司隶太尉,公职掌三事,从容论道,美著阿衡之任,不亦宜乎。夫操,魏太祖武皇帝,资神龙虎,部判郁以开基,名颁谶谍,谣敞真人,火运告终,土德承历,爰居图录,享有天下,骤改质文,驰迁正朔,英雄之气,概有余矣。昆丕,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昈明堂,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致黄龙表瑞,验兆彰滨,玉虎金鸡,恒纶宇县。

王乃黄内通理,温淑含英,睿哲禀于自然,博愍由于天纵,佩金华以迈四气,抱玉藻以忽风霜,缀赡藻于孩年,摄酋什于孺岁,寻声制赋,膺诏题诗,词彩照灼,子云遥渐于吐风,文化礼复,仲舒远愧于怀龙,又能诵万卷于三冬,观千言于一见,才比山薮,思并江湖,青词苑苑,若聚葩之蔚邓林,缘藻妍妍,如河英之照巨海,五库太官之誉,握促之器者也。但禄由德赏,频项皇爵,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改封临淄侯,都不以贵任为怀,直置清雅自得,常闲步文籍,偃仰琴书,朝览百篇,夕存吐握,使高居擅名之士侍宴于西园,振藻独步之才陪游于东阁。黄初二年,奸臣谤奏,遂贬爵为俺乡侯;三年进立为王,及京师面陈滥谤之罪,诏令复国,自以怀正信而见疑,抱利器而无用,每怀怨慨,频启频奏;四年改封东阿王;五年以陈前四县封,后封为陈王,以xx数构,奸臣兴内,十一年里频频徙赌,汲汲无欢,遂发愤而甍,时年四十有一。即营墓鱼山,傍羊茂台,平生游陟,有终焉之志。即而年代夐(xiong)远,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

至十一世孙曹永洛等去岩朝,皇建二年,蒙前尊孝昭皇帝恢弘古典,敬立二王崇奉,三洛永恪等,于时膺符,表贡面陈,昭皇帝训圣召,比经穷讨,皆存实录,蒙敕报允,兴复灵庙,馈嗣蒸尝,四时虔谒,使恭恭嗣子,得展衷诚之愿。茕茕孝孙,长毕昊天之慕,遂雕镂真容,镌金写状,庶使休休相度,永劫而不泯。七步文宗,传芳猷于万叶者也。其词粤惟玉:

磐石斯固,缔绪攸长。波连溟渤,枝带扶桑。

分珪作瑞,建国开疆。蕙楼茵阁,远迈灵光。(其一)

 

器调高奇,风格疏朗。谈人刮舌,灵蛇曜掌。

东阁晨开,西园夜赏。松花桂茂,玉润金响。(其二)

 

声驰天下,道冠生民。才惊旷古,德重千钧。

混之不浊,磨而不磷。如何一旦,萎我哲人。(其三)

 

山舟易失,日车难驻。一谢人间,长尊埏路。

风哀松柏,坟穿狐兔。何世何年,还成七步。(其四)

 

乃考惟昆,廓定洪基。受图膺历,运合紫薇。

一辞皇阙,永背象滞。风随日转,响逐云飞。(其五)

 

附二:咏诗

    曹植虽然生不逢时,政治理想与才华没得到施展,然而在文学上,却给后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八斗才,七步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曹植离开人世的漫长岁月里中,不少文人学者来鱼山游览,祭吊,留下了不少诗篇,今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陈思王墓
  张若虚
邺水东流势已分,空馀感激诵遗文。
五官墒代羞当壁,七子论才合{gj}。
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辞赋比湘君。
鱼山缥缈留清梵,何处春芜没故坟。

 

东阿王诗
  李商隐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凌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东阿王墓
  李问
建安英俊集,潇洒独推君。
让国惟耽酒,挥毫自出群。
骅骝千里足,兀鹫九包文,
遗墓吾山曲,英英起白云。

 

鱼山夜泛
  谢注
雨歇秋溪冷,扁舟入夜游。
云开桂子嶂,月遍蓼华洲。
雁翼天相远,猿声山共幽,
长吟风刮起,辍棹任中流。

 

经东阿怀曹子建
  李雯
昔时曹子建,封邑在东阿。
旷代无祠庙,空山对女萝,
角弓愁势险,玉食恨多才。
小雅斯人志,因风发浩歌。

 

雪中发东阿望鱼山怀古
  王士祯
山郭雪萧萧,鱼山望转遥,
洛灵悲子建,神女降弦超。
即事成今古,寒岩闭寂寥,
惟余清梵在,一谴旅魂消。

 

陈思王墓下作
  王士祯
昔诵君王赋,微波感洛神。
今过埋王地,重忆建安人。
名岂齐公开,谗宁杀灌均,
可怜才八斗,终古绝音尘。

 

过鱼山曹植墓
  吴伟业
小谷城西子建祠,鱼山刻石省躬诗。
君家兄弟空摇落,惆怅秋坟采豆枝。 

 

陈思王墓
  赵执信
大雅此邱阿,千秋寄恨多,
名非宾客借,才自父兄过。
鱼暗狼捱树,风生马颊波,
灵祠傍神女,作赋问如何?

 

陈思王墓
  陶澄
斜日挂高树,秋风生细尘,
可怜衰草地,犹是建安人。
白屋更新主,青山结故邻。
童童双桧在,风雨各千秋。

 

东阿曹子建墓
  宋弼
受禅台成汉业灰,燃萁煮豆更堪哀。
一时宾客皆零落,冠古空传八斗才。

 

陈思王墓
  无名氏
(一)
千载豪华辞赋才,孤坟寥落碧山隈。
雀台人去空鸣鸟,鱼浦秋深月自来。
(二)
宣房既塞吾山平,上有思王古墓横。
万籁息时仙梵动,宛然空谷自传声。

 

咏曹子建诗
  颜文梁
同枝奚事急相剪,瞬息才华绝可怜。
想见当年临洛浦,销魂犹读感甄篇。

 

咏曹子建诗
  端木蕻良
至今洛水响鸣铛,遗枕惊鸿夜如霜。
逸想诗情足万古,雄风大业数陈王。

 

咏曹子建诗
  爱新觉罗.溥杰
萁豆由来匪我思,舞文弄墨亦堪嗤。
阋墙遮莫曹家事,羞近人情七步诗。

 

咏曹子建墓
  藏克家
生平未展志凌云,诗国陈思王位尊。
墓道幽明通今古,斯人已雄故物寸。

 

东阿王墓
  黄哲
风流独擅建安才,放浪深知帝子哀。
辞赋何人追胜轨,江山此地自高台。
银宫寂寞空岩闭,玉碗荒凉牧竖开。
徒倚寒林天欲暮,一声清角碧山隈。

  

行经陈思王墓
  庚肩吾

公子独忧生,邱垄擅馀名。
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
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
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
飘飘河朔远,旃飙飓风鸣。
雁与云俱阵,涉将蓬共惊。
枯桑落古社,寒鸦归孤城。
陇水哀笳曲,渔阳惨鼓声。
离家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七律
  九皋子
人才三国属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
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
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
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觅花彷徨。

 

写在鱼山曹植墓(组诗)
  俊青
鱼山
大青河南面扑来
黄河水擦脚东去
交汇处
一团飞沫上岸
----鱼山
这样堆积忧愤
困在黑沫的化石里
诗人,继续消瘦
梵音
不能用人的语言
抒发情感
就去找佛吧
把人逼成了鬼
细听歌声
还是人话
曹植在鱼山始创佛乐
谒墓
别说我是盗墓的
作为后来诗人
先生都给准备了
一份遗产
目光接通今汉两代
面对这才智的富矿
看谁脑中
下载更多
七步诗
七步之内
诗不成
则斩
吓出我一头冷汗
醒来摸摸
不是诗
临江仙.寒春祭曹植
冰雪
春负城南细柳,风雪携寒天外袭.
鸦不忍凄消无迹.
冷土高垒,枯枝败草稀.
忆惜奸雄堂前,手足何以七步逼?
一代文豪含恨去.
风掠萧萧,疑是相煎泣。

 

本文均为网上资料。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鱼山识梵音--曹植墓_聊城文化部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