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使命开创未来——纪念xxx“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题词七十周年_法制 ...

     编者按“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是xxx1940年5月9日给林卓午先生的题词,到今年的5月9日,已经历了70个寒暑。斗转星移,改天换地,时间没有磨去题词的熠熠光辉。题词所阐述的邮政通讯在国计民生中的重大意义、题词所揭示的邮政事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大作用,无不展现了一代伟人xxx的高瞻远瞩。今天,我们发表纪念文章,回顾历史,展望愿景,对于中国邮政更好地服务于国计民生,更好地服务于海峡两岸民众,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邮政发展历史上,有一句揭示了邮政企业精神与社会地位、必定传诸久远的绝句,这就是70年前,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xxx为西北地区国民党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先生的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70年的光阴流转,中国邮政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不仅印证了这一题词,同时中国邮政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所做的努力也更加生动地说明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深刻内涵。从古至今,对于国运昌盛、商业发达、人民幸福,邮政是最积极的贡献者之一,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愈益体现出通政、通商、通民的力量与价值。

     烽火岁月通邮事大 光辉题词鼓舞人心

     1937年8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根据地与国民政府辖区实现通邮,国民政府表示同意。1938年4月,延安与西安首先通邮,这条邮路使延安与全国各地的信息传递连接起来。在促进国共两区通邮这一举国关注的重大事件中,林卓午先生功不可没。林卓午,字叔卿(1889年~1957年),曾任上海邮政管理署副邮务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卓午先生向邮政总局申请奔赴抗日前线担任军邮工作。1937年秋,林卓午先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后勤部授予少将军衔,任命为设在西安的中华邮政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负责晋、陕一带军邮通信及普邮通信的视导工作。

     林卓午先生赴任后,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保持接触,并常受林伯渠的委托,利用军邮之便,暗中封发转运边区军民急需的医药和书籍等物品。晋、陕一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军封锁极严,但根据地邮政通信在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并经过林卓午先生的努力,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1940年5月9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产生了。xxx同志接见林卓午先生,并挥笔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条幅相赠,这是对林卓午先生支持根据地邮政的褒扬,也是对邮政为抗战服务的肯定。国脉,就是维系国家生存繁荣的脉络、血脉、动脉、命脉,而它,是依靠邮路畅达、万里通邮维系的。邮政何其重要,何其光荣!

     1941年12月下旬,林卓午先生响应中共提议,率员访问延安,磋商陕、甘、宁边区通邮事宜。到达延安后,林卓午先生受到xxx、朱德等中共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边区政府为他的到来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双方就通邮中沿途军政对邮政的检查问题、设立军邮联络电台问题、边区内中华邮政在业务中法币与边币的比率和兑换办法等问题,顺利达成协议,朱德同志和林卓午先生分别在协议上签字。1942年1月14日,以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名义签署公布了《第十八集团军关于邮务问题的通令》,刊登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通令》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保护邮政通信畅通的政策,指出:“邮务系有关抗日战争并带有国际性质之国家企业。各地军政当局,应尊重邮政章规及其行政与工作系统,并给予充分之业务便利与妥善之保护。”通邮协定公布后,国共两区的邮件往来日益增加,业务量成倍增长,真正承担起“国脉所系”的使命。

     抗战胜利前后,林卓午先生在安徽、福建等地邮政部门继续履行着“传邮万里”的重托,解放后,曾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57年7月18日去世。1981年4月,林卓午先生的后代林孝祥先生将所藏的xxx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手迹献给国家,受到邮电部的表彰和奖励。1981年5月9日,邮电部发行了这一题词的纪念邮票。邮票发行之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朱学范深情地说:“林卓午先生不但是中华邮政的前辈,也是热心于国共通邮的先驱者。”彼时,正是海峡两岸隔绝三十余载,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实现包括通邮在内的“三通”这一新的历史时刻,“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昭示着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实现通邮、共系国脉、面向未来、推动统一。

     同根同祖血浓于水 两岸通邮一朝梦圆

     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邮政通信中断,两岸亲人隔海相望,渴望互通信息,“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题词以邮票形式传播神州大地、海峡两岸,两岸炎黄子孙期待着如同当年的国共两区一样实现通邮,但这一梦想经历了漫长的时光。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呼吁海峡两岸实行“三通”(通航、通邮、通商),结束隔绝、对峙状态。当年,邮电部正式开办经第三地寄往台湾信件业务,因台湾方面的原因,祖国大陆的邮件被退回,海峡两岸的亲友通信只能辗转港澳或由国外的亲友转寄。

     1980年2月,邮电部部长王子纲在统战部和邮电部联合举办的春节茶话会上发表讲话,情真意切地说:“我们愿意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与台湾邮电部门进行通邮通电商谈,尽快建立直接的邮电通信联系,并为通邮通电提供一切方便。”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宣布台湾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10月7日,邮电部发出《关于两岸通邮通电的六项决定》,邮电部部长文敏生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为贯彻执行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的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邮电部作出六项决定,准备随时与台湾通邮、通电。

     当时,台湾邮政部门依然拒收寄自祖国大陆的信件,退回原址。这一境况直到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探亲后才出现转机。此时,为了给重踏故土的台湾同胞提供通邮方便,邮电部于1987年12月3日发布《关于台胞在大陆使用邮电通信问题的公告》,表示热诚欢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愿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合作邮电通信业务提供方便;台湾同胞在祖国使用邮政和电信各项通信业务,享有与大陆用户同等的待遇;由于祖国大陆与台湾省之间尚未建立直接通邮通电联系,寄往台湾的邮件和发往台湾的电报、电话需要经第三地区中转,诚恳希望台湾邮电当局予以协作配合,使大陆寄发的信件和电报、电话能够顺利到达和接通,并再次表达希望与台湾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早开辟海峡两岸之间的相互直达邮路,建立直接的通邮关系的愿望。

     在祖国大陆的呼吁和积极努力下,在台湾民众要求与祖国大陆亲人书信往来的压力下,1988年3月,“台湾邮政总局”宣布在所谓“通信不通邮”的原则下,撤消不准投递大陆寄往台湾信件的禁令。4月18日起,台湾民众可通过五万号信箱向大陆投寄信件,由台湾红十字会统一将信集中寄至香港,再传递到祖国大陆。这种方式自然不能被海峡两岸的同胞赞同,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1989年6月,台北邮局把总包直接邮寄到上海,祖国大陆邮政部门也很快通过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五个邮政处理局开始向台北、基隆邮局直封总包。台湾五万号邮政信箱也于1989年7月7日正式宣告撤销。

     相隔四十载,家书抵万金。从1988年开始,由台湾寄往祖国大陆的信件量骤增,1989年两岸之间邮政函件的总量达到300吨,反映了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情深。这其中,存在着大量地址变更、不详、错误的寻亲信件,祖国大陆邮政部门展开轰轰烈烈的“救活台湾死信”的工作,邮政职工抱着为台湾同胞架设亲情桥梁的信念,千方百计,为台湾同胞寻找亲人,再一次用行动印证着中国邮政“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使命、信念、责任。

     1993年3月,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达成共识,4月29日,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由汪道涵会长和辜振甫董事长正式签署这一协议。

     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简、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并加强其他邮政业务合作。双方同意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并同意建立邮政业务账务处理直接结算关系。

     2008年12月15日,一个注定写入历史的日子到来了。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隆重举行,标志着海峡两岸从此开始全面、直接、双向通邮,直接开办各项邮政业务。历经数十年艰辛努力,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在通邮仪式上致辞表示,中国邮政将以积极、热情、务实的态度,为两岸人民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为两岸经济、贸易、文化往来铺路架桥,扩大两岸邮政的业务合作与交流,使邮政业务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邮政奔走努力两岸邮政亲切交流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同宗同祖,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但由于长期处于隔绝状态,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加深了解、增进情谊、形成共识。在这事关中华民族最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国家邮政工会为增加两岸邮政同仁的交流,架桥铺路,努力奔走。

     1998年,邮政独立运行之后,中国邮政进一步推动两岸通邮,国家邮政工会在2000年成立之后,更以工会组织的优势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峡两岸邮政工会交流,研讨邮政改革发展之策,促进业务合作与相互借鉴,开展两岸职工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从上世纪90年xx始,原邮电工会全委会及省级工会即与台湾中华邮政工会开始接触、交流。2006年7月3日至12日,中国台湾邮政工会交流访问团一行12人,来祖国大陆进行交流考察,受到中国邮政和国家邮政工会领导的亲切接见,实现了海峡两岸邮政工会首次直接交流。双方围绕两岸邮政发展状况、邮政工会发展情况,特别是针对发展迅速的台湾中华邮政跨岛汇款等金融业务展开交流,并签署了《海峡两岸邮政工会交流互访备忘录》。

     此后,两岸邮政工会的交流活动持续不断,多批台湾邮政职工到祖国大陆访问,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后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生活,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亲情有了更深的认同,对促进两岸包括通邮在内的各项合作、交流、共赢有了更迫切的愿望。据不xx统计,从2001年至2009年,台湾邮政同仁共有6批58人次前来祖国大陆参观交流,足迹遍及10余个省(区、市),国家邮政工会也派出5个代表团52人访问台湾中华邮政工会。同时,通过工会交流这一平台,促进了两岸邮政业务部门的交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成了相关业务代表团相继访问台湾邮政,就储蓄业务、保险业务、职工薪酬、营销手段等方面情况进行交流、相互借鉴。

     文化体育交流是两岸邮政交流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吸引了两岸一线职工的积极参与。2005年9月13日至17日,首届中国邮政职工棋牌大赛在杭州市举行,共有来自祖国大陆及台、港、澳的36支邮政代表队的200余名队员参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峡两岸四地邮政大家庭的首次团聚,台北队荣获桥牌双人赛第二名,通过比赛交流了棋艺、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2008年9月18日至21日,两岸四地邮政部门共36支代表队近280名选手参加的“和谐企业杯”邮政职工乒乓球大赛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台湾中华邮政工会代表队的男队、女队分别荣获团体第四名、第七名,一脉相连的大家庭氛围在这次大赛中更加浓郁。根据两岸四地邮政部门的协商,共同参与的邮政职工羽毛球赛将在今年举行,体育为媒、文化搭台,共叙友情、亲如一家的邮政职工文体活动将为两岸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邮政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对两岸同胞同根、同祖、同文化的认同,促进了两岸邮政职工血浓于水意识的形成。台湾中华邮政工会理事长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即致函国家邮政工会,对受灾地区邮政职工表达慰问,并决定向灾区邮政职工捐款1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2.7万元),组织台湾邮政职工开展募捐活动。2009年台湾“八·八”水灾后,国家邮政工会立即致电中华邮政工会,对受灾职工表示慰问,上海市邮政工会、四川省邮政工会通过中华邮政工会向灾区职工捐献了救灾款。在近期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台湾中华邮政工会理事长迅速致电国家邮政工会,表达对受灾邮政职工的关心与慰问。

     两岸邮政工会双方交流十余年来,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两岸邮政职工的情谊,为促进两岸邮政事业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海峡两岸邮政交流正在成为两岸交流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两岸民众的福祉发挥积极作用。

     全力服务国之命脉 共促民族伟大复兴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70年间世事风云变化,没有遮掩这力透纸背的八个大字,它饱含着历史、传递着使命、寄托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战争年代保护邮局、推动国共两区通邮,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通邮,都是我们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始终服务国家民族大局的成果。1929年,xxx、朱德签署了“保护邮局、照常传递”的命令,要求我军各xx对邮局传递的书报信件准予通过。1940年,xxx同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题词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倡导国共通邮的历史见证。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两岸通邮的主张。上世纪80年代初,xxx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95年1月30日,xxx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和看法。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xxx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全面、系统、完整的对台工作纲领。正是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海峡两岸通邮才得以实现,使两岸同胞共享邮政通信的便利。

     回顾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浓于水,两岸同胞都自认是龙的传人,都为灿烂的古代文明骄傲,都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荣进步而振奋,这一同胞亲情谁也无法阻断,这一民族亲情与日月同辉。有了这条根,有了同一血脉,祖国统一的光明前景是xx可期的。

     回顾过去,我们不难发现,邮政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海峡两岸通信隔绝的年代,人们在质疑:抗战时国共两区都能通邮,为什么被海峡分开的两岸同胞不能通邮?促进两岸通邮成为改善两岸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陆亲人寄到台湾的家书就是家乡的召唤,台湾老兵们四处奔走、大声呼吁:要给亲人们回信,要回乡探亲……正是两岸割不断的亲情推动着两岸“三通”的实现,并将最终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实现。

     70年后,xxx题词依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中国邮政促进两岸交流、建设现代邮政的历史坐标。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题词深刻表明了邮政的使命。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邮政的作用就是要为国家服务,为广大民众服务,为社会经济服务。普遍服务是邮政永恒的主题,沟通海峡两岸是邮政光荣的任务,这是“国脉所系”,是中华民族的重托!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题词深刻揭示了邮政的地位。在战争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两岸隔绝的时期,“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封书信寄托了亲人无尽的思念、深情,以及两岸同胞推动“三通”的勇气、同促祖国统一的信念,连通祖国山山水水的邮政网络是维系国家兴旺发达的国之命脉!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题词深刻体现了邮政人的信念。邮政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必须胸怀大局、自我加压、积极进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邮万里”,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70年前的光辉题词意义深远,烛照未来,正在为促进两岸邮政交流提供着新的精神资源,提示两岸邮政同人坚守邮政这一国之命脉,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0年过去,秉承时代精神的中国邮政,正通过改革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国邮政肩上,是历史的使命;在中国邮政脚下,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郑重声明:资讯 【铭记使命开创未来——纪念xxx“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题词七十周年_法制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