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玉树抗震救灾抢险纪实_互联网观察_新浪博客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地震打破了玉树的祥和安宁。

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顷刻间,玉树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四起的烟尘遮蔽了刚刚升起的晨曦。玉树在呜咽,高原在哭泣。受伤的群众等待救援,救灾的物资需要运输……

在邻省发生严重地震灾情的危急时刻,甘肃交通人发扬“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优良传统,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紧急集结,迅速行动,为保障玉树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千里驰援。

昼夜兼程千里驰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生后,甘肃交通运输职工时刻牵挂着灾区群众的安危。

地震发生的当天,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咏中召集有关人员,于16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援青交通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向青海玉树灾区派出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

18时,省交通运输厅派出{dy}批由7名人员和2辆车组成的抢险联络突击队先行赶往青海,与青海省交通厅联系协调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事宜。

21时,接到省交通运输厅指示不到5个小时,由甘肃省公路局、甘肃省运管局、甘肃路桥建设集团、甘肃省交通设计院等6家单位的60名抢险队员和18台大型机械设备组成的甘肃交通抢险突击队在北龙口服务区完成集结,杨咏中亲自为抢险队送行。

22时,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冒雨出发,向青海挺进。

灾情就是命令。行进中,抢险突击队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向玉树挺进,以最快的速度向玉树挺进!然而,随着海拔的升高,许多抢险突击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恶心、头疼、胸闷等症状接踵而来。对于驾驶员来说,长时间开车,造成身体极度劳累,经常需要同车的人提醒才能集中精力开车。就是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抢险队员们昼夜兼程,进青海,过西宁,穿过日月山、河卡山,翻过海拔4499米的鄂拉山和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经过23个小时1100多公里的长途奔袭,于15日晚21时到达玉树灾区,成为{dy}支携带重装设备由陆路进入灾区的非军警的交通专业救援突击队。

到达灾区后,抢险突击队立即投入到驻地建设中,连夜搭设帐篷,设立援青指挥部,并于4月16日一大早,全面展开抢险救援工作。按照青海省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安排,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立即赶到结古公路管理段倒塌的办公楼,冒着余震的危险,迅速投入到被埋压职工的搜救工作中。结古公路段原来四层的办公楼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到处是残垣断壁。抢险突击队队长裴古安、副队长吴敏刚和董宏瑞现场指挥,抢险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进行搜救。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抢险队员们在废墟中找到了遇难职工的遗体。

“我家的房子全部倒塌了,请你们帮我挖一下粮食和衣被。”接到一位群众的求救后,抢险突击队又分派部分抢险队员携带挖掘机赶到求救群众的家里,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挖掘机驾驶员杜亚锋和吴锋江师徒两人默契配合,不到一个小时,就将一灾民家中的衣服和被子挖了出来。副队长董宏瑞带领抢险队员们爬上废墟帮助灾民把衣被抱了出来。废墟旁,几名群众抱在一起痛哭不止。看到这揪心的一幕,抢险队员们忍着悲痛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抢险救援中。粮食挖出来了,盛装唐卡的箱子挖出来了,现金和存折挖出来了……男主人感激地说,挖出来的粮食他家一年都吃不完。他的爱人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流着眼泪连声向抢险队员表示感谢。

奋战高原保通保畅

7.1级地震袭来,玉树告急,青海告急!受伤群众急需转运xx,救灾人员、物资需要进入灾区。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保障公路畅通就是保障抢险救灾生命线的畅通。

地震发生后,青海玉树境内的公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缝、桥台移位、山体滑坡等灾害。从4月16日下午开始,为了保证灾区道路不影响抗震救灾人员、机械和物资运输,应青海省交通厅邀请,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立即组织路面、桥梁、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对玉树境内的国省干线公路危险路段进行全面翔实的勘察,共同确定了桥梁加固和滑坡体治理技术方案,并组织人员机械积极修复受损公路、桥梁。

4月17日,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与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专家组又一起实地查看了国道214线公路损毁情况。在向专家们详细询问了山体边坡固定实施方案后,杨伯让对甘肃交通抢险突击队专家组提出的滑坡治理方案和桥梁加固方案感到满意,并把玉树州到巴塘机场北段公路的保通任务交给了甘肃交通抢险突击队。

从4月18日开始,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全面转入到灾区公路的保通工作中。18日8时,抢险突击队接到玉树州交警部门的请求,在离玉树县20公里处国道214线旁边整修了一处大型的救灾物资集散场地,缓解了国道通行压力。19日凌晨,抢险突击队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请求,称距震中结古镇50多公里的2处涵洞发生断裂,影响救灾车辆通行。抢险突击队立即派出了30名经验丰富的抢险队员和4台大型机械设备赶赴受灾路段。经专家现场勘察,涵洞上的路面出现裂缝,洞内桥台明显移位,路基下沉严重。专家组当即决定,拆去涵洞盖板,用沙石料填充后压实。为了不影响救灾车辆通行,他们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办法,边抢险边通车,仅仅用了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dy}处涵洞的抢险任务。

第二处涵洞位于海拔4580米的雁口山上,抢险突击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困难,硬是在最短时间内解除了受损涵洞对车辆通行的危害,保证了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受到了青海省交通厅领导的好评。

4月25日上午,根据青海省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紧急通知,位于省道308线423公里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高填方路基由于地震滑塌沉陷,路面裂缝最宽处达50厘米,通往玉树县城的省道308线公路交通中断。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立即组织人员,携带8台大型抢险机械设备赶往现场开展抢通工作。他们冒着大风和沙尘暴,经过12小时的连续作战,挖运土方10000多立方米,处治路面2000多平方米,完成了省道308线的抢通任务,确保了运输救灾物资车辆的安全通行。在抢险救灾工作中,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共抢通公路6条93公里,其中普通干线公路5条85公里,农村公路1条8公里,抢通桥梁3座,抢通涵洞2道,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道路交通服务保障。

国道214线是进入玉树地震灾区的生命通道。4月15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明确要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业力量,协同公安交警支援青海,做好道路清障保通工作。当天,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由5名专业人员和3台机械组成的另一支援青抢险突击队,同甘肃省高速公路交警支队人员一同赶赴青海。从4月16日开始,按照青海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安排,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主要承担国道214线倒淌河至鄂拉山260公里路段的道路清障、事故车辆施救、抛锚车辆维修、公路疏通等工作。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国道214线上,突击队员们克服高原缺氧等症状,每天早晨6时上路,晚上12时后才能在路边的清障车上宿营。他们以河卡山隧道为执行保畅救援任务的中间点,每天往返于倒淌河至海拔4500米的鄂拉山路段上,除为抢险救援的大型车队带路外,还完成了救援事故车辆的任务。

4月18日上午10时,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与青海海南州交警支队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对管辖区域的倒淌河点、共和点、河卡山点实行交通管制,禁止非救灾车辆驶入,以保障灾区公路的畅通。下午6时20分,抢险突击队在国道214线鄂拉山路段成功地帮助抢修了一辆在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的军车。

4月20日上午10时30分,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在国道214线发现一辆大型货车翻倒在路基右边坡下,抢险突击队立即调配吊车,奋战2个多小时,成功对货车实施了救援。

4月23日,河卡山路段一辆由玉树方向开来的大货车与迎面而来的东风本田越野车相撞,引发恶性道路交通事故。正在路上巡查的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通知交警部门处理事故,他们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将两辆事故车辆吊到路边,从而保证了运输物资车队的快速通过。


在保畅救援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队员夜以继日地在青海省境内的260公里的国道线上实施救援和保畅任务,配合当地交警为17500余辆进入玉树灾区的车辆服务,4次成功带领引导50辆以上大型车队通过事故易发路段,救援道路交通事故车辆9辆,帮助维修抛锚车辆3辆,同时还承担了“军地物资转运站”起吊大型物资的任务,装卸600余吨进入玉树灾区的物资。4月23日,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圆满完成救援保畅任务,为国道214线这条救灾“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作出了贡献。

海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受青海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委托,专门向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送来写有“甘青一家人,救灾保畅通”的锦旗以示感谢。

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在青海的抗震救灾行动,也得到了青海省交通厅的肯定,青海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廷栋、青海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王海东分别到甘肃交通援青抢险突击队驻地慰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支援玉树抗震救灾抢险纪实_互联网观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