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综述- 求是的日志- 网易博客

数字化校园建设综述

2010-05-16 09:46:38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作者:玮小宝
 

    一.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民,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增加,在校生达4031万人。取业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很多主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在逐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左右。教育发展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一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要求实施素质体育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就业压力较大,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年以上,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良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2.发展思路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加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

    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更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具体体现。2008年度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据了解,2008年在高校新一轮的数字化建设中,已有多所学校进行了智能教室和课程中心探索。借助新技术,实现了授课过程的全自动直录播。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将成为数字化资源,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将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借鉴不同教师授课的经验与精髓。

同时,通过数字化课程中心,教师、学生、管理者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和自己相关的教学活动,而这已经成为不少高校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
    1、何为数字化校园?

    数字、信息、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数字化校园背景、涵义及内容;

    xxx总书记指出,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随着工业化以后新的“知识经济”得到来,我们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学校作为准社会组织,要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精神和团结精神,需要一个较完善的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研究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我们所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更多的是指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在无穷的数字化空间里开始建设虚拟校园,是我们现实世界的学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直接间接地数字化,功能化以后,所产生的对应物。它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并逐步形成某种生态,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应该形成强有力的互动作用,提高教育功能,以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今后的教育将建立在社会化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基础上,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现实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会加强,以不断满足人的自身教育的需要。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更多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天生就有可能为全人类的合作创新以及全人类爆炸式无限增殖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和高效开发创造一个有利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人为本、淡化技术,把功夫下在数字化资源的功能化与服务上。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步进行,重点研究软件资源建设即数字化资源的功能化与服务上。最终为本校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3、中国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形成

    中国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目的:

    “信息化发展到这个阶段,无论是对国家相关部门、高校、还是高校信息化部门来说,进行信息化评价和检查都很有必要。”

    首先,教育信息化需从全国性的宏观层面实施战略规划,{zh0}有详实数据和相关调查。国家从各种渠道为信息化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效果如何?作用如何?产出如何?都要系统掌握。如果没有调查与评价,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状况就相当模糊。此外,对单个高校以及高校信息化部门来说,信息化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信息化部门来说,制定指标体系并依此进行评价有若干现实意义。{dy},向上级领导部门申请支持的标杆和指引;第二,明晰自身的基础设施、应用和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zh0}有一套指标。软件的使用率如何?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与应用的发展步调匹配?第三,为决策层提供支持。信息化本身无法决定决策,但是信息化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科学地进行决策。较之学生和老师对校园网的评价,高校领导层对网络的评价普遍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信息化在为高校领导做决策提供支持方面是缺失的。

    4、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状及发展

    在我国,校园网的建设经历了校园网硬件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网络教学(含远程教学)实验阶段,现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发展。目前,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其他学校也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开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些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着以下一些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呈现以下状况:

    a.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不能xx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单纯是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只有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b.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投入大,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效率不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

所谓信息素质,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懂得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它基于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方法,是经过培养训练而获得的。根据美国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的建议,所有教师应具备下列三大领域的信息素质:一是计算机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概念;二是能够运用工具,例如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系统、网络通讯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专业发展;三是运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来支持未来任教的年级和学科领域。从以上三点来看,大多教师能达到{dy}层要求,少数教师能达到第二层的要求,但在第三个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教师尚为数不多。
    其次,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情况。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许多教学软件相对缺乏,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有些所谓的“资源库”只是一些从互联网上随便下载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xx性。而且存在着信息资源陈旧,信息更新维护工作缓慢,甚至网上无信息可流通的现象。

    c.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忽视校外的资源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zd0}特点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好各种网络的资源,应该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所关注的。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就使得教师或学生在资源的查找中,要多花很多气力,多走许多弯路。如果能把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由专人进行分类、整理,会使相关的检索工作变得轻松,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d.重视管理系统的建设,忽视教学系统的建设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功能。教学过程包括多个方面,有教学计划制定、教师备课写教案、课堂授课、练习、实验、学生课后自修、成绩考核及评估等,此外,还应有学生个体发展情况的跟踪。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无疑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很多学校的远程教育,也还处在单向信息传播的阶段,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

    5、软件建设:数字校园2.0时代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

    不知不觉中,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走过了许多个年头。当更多目光聚焦到教育信息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数字化校园2.0的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数字校园2.0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Net成立开始,经历了20多年的坎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实现面向全社会的高等教育,这些对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一般而言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

    基础建设时期,这一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在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投资上。高校基于科研和教学的目的,采购了许多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但这一时期的校园网基本孤立,信息资源极少,受众多是学校的教授和科研人员。

    系统集成时期,随着基础建设的完成,孤立的计算机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高校着手建立统一的校园网络。此时的重点是网络及主机硬件平台的搭建,各个平台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联系更频繁。

    应用集成时期,硬件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应用系统也就得到了蓬勃发展,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用户从各个系统和丰富的资源中得到了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更高。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原有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高校用户的需求,纷繁复杂的资源体系、与实际脱节的各种应用系统让校内外用户无从适应;信息资源的管理越加繁琐,管理员不得不时刻面对海量的资源和用户;校园规模的日益扩大,也对资源管理提出新的需求,必须加强对资源的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通过加速信息的畅通和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开始进入了资源集成时期,高校需要的是“以用户为核心的结构化信息资源组织结构”,为每个人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

    这就是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目标,建设数字化校园2.0。通过一体化的设计、规划和搭建,为高校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做到“网络融合”、“资源整合”和“统一身份”,不断推动高校发展。

    6、校园网络建设

    高校网络建设进入资源建设和信息集成阶段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从1994年就开始了,而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网络建设中走在最前面,经过13年的时间,现在的高校校园基础网络和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到什么阶段?高校网络建设大致都需要经过基础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集成三个阶段。

    最开始校园网的建设主要以网络基础建设为主,就是架网,时间大约从1994年到2000年。这期间各种网络技术在高校同时都有应用:以太网技术,FDDI,ATM网络技术。在这个阶段,由于校园网组网的技术比较繁杂,而且业务相对单一,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网络的连通性和兼容性,即如何保证校园网的连通,和各种不同网络技术的兼容和融合。

    第二阶段是应用平台建设时期,建设教育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时间大约是从2000年到2005年。这期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迅速,包括BBS、WWW、FTP、E-mail,以及近两年流行的BT下载、视音频业务等等,这些应用都对带宽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特别是以太网技术迅猛发展,1000M以太网在2000即开始步入校园。

结合实际应用和网络技术来看,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带宽和应用。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网络用户数越来越多,网络应用增加,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都在网络上进行,校园网络部门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从考虑如何架设校园网络转向了如何把校园网络管理好,也可以说校园网络进入了管理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集成时期。时间从2005年至今,乃至今后几年时间内。近几年,万兆以太网已经开始在高校校园网中规模化应用,下一代以太网标准也已经确立为10万兆标准。同时,随着CERNET2的开通,IPv6技术也已经在校园网中实验并逐步应用。当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建设之后,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信息的整合程度决定了校园网络的真正价值。校园网也从网络建设阶段、网络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的阶段,进入到了成熟应用和持续运行的阶段。

    7、网络安全

    近年来,以数字化校园为特征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高校在整个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种信息化应用正改变着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向前推进。

    (1)用户行为影响高校校园网安全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以及为学生提供上机应用等。很多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已经基本上全部接入校园网,这个比例在综合类高校达到{bfb};多数高校的教室也提供了校园网接入环境;在学生宿舍联网方面,总体上已有74.3%的高校将学生宿舍接入校园网。

    可持续性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整体建设非常重要的前提。但是,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所有亟须解决的问题中,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是关键所在。据H3C为此进行的一次关于校园网安全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80%的用户认为造成校园网安全问题不在于网络自身的弊端,而主要体现在用户故意违规、登录非法网站、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上。

    在接入外网的过程中,个别校园网用户发表反动言论、浏览非法xx网站、滥用P2P带宽、导致DDoS攻击等;外来的系统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已经使有些计算机成为黑客攻击的工具。

    在校园网内部,用户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没有下载安装重要的升级补丁,这些普遍存在的计算机系统漏洞对信息安全、系统的使用、网络的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个别的校园网用户利用免费的校园网资源提供商业的或者免费的视频、软件资源下载,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影响了校园网的应用;计算机蠕虫、病毒泛滥,影响用户的使用、信息安全、网络运行;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危害着校园网的安全;来自内部用户的攻击行为也对校园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规范行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应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制订保护个人隐私权、个人权益的相关法规,包括相关的电子授权、电子签名法等;从技术的角度看,应该从校园网用户的防护和个人行为的控制等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校园网的安全长久牢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延进一步解释说,首先,作为校园网服务提供者的学校管理人员,要在网络基础设施部分搭好安全监控检测的手同时,要通过在校园网上发布各种安全信息、发放相关的安全宣传手册、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等,运用各种渠道去唤醒用户的安全意识。其次,使用者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及时更新杀病毒软件,下载{zx1}的补丁软件等。此外,用户应尽量避免什么网站都上,一些钓鱼网站可能隐藏其中,往往自己被攻击都不会察觉,被别人操纵了也没感觉,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僵尸网络的一部分。
    8、无线校园网技术

    (1)无线校园网大势所趋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教育需求和资源的变化、发展,无线系统正逐渐成为不少发达国家教育机构、院校或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无线校园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环境品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教育灵活性和交流性的重要方式。

    一些研究显示,国外的无线校园在改善校园的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影响力、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正面作用,甚至在部分院校中已经成为某些学科主要的教学平台。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国外教育院校对无线校园网的依赖程度正逐渐提高。

    我国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较国外起步较晚,但发展仍然相当迅速。自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铺建中国高校{dy}个无线网络,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无线校园环境。据一项调查表明,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15.1%的高校建有无线校园网,同时有36.2%的高校计划建设无线校园网,两项合计达到了51.3%。

    (2)高校对无线网络具有迫切需求

    目前笔记本电脑已普遍进入高校校园,给师生们带来很多便利,但电脑并没有发挥{zd0}价值,笔记本电脑虽然可以移动,但是网络接口却不会跟着移动,而目前一台电脑{zd0}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连接网络,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目前高校学生流动性大,而固定有线网络节点有限,此外,由于学校的教室主体结构是大开间布局,地面和墙壁已经施工完毕,若进行网络应用改造,埋设缆线的工作量巨大;而且学生培训时的位置无法十分固定,导致信息点的放置也不能确定,而无线网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高校对无线网络具有迫切的需求,无线局域网在解决一些场所,如实验室、体育馆、礼堂等地点难以布线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简化在这些区域网络实施,通过较大范围的无线网络覆盖,有效节省了布线成本和相应的管理维护成本。

    (3)WLAN技术日趋成熟促使无线校园网普及

    目前中国已经有一部分高校建有无线校园网,如作为xxxx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北京师范大学,已建成了国内比较完善的无线校园网络。

    虽然国内大多数无线校园网都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广泛开放给学生使用,但未来随着WLAN技术日趋成熟,笔记本电脑在校园的广泛使用,无线校园网将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无论是校园内部信息点的分布设计、校园内建筑物间的网络连接,还是学校本部和分部的联网,无线网络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建设无线校园网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网络教育的需求、端口数量限制、分校区之间的网络连接、移动教育等方面,特别是网络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长,更加促进了无线校园网的普及。

(4)无线校园网的日渐普及将为网络设备厂商带来市场商机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用户开始注重无线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教育行业用户对借助无线网络,灵活、快捷地访问网络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需求相应地带动教育行业用户对无线路由器的采购量日益增长,未来无线校园网的进一步普及将为网络设备厂商带来市场商机。

    在无线校园网应用日渐广泛的市场环境下,教育行业用户对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对无线网络的优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设备厂商应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优化、漫游、安全、管理等,以及为教育行业用户提供全面的端到端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等。

    9、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必然趋势

    (1)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综合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要适应信息化、开放性图书馆的要求,把图书馆建成具有{yl}设施、{yl}服务、{yl}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图书馆,充分地发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学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业务工作及办公自动化,对图书采访、编目、流通、文献检索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xx高效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充分利用因特网共享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整合,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服务,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在保持原有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功能完善的局域网络,依靠网络通讯技术,担负起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中心的重任,同时,通过多渠道的电子化数字资源的建设,真正将图书馆建成高效的信息中心,为其信息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图书馆将能提供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数字图书馆,学生们可以读到{zh0}的书,把处于凝滞状态的文化遗产复活,使自己拥有全世界的文献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突出高校教育特色,建设具有学科特点、符合教学科研要求的数字资源库,真正为广大师生服务。特色数字资源应与外购资源并行建设,并且要高度体现共建共享精神。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我们认为,在早期的时候可以由地方教委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网络环境、购入工具软件、采购数字资源和建设部分高校的特色资源库,随后再通过教委的行政管理和配套资源,解决日常运作资金和特色资源库建设资金。

    (2)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只是以网络系统的建设为基本平台,采用了基于因特网网络环境下集成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国际流行先进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从未来的发展趋势观察,在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上,必将形成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这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相继正式启动,但是要建设好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三、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建设是一项宏大而长期的工程,在其涉及的理念、技术、应用等要素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发展的眼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为将来的教育、教学营建一个全数字化的环境,使其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服务。

转自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数字化校园建设综述- 求是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