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对称城市的xx—《崇州人民不会忘记》之五- 许大立- 职业日志 ...

  抵达崇州的当天下午,因初来乍到,主人未安排采访,崇州的两位文人古鸣清和刘旭东,盛情邀我去城中心的川西名园罨画池小坐。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成胜景于宋,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互辉映。

  古、刘二人皆崇州名士,对崇州数千年文化历史名流掌故烂熟于心。他们说,崇州即原崇庆县,古称蜀州,因宋仁宗、宋徽宗的女儿先后被封为崇庆公主,因而改名崇庆府。

  行走于名园之亭台楼阁之中,看春花烂漫,碧水微波,听两位文人说古道今,其情悒悒,其乐融融;坐于池畔,饮崇州枇杷名茶晴霞晚露,满嘴溢香,尽享生活之怡情与快乐。

  古鸣清说,传说中杨贵妃少女时代是在崇州度过的,当年就在这罨画池畔研习琴棋书画,16岁后方北去长安,成为一国之宠。都说重庆出美女,咱们崇州美女也是源自于唐宋,传之于当今啊!

  我呵呵一笑答曰,传说总是美丽的,就像杨玉环一样;重庆也有很多传说,诸如大禹治水、巫山神女,望夫之石,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让它广为流传吧,可以促进旅游,发展经济,多多益善。

  可是后来我在三郎镇听到的就不是传说了,那是真真切切的故事。

  ——三郎镇茶园村,距离汶川仅20多公里,居住着1800多村民。在这场地震中,80%的房屋或倒塌或成危房,那么大的地震就死了4个人。 村民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地震发生前10多分钟,天空上飞翔着数百只老鹰,很多村民跑出来看稀奇,没想到因此躲过了房子垮塌,“是老鹰救了我们!”村民们这样说。

  村民张茂良一家住在半山腰,经营着3亩茶园,被群山环抱。那日下午2时许,他们一家6口人正在屋里看电视,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好多老鹰,快出来看啊!”一家人赶忙跑出来看稀奇,“啊,天上密密麻麻的几百只老鹰在飞,黑压压的一片。”张茂良说,这些老鹰聚集在空中,打着旋子飞,他们这才晓得山里的老鹰还真多。

     山上的公路上、院坝里很快站满了人,太壮观了!可就在人们为老鹰为啥“聚会”议论不休时,大山忽然轰轰作响,大地也摇晃起来,“脚下就像踩棉花一样,站不稳。”张茂良看见20多米外一块巨石轰隆隆滚下来,砸在了路面上,砸出一个大坑;接着,他们家的房子哗啦一下就倒了,紧接着又是一间......人们的惊叫声、呼喊声,夹杂着房屋的倒塌声、山石的轰隆声、犬吠声乱成一团,张茂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人群中一片哭声。

  ······

  不仅仅三郎镇,鸡冠山上的乡镇都受到了如此惨烈的地震灾害;茶园村村民是幸运的,是灵异的老鹰救了大伙儿,可其他的乡镇村民就不那么幸运了;他们明白,除了运气,最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那就是国家和政府了。

  一个春雨潇潇的下午,我们去三郎镇敬老院采访,这是重庆红十字会援建的,应该是“交支票”项目。院子很宽敞很整洁,栽满了绿树花草,各种设施齐备,老人们都已住进来,我们刚坐下,他们便围上来了。听说我来自重庆,老人们的话就多了,这个说我是街子的,那个说我是双河的,还有一位说我就是三郎的,地震那天被老鹰救了的!呵呵,这就是那个“老鹰救人”故事发生地的老乡啊!

  我问老人晓不晓得养老院是谁修的?他说晓得、晓得,是你们重庆大老板修的,老鹰救了我们的命,你们重庆人又给我们修房子修路,管我们吃穿住,每月还要发零花钱,你们就跟救命的老鹰一样,是活菩萨啊!你们肯定长命百岁……

  老人的话太朴实了,朴实得没有遮掩,倒让我觉得过意不去,有一种感动在心底回环起伏。

  我们冒雨又去看了附近闻名遐迩的灾民新居凤鸣村。说实话,哪还有灾区的影子啊,白墙彩柱花团锦簇美不胜收,道路宽敞平整,草坪花园之中,一栋栋小楼独立其间,xx是城市里xx小区的品位。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拜访,正在家看电视的76岁老人蒋子清热情有加,连说稀客稀客,欢迎欢迎,两个外甥正好在家,我们便天南海北聊了起来。说起地震他们仍然心有余悸,老人说,那阵仗太吓人了,连九龙寺的大石灯杆都倒了,房子垮完了,我们只能住在寺庙里头。地震后,外甥女马娇从学校往家里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哭,路上恰好碰到他,只得暂且跟他去九龙寺栖身。

  他们在板房里住了整整一年,这期间各种扶持政策下来了,凤鸣村首当其冲,受益多多,他们家新房有265平方米,楼上楼下,宽敞明亮,设计合理,色彩斑斓,就像童话里的房子一样。这么大的房子总共才花了20多万元,除了政府补贴及原有积蓄外,他们家也就贷了6万元的款,家里家外人都说,划算!

  临别,他们都说了好多感恩重庆的话。

  在离开崇州之前的那个晚上,我和几位经重庆团市委招聘去崇州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有过一番谈话。他们说经过一年的战斗洗礼,如今都爱上了崇州,爱上了这儿的一草一木。他们都是从各大学毕业后直接招聘而来,全无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开始无所适从,如今却如鱼得水。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李嫔感受尤甚,她说,老百姓知道我们是重庆来的志愿者,对我们就像儿女或姐妹一般。一次,板房区的一个小男孩拉着我的手说,姐姐,快闭上眼睛,说着便往我的手里塞了一个煮鸡蛋。还有一次,我从村里赶往市里办事,天黑了没车了,一位摩的司机主动送我到镇上,赶上了去城里的{zh1}一班客车。听说我是志愿者,他开车就走,连钱都没要。

  其实,从抵达崇州的那一刻起,“感恩重庆”四个字就没有离开我的耳廓。开始是古鸣清讲,刘旭东讲,杨虎讲,杨建讲,而后是宣传部长讲,张副市长讲,范毅书记讲,让你听得迷糊,听得忘乎所以,一个人老听表扬的感谢的话,会怀疑自己的耳朵;可是,你仔细看他们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是真诚的,他们的感谢发自内心。

  他们的感谢不仅仅因为金钱,不仅仅因为重庆人给他们建楼铺路,感情的纽带还源自历史或者xx。古鸣清、刘旭东曾经于我采访之隙邀约一大群崇州文人墨客,在一位名叫何学嘉的本土作家的乡居里聚会。这一群人几乎囊括了崇州文坛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位精通移民史的施权新先生,引经据典力证重庆人和崇州人在血缘上的某些联系,他后来还专门给我发来文章说“崇州人敬壁山神”的事。他的文章说——

  宋、元以后,崇州东门和西南部出现不少以壁山命名的寺庙,就像境内的梓潼庙祭祀梓潼帝君一样,壁山庙以祭祀壁山神得名。壁山神在历代祀典中、在佛道及其它宗教的神祇中,找不到名字和来历;也不见于五代以前的任何文献典藉。北宋初期,四川仁寿人孙光宪在他的《北梦琐言》逸文卷三中记载:“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之,必以太牢,不尔致禍。州里惧之,每岁烹宰,不知纪极。” 合州百姓用丰厚的祭品、隆重的仪式来祭祀他们的保护神。

  合州包括今天的合川、铜梁一带,与璧山相邻,壁山神应该就是璧山的神。璧山是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分江津、万寿、巴县各一部份设立的。“该县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廻200里。天宝中,诸州逃户多投此营种。川中有一孤山,土人号为重壁山,因山为名”(《元和郡县图志》)史书上的壁山县的“壁”字和崇州壁山庙的“壁’相同。

         显然,壁山神是铜梁、璧山一带的地方神。中華民族有敬畏、崇拜自然的传统,往往把自然物体具像化加以xx,如祭八蜡就是祭山林、道路等自然实体。诸州逃户依靠重壁山过上好日子,认为壁山之神在保佑他们,所以隆重祭祀。

         壁山神怎么会在崇州安家落户, 並且祭祀的区域还这么大呢?是不是有渝、合、昌州一带的大批伩仰壁山神的人迁徙到崇州来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崇州城东门外至今有一处地名叫万巷子,是因为姓万的许多人家聚居成巷得名。2000年3月,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发现三座明代弘治前后万姓的墓,墓志铭都谈到他们祖上从川东南迁来。其中做过云南寻甸知府的万夲墓志(现藏崇州市文物管理所)说他祖籍湖广麻城县“在元为屯田万戶,因避兵乱移家蜀之永川,后徙大邑,复迁崇庆。” 崇州西南紧邻大邑,万夲是不是隨永川的大批移民来崇庆(今崇州),现在已无法考知,但曾住永川必然会受到当地的习俗影响,从而将其带到崇州。

            永川,《旧唐书》记载:“夲渝州壁山县地。” 唐代大历十一年(公元776)置,旧属昌州。原来既是璧山县的地盘,自然风俗、伩仰和璧山相同或相近,崇州东门外有祭祀壁山神的习俗就不难理解了。

         崇州自古有很多低洼沼泽,尤以西南部为多,三国时诸葛亮就曾经在这里驻军屯垦。“其俗淳朴,民勤而力穑”(《方舆勝览。昌州》)的永川、壁山人迁来这里,凿沟泄水、运土壅湿,开垦出大量可以耕种两季的良田;同时祈求他们的祖神壁山神的护佑,所以崇州就有了一批壁山庙。他们代代相传,子孙繁茂,尽管已经和原住民高度融合,已经不知道祖先迁徙的故亊,但至今还叫壁山场、壁山村的、这些平畴上的地名,还能依稀看到开辟草萊的重庆府人民对崇州开发和发展的功绩。

         笔者的祖父曾经告诉笔者,早年湖广填四川祖上三兄弟入蜀,一人留居重庆府、一人择业简州(今四川简阳)、一人来崇庆,重庆、崇州是有血缘的兄弟。弟弟有困难,兄长来帮助,既是高尚的道义,也有割不断的亲情。

       这又是一段xx,一段重庆和崇州的xx。璧与壁相通,作为重庆一部分的璧山,倒应该去崇州找找先辈们的踪迹了。

       有意思的是,在摆满崇州乡土菜肴的酒席上,主人何学嘉向我敬酒,说了这么一句老实话:“许先生,真要感谢你们重庆人修了一条重庆路,我家就在路边上,是受益者。可是我知道,重庆其实比我们崇州穷,好多地方都是大山,都没有路,却来帮我们修路,让人惊讶,让人感动……”我一时语塞,找不到适当的话应答,半天才说:“我们重庆这些年发展很快哟,这点钱算啥?穷帮困嘛,也是应该的。”话毕我们一起仰头喝下了杯中酒。

  两座城市,一大一小,两地人民,一多一少,可却有历史和现实的xx连接,有{qwgr}的大爱相融,于是心连到了一起,路走到了一起。崇州市张年福副市长说起重庆就兴奋不已,除了援建,他对重庆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好感,他最喜欢说的一个例子就是:去重庆开援建方面的会走错了路,车开上了逆行道,重庆的交警不但不罚,还警车开道,将一干崇州人送到了目的地。

  而作为崇州一把手的市委书记范毅,更是在百忙之中抽暇会见笔者,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也谈了许多援建成绩,归纳起来为5大要点:

  ——重庆的领导讲政治顾大局,xxx、王鸿举、黄奇帆、张轩、刘学普等先后来灾区视察指导,作风深入,工作细致,令人钦佩;

  ——重庆人民对崇州、崇州人民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重庆在自身也要发展也需资金的情况下拿出17个亿支援我们,真是豪迈大气,高风亮节,我们将永远铭刻于心;

  ——重庆在18个援建省市中做得{zh0},体现了重庆人的性格特点,真诚,务实,讲信用;

  ——援建一线的同志非常敬业非常辛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带动了我们的工作,促进了发展;我们要研究和重庆长期合作、长期发展的机制。

  范毅说,薄书记说“要把崇州当成重庆的一个县来长期支持”,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我们也要不断努力,以不辜负重庆人民无私的爱,要用崇州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来回报重庆,回报党中央的关怀。

  这就是两个城市的xx。这就是四川盆地东西两翼两个不对称城市的xx,这个xx不会终结,这个xx还会续写,续写到很远很远的未来,一直流传下去,就像施权新先生讲的“壁山神”的故事一样……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这些故事,崇州人民不会忘记;

  同样,对于这段历史,这些故事,重庆人民也不会忘记。

     

                         2005·5·4重庆

  

  (注: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川渝两地各级相关部门、人员鼎力支持和帮助,并提供丰富资料,谨表最诚挚的谢意。)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张文丽
  • 个人名片 许大立
郑重声明:资讯 【两个不对称城市的xx—《崇州人民不会忘记》之五- 许大立- 职业日志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