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有感_舞动的羽毛a_新浪博客

《丑小鸭》教学有感


 

艰难破壳的“丑小鸭”

 本学期两次执教《丑小鸭》。初教是四月份到西谷乡送教。再教则是在本校本班。备课时,我反复地研读教材。丑小鸭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一个暖烘烘的春天,丑小鸭出生了,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因为丑,他一出生就被人瞧不起: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可怜的他只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被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望着浩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反复解读教材,解读丑小鸭,一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用心与丑小鸭进行情感交流,在读中感悟丑小鸭对生命始终如一的热爱,同时懂得要善待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为主线的思想逐渐清晰起来。

在初教时,我把目标制定为:

1.找出文中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语,积累句子。 

2.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以及成为天鹅后的快乐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本文,深入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让学生受到追求美好,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教育。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这些目标的达成显然比较肤浅。

如实现目标2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时,孩子们所体会到的丑小鸭就是一个“可怜的、痛苦的”弱者形象。因此在朗读变成白天鹅后的快乐心情时,孩子们的情感始终平平。

课后反思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欢乐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欢乐显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那是一种肉体和精神上获得解放和重生的欢乐,苦难越深重,快乐越欢畅。因此觉得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体会丑小鸭的苦难上。

又如目标三期望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本文,深入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让学生受到追求美好,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教育。”这个道理主要是通过课尾的想象说话实现的。从丑小鸭的经历到孩子们的生活,从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都存在着“中间地带”。原因在于自己仅仅靠想象提供的信息相对单薄,使文本不能与孩子产生共鸣。从那次课堂上来看,孩子们说不动情,说不到位。

基于初教的反思,再教时我试图在目标二和目标三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另外根据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结合低段训练重点,在达成目标二和三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词句的训练。

基于以上的思考,再教《丑小鸭》,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比较好:

一、   词语的巩固扎实有效。

在多次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本课的生字虽然较多,但有规律可循。于是对生字进行了重组。轻声的、韵母相同的、字义与偏旁相关的。孩子们在学习中通过这样的重组发现了词语背后   的秘密。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的学习,学生记忆更深刻。

二、创设故事情境,体会丑小鸭的苦难及顽强的生存意识。

只有感受到丑小鸭深重的苦难,才能体会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的欢畅。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会丑小鸭深重的灾难上。同时考虑到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了丑小鸭的苦难人生,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则重点不够突出。于是我选取在家里的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除了……都、欺负、啄、咬、讨厌”及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刚刚出生的丑小鸭没有享受到家里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所受到的是一种切肤的疼痛。这时孩子们的心中便出现了一只:孤单的、受尽欺负的、讥饿的丑小鸭的形象。但是为了使丑小鸭的形象从“痛苦的弱者”升华为“默默的坚持者”,在丑小鸭决定离家出走时,我追问:这时你还看的了一只怎样的鸭子。孩子们领悟到离家出走是为了寻找伙伴、寻找快乐。之后我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了多处想象,还原了原著中的部分语境,使学生更加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怜小鸭之处境,悲小鸭之命运。同时更从小鸭面对苦难仍然对生活充满向往而坚持与不幸做斗争。此时孩子们已从小鸭的身上体会到了勇敢、坚强。

 

三、目标三的达成,我仍然采用想对对文中人物说什么这一设计?同时拓展了安徒生苦难的一生简介。孩子们通过对照丑小鸭的故事与安徒生的一生,体会到面对困难只有坚强、勇敢、同时不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就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巩固词语的时候,可以通过“讥笑、追赶、欺负、冻僵”这几个词语的重新排序,让孩子们说说丑小鸭越来越苦难的生活,既是对课文的回顾,同时又自然引入课文的学习。

2、对教材不能大胆取舍,对丑小鸭的苦难经历,还是有面面俱到之感。尤其是对丑小鸭离家出走对不对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抓得不准。课后反思发现抓住重点词“幸亏”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追问如果没有农夫,那丑小鸭会怎样?从而达成情感目标之一不能随随便便离家出走。同时,这一问题还可先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明确怎样的行为才是更可取的。同时也给了每个学xx表见解的机会。

3、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广,xx学生不够,朗读训练不够扎实、层次性体现不够等等。

总之,通过两次执教,让我感受到在这艰难破壳的“丑小鸭”中蕴涵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和研究的乐趣。“丑小鸭”的身上,有着自己成长的影子,学习很美,成长很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丑小鸭》教学有感_舞动的羽毛a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