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的 ...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2010-05-15 23:46:26 阅读4 评论0 字号:

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专栏

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庚寅年三之气时令提示

 

刘逢军

 

 

公元2010年5月21日至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至大暑节气段,包括芒种、夏至、小暑、大暑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小满至大暑处于庚寅年三之气,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少雨。《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写道:“寅申之上,少阳主之。”

人类面临的气候由地气(主气)和天气(客气)相加构成。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与太阳的向背变化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乃至(中国)细分为二十四节气,这种变化产生的气叫地气,其次序为:一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地气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自身发生的变化,千古不变,又称主气。

天气也是由这6种气候组成。但是它来到地球上空的时间、顺序是不固定的,好像来客一样在变化,所以也称客气。客气的形成比较复杂,既有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关系的变化因素,又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对地球影响的因素。

天气和地气相加,演化出六十甲子的气候。每年的气候均有差异,60年轮回一次。

庚寅年统领一年气候的是金运太过。金运太过,则木气易于受抑。在人体中肝属木,肝藏血,主筋,喜条达。在金运太过的抑制下,肝的疏泄会受到影响。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 - 和谐养生

 

小满至大暑处于三之气,地气和天气均为少阳相火。此间为夏天,夏为火,三火合一而无制约。庚寅年统运为金。金主燥,火主热,因此庚寅年三之气较为燥热。金性凉,虽然会缓解气候的热,但庚寅年的司天之气是少阳相火,致三之气时段的气候仍会燥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写道:“凡此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夏季应心,火性炎上,燥热会使气血壅滞于上而对人心、脑形成压力。在肝受抑疏泄不利的情况下,人们会出现血热、血胀、头晕、xx、xx、烦躁、易怒等症状,还易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血管韧性不佳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出血。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 - 和谐养生

 

在此间养生的重点仍是符合自然的起居和饮食。

一、起居

小满标志着阳气开始兴盛,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以下均以此计)凌晨4:20左右天开始亮。人的起卧要遵守自然运行节律,即“惊蛰”起,“立冬”睡。5点是{yt}的“惊蛰”,21点是{yt}的“立冬”。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气随太阳之气升降。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尤其夏日,多见太阳如同植物得以光照补充能量。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使细胞得以休养生息。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老年人则应20点睡觉,因为20点是{yt}的“霜降”,此时人的阳气应当进入收藏的状态才符合自然规律。

天地为人充电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分为四部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同四大乐章循环往复。顺应则健康长寿,相悖则自毁身心。一年有四时(四季),{yt}也有四时,即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3点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出时差,在国外则按当地时间)。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yt}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是人“冬眠”的{zj0}时段。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yt}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起,则6点春分阴阳不分,易引起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3点以后醒了,可以继续睡,但勿过5点;如果睡不着则不宜赖床,可起来喝杯热水,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乏累者可早饭后补上一觉,而不宜一觉睡到6点之后。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 - 和谐养生

二、饮食

从总体上讲,庚寅年金气太过,则会克制肝木太过。肝主藏血,主筋,主情志,开窍于目。肝气被抑,欲发而不得发,容易引起人郁郁不乐;血热、血粘、血稠的人则易怒,身上皮肉发紧而硬;血稠的人还易引发脑梗、心梗之类的疾病。

庚寅年三之气气候偏燥热,容易引发血热,饮食方面应忌辛辣之物,体热的人不宜吃下列温热性食物。

(一)温性食物

1.谷类:高粱米。

2.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调料类:大蒜、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4.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5.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狗肉、驴肉。

6.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7.酒类: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其他类:大枣、炒干果;慎用人参、黄芪、肉桂等温补xxx。

(二)热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作者系中医时令养生高级技师、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2010年5月12日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 - 和谐养生  

 

本文出自:http://www.dadaotang.com/Culturezz.aspx?czid=228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刘逢军教授的养生文章《小满至大暑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 顺其自然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