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5 17:54:30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武迟院士的科学家、诗人情怀
东方后朔
(日前,世界读书日,此篇拙作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忝列三等奖。上世纪90年代曾发表于《中国科技史料》(论文)、《中国工程师》、《石油知识》等)
xx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翼双翅,二者的‘联姻’就体现在有一条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桥梁横架在理智的逻辑思维和情感的审美思维之间。”
这“人类文明的两翼双翅”在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武迟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古语云:“诗言志”。科学家武迟也有着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时以赋诗来抒怀、明志。读了他的诗,我们深切体会到“情感因素”在他的科学活动,“开创新的道路”中确实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样,由于他那科学家的智慧,才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礼书香重熏陶
武迟,字小樊,1914年12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武曾传,在前清时做过小官,擅为诗词、书法和绘画。母亲严纯,亦是大家闺秀,也会写诗作画。亲友中也不乏文人墨客。故而夫妻、友朋之间常有诗词书画往来,唱和应答,他的家庭生活中充溢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
武迟青少年时期受家庭文化传统的熏陶,除了理科成绩突出,也自幼喜读古典文学作品,向父母、长辈和老师学作诗词。当然,他不光学会了作诗,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思想、文化、传统的影响。
武迟的舅父严鸥客,是清末留学英国的学者,对后辈人的培育、成长十分关心。他看到外甥武迟和侄子严东生(xx科学家,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都聪颖好学,便常给以教诲和鼓励,并资助他们读书,直到上完大学。
羁旅异邦权得失
1932年,武迟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在校读书期间,面对日帝猖狂侵略,国军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丧,同胞残遭屠戮,他义愤填膺,毅然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在游行示威中遭到军警殴打和逮捕。数星期后才由校方保释出狱。
1936年毕业以后,武迟到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7年,又考取清华大学官费(庚子赔款)赴美留学。正当他启程前往美国时,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在上海外滩,他看到xx横飞,尸陈遍地,激起了极大的愤怒与仇恨。故而他意欲放弃留学,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可亲友和师长们都再三劝他,要他珍惜这次机会。从长远看,国家培养和储备高层次人才,也是抗战和建设的需要。若从根本上战胜敌人,拯救祖国,还得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国家强大起来。于是,他不再趑趄,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忧虑及对敌人的强烈仇恨,踏上了开往美国的客轮。
到美国波士顿后,武迟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1939年,获取硕士学位。之后,他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公司和福斯特惠勒公司任工程师10余年。期间,他参加了由进步学生、学者和中共党员发起成立的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
武迟身在异乡,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着国家时局的变化。终于盼到抗战胜利了,他非常高兴;但他并未见到和平建设的好局面、好环境,听到的却是“前闻金券麻袋装,教授饥肠鸣讲堂。”并且国家和人民又遭受着内战之苦。他叹息“何问黎元惨备尝,何谈兴业求富强!”
然而几年之后,他惊喜地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新章出,百年曲直开茅塞”,“文武衣冠同士卒,深感东西南北人。同心分地粟流脂,协力抗凶类史诗”。祖国的光明前景深深鼓舞着这位海外赤子,“当能治国用所长,意决漂洋归故乡”。根据他的愿望和要求,经过“留美科协”的安排,他与老友、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曹本熹取得联系,该系决定聘他为教授。于是,他毅然放弃在国外优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于1950年1月回到了祖国。
忘我多谋高格标
武迟回国以后,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1952年参与创办石油工程系,任该系副主任。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后,他又任石油炼制系主任、副教务长。由此他为我国石油炼制高等教育事业作了许多开拓性工作。
1958年,武迟调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60年代前期,他先后参加指挥我国催化重整{dy}套半工业装置和{dy}套工业装置的建设会战,为这项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新技术开发成功作出了贡献。因此,1964年他作为大庆人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1972年,他参加国家科委、石油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组织的顺丁橡胶半工业装置和工业装置的建设会战,任副总指挥。在试生产现场,{yt}晚上,他被撞伤,右臂脱臼,昏迷过去。经抢救,他苏醒过来,却不让通知家属,住了几天医院后,即又带伤上了{dy}线指挥。在试生产中,接连发生气体分馏不合格、泛塔、丁二烯达不到要求、挂胶等技术难题,他都是不顾有毒、高温环境,到现场、装置上仔细查看,很快找到问题症结,并提出解决办法,使实验和生产顺利进行,使这一重要的新技术、新产品,终于开发成功。这项成果于1986年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7年,他领导和指挥了我国{dy}套大型联合炼油装置在胜利炼油厂的建设、试运和投产。1973年,他参加领导多金属重整催化剂研制会战,指导研究开发出铂、铱、铝、铈多金属重整催化剂,满足了我国引进国外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急需。
70年代,武迟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此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领导和指导了多项重大技术项目的建设和投产。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武迟在重病之中,指导了择型分子筛的研究开发,并应用于多种炼油技术中;还指导了新型铂铼、铂锡两种催化重整催化剂、石油针壮焦等的研究和成功开发,大大提高了我国炼油技术水平。此外,他还参与决策、指导了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DCC)的研究,使其十分迅速地开发成功,并达到了{sjlx}水平。
情重时促病中吟
武迟年轻时患过肺病,身体孱弱。几十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文化大革命”的1969年,正当他指挥顺丁橡胶会战时,却被下放干校劳动。一去就是两年半。这期间,他三次胃部大出血,心情常是忧愤郁闷。当然不只是为自身和家庭的处境,主要是对祸国殃民者,对贻误的科研工作,对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即使如此,他为祖国科技事业献身之志犹笃,当春天到来时,便唤醒了他对蒙灾受难的祖国的期待,并作自我勉励。他在诗中写道:
雾里水塘春水漾,岸边弱柳嫩枝鲜。
诚能放眼量风物,尽瘁还余十几年。
1983年,武迟病疴沉重,肺气肿、肺结核、冠心病等一起向他袭来,他不得不住进医院里,其时恰逢整党及挚友曹本熹逝世。引起他浮想联翩,感慨万端。于是他秉笔赋长诗《古稀住院闻整党兼怀曹本熹同志》。诗中历数党、国家、人民及自身所遭遇的胜败、兴衰、祸福、荣辱及发展历程。其对许多历史史实的高度、简洁而准确之概括,其明快、流畅和具浩然气势的语言,展现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艺术性也达到了相当高度。
例如其对反右派、大跃进等政治运动所造成危害的描述:
空前转折智难测,直言成右少区别。
白穷当树愚公志,可怜袭用愚公术。
真知灼见频遭抑,欲速纵横多失策。
不达终诮挫激情,上下仍甘瓜菜食。
又如其对“文化大革命”的描述:
突来红袖岂彬彬,一代功臣知死生!
业荒学辍反师尊,孔丘老九具埃尘。
一声武卫万人亡,侈谈大好实痍疮。
当祖国获得第二次解放,尤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他字里行间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而纵情讴歌:
花环寓愤来万方,清明时雨作刀枪。
元老平妖秋菊壮,放歌纵酒人欢畅。
擎天国士东山起,三中遵义遥相望。
务实重提重点移,胜他大旱许云霓。
不待敲钟早上工,利国利农复何疑!
{zh1},他再作自省自勉,表达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意志:
白首亦须防污染,责己应严不徇私。
休整身心还尽瘁,愿继前贤迎盛时。
1985年3月,武迟肺气肿加重转为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几乎24小时靠吸氧气维持生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为祖国科技事业拼搏奉献之心仍十分炽热。这时的祖国早已从灾难中走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值仲春时节,使他陡增信心。于是他步十几年前那首诗的韵,喜而吟道:
春日唯余窗下坐,喜看老树嫩枝鲜。
神州故国多生气,剩勇犹争献几年。
1986年10月1日,适逢国庆,武迟看到改革开放中的祖国,充满生机,丝毫不为自己身老病笃而悲哀,而以一种十分欣慰的心情吟道:
夕阳无限好,何虑近黄昏。
日日宏图展,犹能暖我心。
1987年9月,武迟再次因病重住院。他忆起:自1985年与一些老同学、老同事一起参观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研究所,已足不出户两年矣!他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思绪中不免充溢着对未竟事业的留恋和对亲友的思念。于是在病榻上作了{zh1}一次吟咏,云“以告大陆、台湾及在美国的老同学”:
时登铁塔入青云 俯瞰神州石化兴。
几度游欧多启迪,古稀新域尚耕耘。
喘生春夏秋冬日,愧对东西南北人。
五十年来疏旧友,音容人事忆犹新。
武迟于1988年3月1日病逝,终年74岁。
武迟于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辞世前,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兼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