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的指引下,以、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xxx发出了“”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xxx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 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摘自《中国旅行网/山西导游词/山西大寨及陈永贵故居导游词相关内容 》 大寨并不大,全村200户人家,520口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据统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 0多年里,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1000万人次,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那时的大寨,无疑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圣地”。而今,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寨早已撩去它那层神秘的光环,回归了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 康的道路上走的实实在在。 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可以说是大寨人最精明、最成功之处。大寨,如今已成为30多种商品的、品牌,中国许多市场都有“大寨”牌商品销售,“大寨”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给大寨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大寨核桃露、大寨牌衬衫、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黄金饼、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大寨核桃露的广告在央视热播。来大寨旅游的客人,首先要求喝大寨酒,饮大寨核桃露,吃大寨的压饼、窝头。在着力打造“大寨”经济品牌的同时,“大寨”品牌所凝聚的巨大精神价值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了解,一些“政治明星”、“影视明星”也随着“大寨”品牌变成了“经济明星”,郭凤莲带着大寨核桃露饮料,像一名熟练的营销员给客人介绍着大寨的饮品,他说:“我们利用品牌搞联合,利用资源出产品,即宣传了大寨本身,又把温暖送给人民,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在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政策上向‘三农’倾斜,我们要抓紧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953年,大寨实行农业集体化{dy}年,就制定了改造大自然的规划。他们凭着扁担、箩筐、锄头、铁镐,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平整田地,蓄水保粮,抗旱防涝,用秸杆还田,增施农家肥,改良了土壤,使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2年亩产237斤,1962年增至亩产774斤。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冲垮100条大石坝,颗粒无收的耕地180亩,冲塌了113孔窑洞,倒塌房屋77间。灾情十分严重,但,大寨人没有气馁,他们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就医治了这场毁灭性的灾害。大寨大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逐渐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交售粮食175万斤,每户平均2000斤,这在当时困难重重、粮食产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不愧是农业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恶劣的大自然奋争,与一切困难奋争,中央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xxx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lx1}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在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国内外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大寨的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在后期,“学大寨”被走了样,它无限地成为了国家政治的“风向标”,被任意曲解、泛滥和放大,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作为自己的政治台阶。可喜的是,大寨人没有顾及过去的是是非非,而是紧跟住时代的步伐,艰苦创业,发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使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历经7年时间,已发展成为国内产品品质{zh0},业绩增长最快的饮料企业之一。主打产品“大寨核桃露”已成为中国核桃饮料市场的{dy}品牌。 公司从美国、韩国、英国、德国、丹麦、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生产设备,年生产规模6个亿,为产品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公司依托北大科研技术,采用中科院配方,精选太行山优质核桃为原料,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制订了企业发展的“三品”战略(“品格、品质、品牌”),坚持“央视黄金广告引路、产品品质优胜、市场强力推进”的发展战略,产品先后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山西省xx商标等,产品通过国家出口资格认证、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是改造大寨的基本方针。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容水10000多立方,盘山水渠28华里,铺设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积达400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改革前1946年成立了互助组,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1953年办起了农业生产,1958年又率先成立了现在的大寨村还是1960年代盖的房子,也许是为留作特色 。这一期间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从山下担土到山上,造起了汗涝保收的人工梯田,平均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担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担粪、担庄稼十万斤。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大寨村的先进事迹,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中国人民学习大寨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中国大陆掀起了学习大寨热。 改革后后,中国大陆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大寨也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代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1983年大寨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办了村办企业,个人也开始搞起了养殖业、运输业。1992年大寨组建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建立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并在相继几年中又发展了十几个企业。大寨村的集体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18.56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327万元,2005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1600万元,年人均收入5500元。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0.3%,工业收入占56%,流通业占10%,服务业、旅游业占30%。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大寨已经成功由政治品牌转为经济品牌。为5亩地敲锣打鼓寨人所谓的造地,就是后来说的基本建设。{dy}仗选定白驼沟。白驼沟500多米长,十几米宽,怪石嶙峋,荆棘密布。陈永贵与支部一班人仔细察看了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总共要垒24道堤坝,采用“大兵团”作战方法。大寨人所谓的“大兵团”什么概念?全村男劳力加在一起只有58人。 没有,没有,只有几近原始的、、钢钎、大锤。把怪石移开,把荆条除根,修平荒地。砸下的石头和铲下的土填在沟里,再垒上一层层石坝,形成一片片阶梯形的土“台子”,这就是xx的大寨。 58条汉子,齐心合力,起早贪黑,原计划两个月的工程,只用了48天。全村投工1500多个,修筑了24道堤坝。完工后量了量,得地5亩! 虽然只得了5亩好地,却十分鼓舞人心,这毕竟是大寨人向穷山恶水要来的{dy}片土地。 完工当夜,落尽树叶的大柳树下,全村人敲锣打鼓,欢庆胜利,赞扬党支部领导有方。陈永贵说:“还是xxx说的好,组织起来力量大。”从此,白驼沟改名合作沟。 一年后的冬天,大寨这个58人的“大军团”挺进后底沟,这一次筑起了25道石坎,获得了25亩好地;第二年早春,雪还没有融化,他们又在小背峪沟造了8亩好地。到1955年冬天,零零散散的几条沟变成了能打粮食的梯田了,转过年来,大寨迎来造地后的{dy}个丰收年,亩产达到了349斤。大寨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成为昔阳县走合作化道路的先进典型,陈永贵因此受到了昔阳县的表彰。 三战狼窝掌这个“作战计划”就是大寨故事中的华彩乐章——治理狼窝掌。狼窝掌沟一千五六百米长、十三四米宽,落差200多米。山高坡陡、地形险恶、乱石遍地、荒草没腰、野狼乱窜、洪灾不断,给大寨人造成的灾难{zd0};然而因为它面积大,如果能够改造出来,给大寨提供的粮田也将会最多。 从1953年到1962年,从初战白驼沟到三战狼窝掌,大寨人劈山填沟,重新安排山河,在7条山沟里垒起了总长7.5公里的180多条大坝;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把4700多块地修成了2900块,还新增加了80多亩好地。平均亩产从65公斤上升到385公斤,有的梯田的亩产量竟然超过500公斤,这个产量甚至比当时江南一些地区的产量还要高。在中国农业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寨不仅没有人挨饿,反而每人向国家上交余粮400多公斤。 10年造地,让大寨声名远播。 原昔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在大寨蹲点三年的孔令贤向记者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当大寨所谓的老少组、好汉组闹得沸沸扬扬时,在昔阳县却并不出名。1952年试办初级社时,县委圈定的名单中也没有大寨。在昔阳,大寨{zx0}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其建社以来粮食连年增产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干部参加劳动等经验。从1956年起,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连续出现在昔阳县出席全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集体、积极分子的名单中。 1963年3月,山西省召开全省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单位代表会议,会议再次号召向大寨和陈永贵学习,要求把大寨“当作全省农业战线上一面红旗”。 《红旗》杂志在1963年第13、14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带根本性的一件大事》的社论。7月1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又红又专》的社论。社论指出,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都走在最前线,成为最积极的分子,成为政治上的旗手,再进一步,还要成为生产能手,成为”。而陈永贵正是这样的典型,其所作所为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曾经的大寨,本来是中国太行山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成为当时人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受到xxx的称赞。一场“农业学大寨”的运动随后席卷全中国,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这里参观。 大寨其实并不大,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花上半天工夫便可走遍全村;大寨人也不多,总共520多口人。2008年大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是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倍多。 看着电视,村民们想起了他们的“当家人”——曾经肩扛箩筐手把镢头造田治河的“铁姑娘”、如今的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她正受邀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郭凤莲在电话里激动地说:“今年的国庆大典震撼人心,此时此刻有太多的感想,60年来我们国家也遇到不少坎坎坷坷,今后还会面对各种困难风险,只要我们居安思危,埋头苦干,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从1992年以来,郭凤莲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兴办企业,组建起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亲任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走上经济强村之路。大寨先后建起了制衣公司、水泥公司、煤炭运输公司、酒业公司、饮品公司、贸易公司。“大寨”两个字成功实现了从“政治品牌”到“经济品牌”的转化。 九十年代,是大寨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年代,南巡讲话鼓起了大寨人的志,壮了大寨人的胆,使大寨人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哲理,使有艰苦奋斗传统法宝的老典型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大寨党支部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学习全国先进农村的经验,规划大寨新发展蓝图。九二年全村每户出一人,组织了140多人到河北省先进农村参观学习,而后又多次组织干部到外省外地学习,通过数次实地学习考察,给大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稳步发展,工、副、商贸业拔地而起。92年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引项目、引人材、引资金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粮食转换的酒业公司、制衣公司、煤炭发运站、、毛衣厂、贸易公司、吃住行一体化的森林公园。十个企业年收入9050多万元,1999年-2000年,年上缴国家税收分别为300、350万元,上交提留资金年300多万元,人均上交国家1万多元。 调整结构,改革经营体制是大寨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过去几百口人都从事一项工作--农业。现在土地虽然已分给群众,三十年不变,但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合理调整劳动力的使用,集体为群众提供了五统一,即:统一实施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统一购买、;统一实施机耕、机播、秸秆还田;统一实施水利灌溉和水利实施的应用;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由于强化了集体统一经营职能,的负担减轻了,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从事了工、副业,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从88年人均180元上升到2001年的3910元,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大寨人各方面的变迁。 一、的变迁:现已有三分之一的群众修起了新宿,甚至从窑洞排房变为二层楼房,户均面积168平米,总造价7万人民币,农户出资五万元,集体补偿2万元,整地、规划、设计、水、电、路实施全由集体解决。至今已有24户人家搬进了新。 二、食的变迁:大寨人当年吃的是、、玉米糊,一年人均三两油,也就是五、六十年代大家说的,三百六吃不饱肚,丈八布露着肉的生活,现在的大寨人吃的是、、鲜菜、肉类,过年过节六冷八热,给城里人生活无任何区别。 三、衣装的变迁:当年大寨穿的是土布、麻衣,补了又补,钉了又钉。冬无棉,夏无单。现在的大寨人四季衣服齐全,形状、花色与城里人一般。 四、家用器具的变迁:当年的大寨人住的是大窑洞,睡的是,除了劳动用的工具再无家庭摆设。现在的大寨人电视机、组全、、、样样都有,70多辆,还有、等,一切都方便了。 大寨的党风好,民风正,无邪恶、邪教,党支部连年受到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的表彰。1995年1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7月1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6月6日,中共山西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基层党组织";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7月1日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先进基层党总支"。 大寨人决心继续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学科学,用科学,真抓实干,努力拼搏,早日把大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民主文明的新农村。 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 大寨村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陈永贵(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曾任国务院副。 陈永贵出身,6岁时随父迁居大寨,不久其父自缢身亡,陈寄居在一寡妇家中靠当长工为生。从未受过正规教育。 早在期间,人和日本人在昔阳拉锯。1942年日本人强迫村民建立维持会以压制共产党游击队活动,而中共的政策是“反维持”。1943年,陈永贵被关进了“留置场”一年,几乎丢了性命。出来后便辞了职。 在土改运动中,他以“受压迫者”身份带领大寨的贫雇农分掉了地主的土地。1948年,陈永贵加入了。 1952年,陈永贵接替“主动让贤”的原贾进才出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被石山包围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所谓“万里千担一亩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 1963年8月3日,《》又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的文章《在农业阵地上——记昔阳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和支部书记陈永贵》,文章指出:陈永贵是干部参加劳动的典范,这篇文章为大寨的升起做了重要的铺垫。 学大寨运动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过份宣传下,中国大陆大搞黄土搬家,人造平原等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为政绩突出,不结合实际的盲目跟从,搞出了一些面子工程,使得中国大陆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前几年萧条的时候,这里几乎看不到几个人,相当多的企业停产半停产,很是荒凉。”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大环境影响,大邱庄的企业开始摆脱连续几年的低潮。 房子、车子、子女入学……禹作敏治下的大邱庄为村民提供了14项福利,在这个乌托邦世界中,人们在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福利的同时,也失去了部分的自由。 那时过的真是共产主义呀,福利真好,但禹作敏管理也非常严格。”一位村民说。 “原来很平均,穷人也还过得好,吃喝有保障,当官的住四室一厅,老百姓也能有两室一厅,而现在有的是亿万富翁,有的连煤气也用不起。”曾就职于万全集团、现在自己单干的孙贵芳说。 而风险也同时存在,高度依赖钢铁工业和银行xx以及产权不明确,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使得大邱庄经济基础极其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崩盘。 深层次原因是集体企业的机制问题,在经济上升的时候没有暴露出来,因为有老底子,而遇到困难,人心就散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津美集团”下属某企业一负责人说。 从1995年开始,大邱庄开始了艰难的改制路程,首先是从房子开始,大邱庄人买断自己的房子,3个月的时间,18万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和别墅全部出售给个人。 接下来,大邱庄先后完成了医疗、物业管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14项福利改革,禹作敏制定并一直延续了多年的待遇,几乎全部取消。 而这种改革面对的阻力也是很大,“毕竟以前几乎都是免费的,但必须改,企业受不了。”被称为改制后“轻装上阵”的企业开始从产权改革方面进行努力。 集体经济到底行不行,我们不能下这个结论,吴仁宝为什么不改制,我们不好评价,大邱庄这么多年,就是只做不说,不和过去比,不和其他地方比,做自己的事情,大邱庄目前选择的道路,我认为应该是正确的。”这位官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