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器鉴别3_振藩武道研究JKD_百度空间

    1.染色翡翠
     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颜色越鲜艳、越浓郁价值就越高。但大多数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浅色的。染色处理就是把这些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入翡翠,以仿冒品质更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称为C货。
    (1)染色处理的步骤
    ①选料和处理:一般要挑选中粗粒结构,有一定孔隙度的翡翠作为原料。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的杂质,再放在烤箱式炉子中加热烘干。然后把翡翠浸泡到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加热烧煮以加快染料溶液浸入翡翠的速度。
    ②用于染色的染料种类很多,要挑选不易褪色,颜色与xx翡翠相似,又容易浸入翡翠内部的染料。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的染料。
    ③翡翠在染料溶液中一般要浸泡一致数周,再经烘干使染料沉淀在翡翠孔隙中,{zh1}再进行燉蜡保护,使之不易再被水溶解。
    (2)染绿色翡翠的特征和鉴别
    ①颜色沿缝隙分布:染绿色翡翠的绿色易浓集在小裂纹之中,并沿着裂纹充填在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整个特征可用树根状来形容(图12-1-30)。
    ②可见光吸收光谱:xx翡翠为红光区的末端开始有三条间隔排列阶梯状吸收边。凡是绿色的翡翠如果观察不到这种图谱,都可能不是xx的绿色。 染绿色翡翠常在红光区内有一窄的强吸收带(图12-1-31)。
    ③滤色镜: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但是,近期的染绿翡翠多不变色,故不可因为滤色镜下不变色而认为是xx的绿色。
    2.涂膜处理翡翠
    (1)涂膜处理的工艺
     采用绿色胶状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如指甲油状的物质,用毛笔把这种粘稠的胶状物均匀地涂抹在切磨好的无色翡翠的戒面上,绿色胶挥发凝固形成被膜。
    (2)涂膜处理的目的
     由于膜层的硬度很低,又易于脱落,根本不能佩戴使用。这种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蒙骗珠宝经销商。
    (3)涂膜处理的识别
    ①颜色分布特征:绿色分布均匀,饰品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都一样,没有xx翡翠呈斑状,条带状、细脉状、丝片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② 表面特征: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看不见粒间界线。
    ③ 毛细纹:表面有毛丝状的小划痕。
    ④ 膜层脱落:边角部分经常有膜层脱落的现象。有时膜层与翡翠之间产生空隙并形成的晕彩 (图12-1-32)。
    ⑤ 粘手:用手摸擦时可发觉涂膜处理的翡翠不如xx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觉。
    ⑥ 折射率:仅1.55左右,胶层的折射率比翡翠低很多。
    3.酸洗充胶翡翠(B货翡翠)
    (1)酸洗充胶处理的工艺
    ①选料:合适于B货处理的翡翠原料是含有次生色,结构较为松散,晶粒较为粗大,质地较为低劣的翡翠品种。
   ②切割:为了使酸洗和充胶更为充分和快速,把大块的原料根据需要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环。
    ③酸洗漂白:用各种强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颗粒间隙中 的氧化物和胶体充等填物。
    ④充胶固结:用树脂胶充填经过酸洗的翡翠,并进行固结,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机械强度。
    (2)处理的目的
     ① 除去褐色色调使绿色更为鲜艳;
    ② 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的杂质,代以透明的树脂胶,提高翡翠的透明度;
    ③ 充填翡翠的裂隙。
    (3)B货的主要鉴定特征
    ① 网状裂纹: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图12-1-33)。
    ② 充胶裂隙: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裂隙呈光泽较弱的平面;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当裂隙较为平直时,还可见到充填其间的透明状的树脂胶(图12-1-34)。
    ③ 充胶凹坑: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硷浸蚀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树脂胶,在抛光过程中形成了凹坑(图12-1-35)。
    ④ 底色干净:仔细对着窗户或者对着日光灯管用透射光的方法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B货翡翠没有灰黄的成分,绿色显得特别鲜纯(图12-1-36)。
    ⑤ 相对密度: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xx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xx翡翠也会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⑥紫外荧光:B货翡翠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的蓝白色荧光。但是,经过上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
    ⑦ 红外光谱特征:
    a. 处理翡翠2870,2928和2964波数的的烃基吸收峰中2964波数的吸收往往比2928波数的吸收更强。而蜡引起的正好相反。
    b. 处理翡翠出现3035和3058的烯基峰吸收峰。
    c. 指形峰:如果烃基和烯基峰过度吸收,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数的4个吸收峰组成的峰系变得更为明显,象手指形状,指示样品含有较多的的树脂胶。

图12-1-33网状裂纹 图12-1-34 充胶裂隙 图12-1-35充胶凹坑 图12-1-36 底色干净
    4.酸洗充胶+染色处理翡翠(B+C翡翠)
    (1)处理的方法和特点
     B+C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过程为:酸洗:翡翠经过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状;对已经呈疏松状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笔涂色的办法,并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的涂色,也可以在手镯上涂成色带,也可以涂上多种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在浅绿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为明显。 充胶和固化:上好的翡翠进行充胶固化。
    (2)常见的染色类型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B+C染色翡翠有染绿色、染油青色、染飘兰花色,以及染褐红和褐黄色。(图12-1-37)。
    (3)B+C翡翠的鉴别特征
     一般情况下,B+C翡翠易于鉴别,绿色的B+C翡翠,除了具有B货的特征外还具有染绿色翡翠的特征:
    ①丝瓜囊结构:颜色沿硬玉等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分布的现象(图12-1-38);
    ②丝线状结构:平行细丝状的绿色(图12-1-39);
    ③模糊边界结构:色形的边界模糊不清;
    ④紫外荧光:可有较强的绿白色荧光,尤其是绿色和灰绿色部分的荧光;
    ⑤没有Cr3+的吸收光谱。
   


    1.岫玉(蛇纹石玉,图12-1-40)与翡翠的区别
    (1)结构特征和光泽:蛇纹石玉的结构细致,即使在显微镜下也看不出粒状结构,抛光表面上一般没有桔皮效应的现象,相当于老坑玻璃种质地的翡翠,但这种质量的翡翠为玻璃光泽,蛇纹石玉为亚玻璃光泽。
    (2)内含物特征:蛇纹石玉常有特征的白色云雾状的团块,各种金属矿物,如黑色的铬铁矿和具有强烈金属光泽的硫化物。
    (3)相对密度:蛇纹石玉的相对密度比翡翠小很多,手掂会感到其比较轻。用静水称重或重液可以准确地加以区别。
    (4)硬度:蛇纹石玉的硬度低,一般可被可刀刻动,但要注意岫岩产的蛇纹石玉的硬度可以达到5.5,比小刀的硬度大,也比玻璃的硬度大,可以在玻璃上刻划出条痕。    

    2.软玉与翡翠的区别
    (1)表面特征:抛光的碧玉常出现油脂光泽, 肉眼看不到桔皮现象(图12-1-41)。
    (2)颜色特征:墨绿色碧玉的色调与瓜青翡翠相似,但颜色分布更为均匀,常有呈四方形的黑色色斑 。
    (3)结构:软玉没有翠性和粒状结构。
    (4)折光率:软玉1.61-1.62小于翡翠1.6-1.66。
    (5)相对密度:软玉2.95-3.05小于翡翠3.20-3.39。

    3.染色石英岩(图12-1-42)与翡翠的区别

    (1)丝瓜瓤构造:由绿色浓集在粒间空隙造成的。
    (2)滚筒抛光凹坑:戒面的底面呈内凹状。
    (3)颜色:均匀,油青色的品种底色干净没有黄色调。
    (4)结构:没有色根、翠性等。
    (5)折射率:1.55,比翡翠1.66低。
    (6)相对密度:2.80左右;比翡翠3.32低。

    4.钙铝榴石玉与翡翠的区别
    (1)绿色色斑:钙铝榴石玉的绿色呈点状色斑(图12-1-43),而翡翠呈脉状。
    (2)光泽:钙铝榴石玉饰品的光泽差,不易抛光。
    (3)查尔斯滤色镜:钙铝榴石玉的绿色部分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或橙红色。
    (4)钙铝榴石玉的折光率1.74和相对密度3.50都大于翡翠。
    5.独山玉(图12-1-44)与翡翠的区别
    (1)颜色特征:绿色独山玉的颜色是由含有细粒的铬云母或含铬绿泥石所引起的,可沿小裂隙形成浓绿色短浅状,小脉状的色带,并且颜色偏蓝偏灰色,不够鲜艳,并且在滤色镜下变红色。
    (2)黑色色斑:绿色独山玉中常见有黑色的色斑(暗色矿物)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仍显黑色。而绿色翡翠中的黑点通常较少见,而且在强光下显翠绿色。
    (3)光泽:独山玉虽然粒度细,但由于不同种类矿物的硬度差别大,分布不均匀,所以抛光面往往不平整,抛光质量往往不好,油脂光泽明显。
    (4)折射率:1.54 或者1.70,与翡翠不同。
 
    6.绿玉髓与翡翠的区别
    (1)结构特征:抛光表面一般没有桔皮效应的现象,没有翡翠常有色根、色脉等现象。
    (2)颜色特征:颜色比较浅,比较均匀(图12-1-45)。
    (3)折射率:1.54左右,比翡翠小。
    (4)相对密度:为2.6左右,比翡翠小很多。
    (5)吸收光谱:看不到Cr的吸收线和翡翠437nm的吸收线。

   
    7.钠长石玉与翡翠的区别
   钠长石玉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又称“水沫子”,是与缅甸翡翠伴生(共生)的一种玉石(图12-1-46)。鉴别特征是:
    (1)光泽:钠长石玉的透明度好、透明到半透明,相当于翡翠的冰地到藕粉地,但是其光泽为蜡状到亚玻璃状光泽,同样质地的翡翠为玻璃光泽。
    (2)内含物:钠长石玉常出现圆点状、棒状、棉花状的白色絮状石花;翡翠比较少见这种类型的石花。
    (3)碰撞敲击声:与同等透明度的翡翠比较,声音不够清脆。
    (4)折射率:1.53左右臂翡翠低。
    (5)相对密度:2.66左右比翡翠低,同体积的玉石比翡翠轻三分之一。
    8.玻璃与翡翠的区别
    (1)颜色特征:仿翡翠玻璃的颜色比较均匀,没有翡翠的“色根”。
    (2)包裹体:仿翡翠玻璃中常可见到气泡,特别是早期的料器,气泡特别的明显,现代制作工艺较好的仿翡翠玻璃的气泡虽然比较小,用十倍放大镜配合手电光照明也能看到,多呈粉绿色的小球状。
    (3)结构:一种脱玻化的绿色玻璃呈现有放射状(或草丛状,图12-1-47)镶嵌状的图案(肉眼下即可见,图12-1-48),另一种称为“南非玉”的玻璃,稍为放大,即可见到羊齿植物状的图案。翡翠为各种粒状结构。
    (4)相对密度:玻璃相对密度2.5左右小,比翡翠3.32低。
    (5)折射率:玻璃一般1.54左右,比翡翠1.66低。
    9.翡翠与相似玉石的宝石学性质小结
     翡翠及相似玉石的主要特征总结在表12-1-2中。

 

折射率

重液反应
(二碘甲烷)

查尔斯滤
色镜反应

吸收光谱特征

外观特征(放大观察)

翡翠

1.66

3.30-3.36
悬浮或缓慢浮或沉

不变红

红光区可显三条吸收带,紫光区437nm有一吸收线

颜色不均匀,有色根,有翠性,粒状结构,桔皮效应,石花、石脑

软玉

1.62

2.95
漂浮

不变红

绿区509nm有一吸收线

颜色均匀光泽柔和、黑色点状分布

钠长石玉

1.53

2..66
漂浮

不变红

白色絮状物、墨绿色灰蓝色的飘花

钙铝
榴 石

1.74

3.45
下沉

粉红色

蓝区可显吸收带(461nm)

颜色不均匀常成点状、小团块状色斑

独山玉

1.56-1.70

2.73-3.18
漂浮

粉红色

斑杂状色斑、黑色点状内含物

蛇纹石玉

1.56-1.57

2.44-2.84
漂浮

不变红

絮状物、黑色包体、强光泽的硫化物

绿玉髓

1.53

2.65漂浮

不变红

无特征吸收谱线

颜色均匀、无色脉状

染色
石英岩

1.54

2.60
漂浮

不变红
或粉红色

红区660-680nm有吸收窄带

颜色集中于粒间间隙、呈树根状分布

玻璃

1.66

3.32悬浮

不变红

无特征吸收谱线

具羊齿植物叶脉纹路



郑重声明:资讯 【珠宝玉器鉴别3_振藩武道研究JKD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