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100吨搅拌型酸发酵罐设计食品机械课程设计_压力表类_仪器仪表

?

??????????????年产2100吨搅拌型酸发酵罐设计

1 前言

酸奶是以优质原料奶为主要原料, 经2种或2种以上乳酸菌发酵制成的发酵乳制品。乳酸菌的协同发酵作用不仅能使酸奶独具风味, 适口性强, 而且具有改善胃肠功能, 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 在增强人类体质与营养健康方面起到食疗兼收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营养食品的追求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主流,这种追求已反映在人们对食品种类的选择上。在我国“酸奶”以它特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钟爱。因此,在这里选择2100吨搅拌型酸奶,主要设备发酵罐的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题目,以提升和巩固对食品机械与设备理论理性认识和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升自身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酸奶行业介绍

目前我国的乳品企业约1 500 家,随着行业整合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乳品企业的数量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

持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xx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营养食品的追求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主流,这种追求已反映在人们对食品种类的选择上。乳酸不仅使酸奶富有醇香清爽的酸香味。而且还使乳蛋白质更加细腻润滑,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在奶制品消费中酸奶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在我国“酸奶”以它特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钟爱,尤其是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更是情有独衷。酸奶以新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xx、冷却、乳酸发酵等工艺制成凝乳状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酸奶产销量在乳品市场中增长迅速! 国内酸奶和酸味奶在2000年的销售总量达到了3.07 亿升! 较1999 年同期增长了74%,这种超常发展速度在全球酸奶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2003年酸奶的消费占总体奶制品的11%。美国AC尼尔森公司调查表明: 在中国2003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11 个品类当中有8个属于食品和饮料产品,其中! 酸奶的销售额增长率达39%.居我国所有品类增长速度之首.与此同时! 近年来我国一批大中型乳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奇迹般地崛起, 搅拌型酸奶和饮用型酸奶已在市场占据支配地位! 这两类酸奶风味各异, 因口感良好而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冷冻酸奶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不过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1.2酸奶营养与保健功能

1.2.1 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牛奶中乳糖约占4.5%, 制成酸奶后其中20%~30%变成乳酸,剩余的部分除了供给能源以外,还可以提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须的半乳糖, 促进肠道中的乳酸菌增殖; 促进肠的蠕动, 防止脂肪的沉积,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此外, 产生的乳酸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保存性, 增加爽快的风味,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促进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 提高钙、磷、铁的吸收率。

1.2.2 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优于牛奶酸奶中的蛋白质因成为微细凝块, 易于消化。游离氨基酸( 约增加4 倍) 和多肽的增多,受消化酶的作用而易于吸收, 生物价得以提高。酸奶因受乳酸菌脂酶的作用, 不仅产生少量的游离脂肪酸, 而且脂肪的构造发生变化, 易于消化吸收。

1.2.3 酸奶的其它保健功能酸奶还能够有效防止乳糖不耐症; 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 调理肠胃, xx肠道垃圾, 抑制腐败菌繁殖; 增强人体的xxx和抵抗力; 促进钙、镁、单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产生B 群维生素等大量有益物质;xxx, 抑制胆固醇; 控制体内毒素, 提高肝功能等。

1.3酸奶国内外发展状况

1.3.1酸奶国际发展状况

2001年,酸奶和酸味奶上市的新品多达900种。其中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开发的品种占全世界新品的70%以上;美国的新品开发也很富创意。这些新品都是在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欧洲有关食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消费者当前和未来的几年内,均以方便作为食品选择之首要条件,健康排在第二。美国有关食品的市场信息指出,酸奶正朝着健康和嗜好两极化的方向发展。酸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代表产品,正日益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根据这些市场信息和国外专家对21世纪食品发展趋势的看法,高品质、健康、方便、嗜好是酸奶市场的发展趋势。早在1905年,国外的Grigroff便已开始对酸奶微生物进行研究;1908年,xx学者前苏联科学家Metchnikoff提出酸奶长寿理论后,酸奶逐渐广为人知;1942年,欧洲即开始酸奶商业化生产。相对来说,我国的酸奶研究和生产比发达国家落后,他们的创意xx了酸奶发展的趋势。

1.3.2酸奶国内发展状况

酸奶通常可分为凝固型酸奶、搅拌型酸奶、饮用型酸奶、浓缩酸奶和冷冻酸奶5种。我国酸奶市场上,最初几乎是由凝固型酸奶一统天下,口味也比较单一。卡夫、达能等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市场上的酸奶产品在风味、包装、品质等方面焕然一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酸奶产销量在乳品市场中增长迅速,国内酸奶和酸味奶在2000年的销售总量达到3.07066亿升,较1999年同期增长了74%,这种超常发展速度在世界酸奶的发展历史上非常罕见。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一批大中型乳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奇迹般崛起。搅拌型酸奶和饮用型酸奶已在市场占据支配地位,这两种类型的酸奶,通常与水果和香料相混合,风味各异,因口感良好而日益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冷冻酸奶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至于浓缩酸奶,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上市的产品。

1.4酸奶的发展趋势

酸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代表产品,正日益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根据市场信息专家和国外专家对21世纪奶业发展趋势的预测,高品质,健康,方便,嗜好是酸奶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于生活上的物质要求是越来越高。各行业的竞争也变的十分激烈。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对与食品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能填饱肚子就行,更多的是注重它们的保健功能以及营养价值。21世纪的食品是营养绿色的食品,乳品是我国食品行业之一,目前中国的乳品生产与销售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人均奶及奶制品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乳制品产业发展步伐应该加快,尤其是中国已加入了WTO各行各业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乳制品中乳酸菌饮料凭着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从饮料中脱颖而出,豆奶,花生奶,绿豆奶等个种异味型酸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几乎风靡整个饮料市场。乳制品是除母乳以外营养最丰富和均衡的全价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由于乳的营养全面性和均衡性,使其在婴幼儿和成人膳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酸奶越来越多样化和保健化。保健酸奶的食品配料很多,如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活性益生菌、膳食纤维、核苷酸、ARA、DHA、CPP、牛磺酸、卵磷脂等功能性配料。第三代保健食品定义已明确规定其中必须含有成分、功能明确的功能因子。近年来围绕xx风味、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优化肠道菌群,xxxxx等方面开发的保健酸奶产品很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果肉酸奶、蔬菜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营养强化酸奶、高纤维蛋白、双岐酸奶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酸奶所用甜味剂的选择也很重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将越来越重视,白砂糖、高倍甜味剂等传统甜味剂将会逐渐由主导地位淡出,果葡糖浆、果糖等新型xx健康甜味剂将逐渐成为甜味剂市场及酸奶配方中的主力。

2? 工艺流程

原料乳 →预处理→净乳 →标准化(脂肪标准化和增加固行物,添加脱脂乳粉或浓缩乳,配料加糖、稳定剂) →浓缩→过滤→预热 (55~65 ℃) →均质( 15.0~16.0Mpa) →xx (85℃30min;90~95℃/5~10min;118~120℃/3~5s)→冷却 (42~45 ℃)→接种发酵剂(2~3%) →培养罐发酵(42~43℃,2.5~4h) →搅拌(添加果料或果酱)→冷却(迅速至20~30℃)→向小型容器罐装→冷藏(0~4℃)→保持冷链或销售

3操作要点

3.1 原料奶的选择

原料奶应选择新鲜、品质好的原料奶。原料奶温度应低于15℃, 酸度16 ~18°T, xx总数应低于104cfu/mL, 不含xxx和农药。不宜选用乳房炎乳和贮存时间长而xx总数高的原料奶。生产酸奶的原料奶也可用奶粉经复原调制而成。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酵, 原料奶中绝不能含有xxx。因此在生产前, 原料奶经发酵试验短期发酵凝固良好者, 方可使用; 如加入稳定剂, 需先溶解。

表1我国新酸奶成分标准??????????????????????????

?单位:质量分数%

项目

纯酸奶

调味酸奶

果料酸奶



脂肪含量

全脂

部分

脱脂≤

3.1

1.0-2.0

0.5

2.5

0.8-1.6

0.4

2.5

0.8-1.6

0.4



蛋白质含量

全脂、部分脱脂及脱脂≥

2.9

2.3

2.3



非脂乳固体含量

全脂、部分脱脂及脱脂≥

8.1

6.5

6.5


?

3.2 净乳

采用离心分离机除去原料奶中的体细胞及部分机械杂质和部分芽孢菌(除去牛乳中的白血球和其他肉眼可见的异物)。

3.3 标准化

使原料奶中的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符合所生产成品酸奶的质量要求。总干物质不能低于11.5%,否则酸奶凝固不结实, 乳清析出过多; 脂肪含量为1%~4%的低脂或脱脂奶会使成品芳香味不足,蔗糖应为6%~8%, 不应超过8%。鲜奶中脂肪含量比较高,为了避免酸奶中有脂肪析出,鲜奶的脂肪含量要达到标准,可以加入一定体积的脱脂奶粉。

3.4浓缩

???浓缩的目的是提高固行物的含量,混合乳料进行降压浓缩,提高乳的固形物含量,一般将乳浓缩10%~15%,通过浓缩提高固形物含量比添加奶粉制成的成品风味好。

3.5均质

标准化后的原料奶预热到60℃, 在15~20MPa 的压力下均质。这样能使酸奶的质地更加细腻、平滑, 不出现豆腐渣样; 还可使脂肪球直径减小, 防止脂肪上浮, 且有利于酸奶的消化吸收。随着脂肪球数量的增加, 酪蛋白附着于脂肪球表面, 结果使悬浮总体积增加, 从而提高产品的粘度。将加热和均质两种方法结合适当起来,处理的效果会更好。

3.6xx

均质后的原料乳的xx方法大致有两种:⑴ 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或在85℃下保温30min。⑵ 在135℃下保温2~3s。这种超高温xx法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适宜的xx工艺为90~95℃、3~5min 或85℃、30min。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不仅是为了杀灭奶中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同时可使部分乳清蛋白质变性沉淀,增加蛋白质的持水能力, 使酸奶更粘稠, 提高乳清蛋白质的保有性。

3.7 奶的冷却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要将xx后的奶冷却至40 ~45℃ , 若高于45℃, 对产酸及酸奶凝乳状态有不利影响,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乳清析出; 如果采用嗜酸乳杆菌作发酵剂时可冷却至30℃。

3.8接种发酵剂

发酵剂添加总量为牛奶的3.0%, 两菌种的添加量分别为1.5% ( 1: 1 的比例) , 并于43℃下保温发酵, 以保证两菌种在数量上的平衡, 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 缩短发酵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因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时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缬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等能刺激嗜热链球菌的生长, 而嗜热链球菌生长时产生的甲酸可被保加利亚乳杆菌利用, 因此两种菌在短时间内( 2~3h) 迅速繁殖, 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当pH 值降至4.5~4.6、酸奶凝固性状良好时, 即发酵成熟。若发酵剂添加总量为奶的1.0%, 则嗜热链球菌占优势,若发酵剂添加总量为奶的5.0%,则保加利亚乳杆菌占优势, 只有添加总量的3.0%, 才能保证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 1的平衡关系。当温度小于40℃时, 嗜热链球菌占优势, 当温度大于45℃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占优势, 因此选用43℃有利于两菌种

生长速度保持一致, 缩短发酵时间。

3.9发酵

??将接种了的发酵剂的乳泵送入到保温培养罐中,设有温度计和PH计,当酸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PH计可传出信号。在41~43℃进行培养,经过2~3h PH即可降到4.7左右。

3.10破乳

?搅拌法是破坏凝乳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机械搅拌和手工搅拌。手工搅拌适用于小批量和小规模制作;机械搅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它采用宽叶轮搅拌和不定时间间隔的温和搅拌方法,最终获得均匀一致的流态产品,其大量凝胶粒子肉眼不可见,同时存在少量肉眼可见的凝乳片。破坏凝乳即是对凝乳施加剪切力,如果过于激烈,不仅会降低酸奶的黏度,而且可能导致分层现象。分层是由于混入空气引起的,当出现分层时,上层是凝乳颗粒、脂肪和空气,下层是分离出的乳清和气泡。如果凝乳搅拌得当,会增加凝乳的持水性,提高其稳定性,不易出现乳清分离和分层现象。另外酸奶受到剪切力的影响,还出现在经过管道和泵进行酸奶的输送过程中。因此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大规模生产中,对酸奶施加的剪切力过大往往成为搅拌型酸奶出现缺陷的原因,为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添加稳定剂。

3.11冷却与灌装

冷却的目的是终止发酵过程, 使酸奶的特征( 质地、口感、风味、酸度等) 达到所设定的要求。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尽量缩短产品的冷却时间。冷却有一步冷却与二步冷却两种。一步冷却法是将发酵温度42℃冷却至10℃以下, 将香料或果料混入后灌装。该方法能够使酸度很快得到控制, 但机械搅拌加入香料或果料会降低酸奶粘稠度。二步冷却法是将发酵温度由42℃冷却至15~20℃, 将香料或果料混入后在冷库中冷却至10℃以下。该法可提高酸奶的粘稠度, 但由于发酵罐中的凝乳先后被冷却, 会造成酸化现象严重,质地差别大。

3.12冷藏

冷库应隔热良好, 强制风冷却至5℃左右。酸奶进入冷库后经后酸化12~24h 后才可出库。

4 物料衡算

年产2100吨搅拌型酸奶

标准化:食用的原料鲜乳是脂肪含量为3.5%的原料乳。标准化时使用的脱脂奶粉是含脂量0.1%。标准化后乳脂含量是3.0%。酸乳的平均密度为1.2g/ml。

配料:加糖为乳含量的5%计。

接种发酵剂:加发酵剂为乳含量的2.5%计。

总管道损失率:以0.1%计。

灌装损失率为以:0.05%计。

年产2100t搅拌型酸奶(一年以300天计算)→7t/d({yt}以工作8小时算)→0.875t/h?? 故以0.875t/h作物料衡算表。

4.1物料横算图

原 料 乳(763.72kg/h)

↓←净乳处理损失0.1%

净 乳(762.96kg/h)

????(脂含量为3.5%鲜奶)

????????????????????????↓←为鲜乳含量3%的含脂0.1%的脱脂奶

标 准 化(890.12kg/h)

(脂含量为3.0%)

配料添加蔗糖5%→↓←添加稳定剂0.02%

混 合 乳 料(936.5kg/h)

↓←将混合乳料浓缩12%

浓 缩(824.12kg/h)

↓←乳料通过板框过滤器损失0.05%

过 滤(823.71kg/h)

↓←均质损失0.1%

????????均? 质(822.89kg/h)

?????????????↓←xx损失1%

?????????杀? 菌(822.07kg/h)

??????????????????????↓←添 加 发 酵 剂 2.5%

????????添 加 发 酵 剂(842.62kg/h)

???????????????????↓←添加果料或果酱4%?

????????搅? 拌(876.32kg/h)

??????????????????????↓←总管道损失率0.1%????

???????冷 却(875.44kg/h)

?????????????????↓←灌装损失率0.05%?????????

??????????????????向 小 型 容 器 灌 装(875kg/h)

?↓????

???????????????????????????????冷? 藏( 0~4℃)

5设备选型与设计

??高压均质机是食品的精加工机械,它常与物料的混合,搅拌及乳化机械配套使用,目前国内外食品均质机械的品种很多,并不断发展。就其原理来说,都是通过机械作用或流体力学效应造成高压,挤压冲击,失压等,使物料在高压下挤压,强冲击下发生剪切,失压下膨胀,在这三重作用下达到细化和混合均质的目的。分为高压均质机,离心均质机,超声波均质机和胶体磨均质机等。

5.1.1均质机工作原理

高压均质机是以高压往复泵为动力传递和输送物料的机构, 将液态物料或以液体为载体的固体颗粒输送至工作阀( 一级均质阀及二级均质阀) 部分。要处理物料在通过工作阀的过程中, 在高压下产生的强烈的剪切、撞击、空穴和湍流蜗旋作用, 从而使液态物料或以液体为载体的固体颗粒得到超微细化, “均质”是指物料在均质阀中发生的细化和均匀混和的加工过程。高压均质机是液体物料均质细化和高压输送的专用设备和关键设备, 均质的效果影响产品的质量。均质机的作用主要有: 提高产品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增加保质期; 减少反应时间从而节省大量催化剂或添加剂; 改变产品的稠度改善产品的口味和色泽等等, 均质机广泛应用于食品、乳品、饮料、制药、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5.1.2构造

高压均质机是一种往复泵,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常见的是多柱塞往复泵, 它主要由传动系统、柱塞泵、均质阀等部分组成。

①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是由电动机、皮带轮、变速箱、曲轴、连杆、柱塞等组成。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和变速箱将电机高速旋转运动变成低速往复直线运动。实践中采用两级变速, 即皮带轮及齿轮变速为好。变速以后, 使柱塞往复运动的速度要控制在130~170 r/min。这种速度下, 机器运转稳定、噪声低, 柱塞及其密封耐用性好。

② 柱塞泵

常见的三柱塞往复泵的柱塞泵是由3个工作室、3个柱塞、3个单向的进料阀和3个单向的出料阀等组成。3个工作室互不相连,但进料管和排料管相通, 在设计上曲轴使连杆相位差为120°, 它们并联在一起, 使排出的流量基本平衡。由活塞带动柱塞, 在泵体内作往复运动, 在单向阀配合下, 完成吸料, 加压过程, 然后进入集流管。

③均质阀

均质阀接受集流管输送过来高压液料, 完成超细粉碎、乳化、匀浆任务。它有两级均质阀及二级调压装置, 是完成超细粉碎、乳化、匀浆的专用零部件。阀中接触料液的材质必须具备xx、无污染、耐磨、耐冲击、耐酸、耐碱、耐腐蚀的条件。

压力指示通常用指针式耐震压力表。为防止压力表使用中失控而损坏设备, 常常配有电流表同时监控。在380 V电压条件下, 机器正常运行时, 额定流量,压力及功率、电流成正比关系。

5.1.3注意实项

1.均质机不许空转,启动前要仔细检查紧固件与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

2.启动前先通冷却水,以保证柱塞工作过程中的可靠冷却。

3.运转启动后,要逐渐调整至要求工作压力,启动过程中排出的料液应回流到料腔,待处理。

4.设备使用玩后要进行清洗(可用90℃以上的热水或xx化学药剂),并进行xxxx处理

5.柱塞的填料要调整至适当的紧密度,以保证可靠紧密。

6.需要润滑的部件应按时加注适宜的润滑油。

7.不能用于高黏度物料的均质操作。

?

5.1.4设备选择

?根据处理能力选用上海东华高压均质机厂的GYB-3090型均质机一台。该设备的各项参数如下:

流量L/h

{zd0}压力(MPa)

功率(kw)

型号



800

80

90

3090


?

?

5.2板式换热器

???板式热交换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它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组合方便等特点,广泛适用不着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轻工,食品,医药,电力,涂装,供热等工业部

板式换热器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交错在多层紧密排列的薄壁金属板间流动换热的表面式换热器。主要由传热板片、固定盖板、活动盖板、定位螺栓及压紧螺栓组成,板片之间用垫片进行密封。由于板片表面的特殊结构,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发生强烈湍动,从而强化了传热过程。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拆洗方便,传热系数高,适应性大,节省材料,但板片间流通截面狭窄,易形成水垢和沉积物,造成堵塞,密封垫片耐热性差时易渗漏。此种换热器常用于供暖系统。办事换热器计算时应考虑换热便面污垢的影响,传热系数计算时应考虑污垢修正系数。

5.2.1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半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露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热板片压成各种波形,以增加换热片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结垢,从而使设备的维护和清扫非常方便。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5.2.2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主要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两端压板、固定封头、活动封(盖)夹紧螺栓、支架、进出管等组成。各部件作用如下:

1.传热板片 传热板片是换热器主要起换热作用的元件,一般波纹做成人字形,按照流体介质的不同,传热板片的材质也不一样,大多采用不锈钢和钛材制作而成。

2.密封垫片 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垫片主要是在换热板片之间起密封作用。板式换热器的泄漏多是因为密封垫片压错位或者老化引起的。

3.两端压板 两端压板主要是夹紧压住所有的传热板片,保证流体介质不泄漏。

4.夹紧螺栓 夹紧螺栓主要是起紧固封头和换热板片的作用。夹紧螺栓一般是通扣螺纹,预紧螺栓时,一定用力矩扳手,使固定板片的力矩均匀

5.2.3板式换热器使用注意事项

1、从水质方面,必须企业要花工夫、花代价,提高循环水质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延长使用时间。

2、从操作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车时,先开冷介质,再开热介质;停车时,先关热介质,再关冷介质要当然还要掌握开关速率,动作不能过快、过猛,导致升温、降温速率过快。

3、清洗方面,如果采用酸洗,必须保证在弱酸性条件,{zh0}找专业或者危险性小的方法。如果是拆掉人工清洗,要注意力度,防止损坏。

4、安装方面,要专业人员,严格尺寸,严格按要求做,否则易损坏。

5、平时要注意监控换热器冷、热介质的酸、碱等理化数据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4设备选择

根据处理能力选用神威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的FKE13型板式换热器。该设备的各参数如下:

?


FKE系列板式换热器型号规格表




型号

{zd0}流量(m3/h)

单板有效面积m2

{zd0}组装面积m2/台

{zg}工作压力Mpa

外形尺寸(mm)

中心距(mm)(D×E)

标高、地脚(mm)

{zd0}接口

地脚开口



A

B

C

H

K

G



FKE005

27

0.05

6

1.6

280-580

250

544

410×90

77

200

DN40

7



FKE008

70

0.08

8

1.6

245-555

380

665

380×180

180

280

DN65

11



FKE018

70

0.18

18

1.6

516-811

400

1000

678×180

200

300

DN65

11



FKE025

70

0.25

30

1.6

705-1315

420

1150

871×200

150

320

DN65

11



FKE03

170

0.3

60

1.6

720-1520

790

1190

840×225

170

370

DN100

13



FKE033

70

0.33

33

1.6

665-885

400

1528

1176×180

200

300

DN65

11



FKE042

380

0.42

50

1.6

630-970

600

1225

680×286

255

500

DN150

11



FKE06

380

0.6

80

1.6

690-1090

600

1525

980×286

郑重声明:资讯 【年产2100吨搅拌型酸发酵罐设计食品机械课程设计_压力表类_仪器仪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