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东芝相继卖厂<转>_笑吧,露出你可爱的8颗牙齿_百度空间
        索尼和东芝都在卖家底了。

  日前,索尼再次与鸿海达成交易。索尼宣布将把其斯洛伐克尼特拉市的LCD电视机制造厂90.1%的股份出售给对方,同时将销往欧洲市场的LCD电视机制造合同也交给后者。

  尼特拉工厂于2007年开业,是业内最现代化的电视机制造厂之一,设计年产能为组装400万台电视机,超过索尼今年电视机预测销量的四分之一。据索尼介绍,他们计划在今年9月以前完成这项交易,该工厂现有的2500名员工今后将为鸿海工作,但在此之前交易还需要通过多个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

  索尼和鸿海均没有透露与交易有关的财务细节,但一位参与交易的索尼高管表示:“我们不是以便宜的价格,而是以非常合理的价格出售这家工厂。”《IT时代周刊》了解到,在索尼财报中,其在斯洛伐克的业务估值为232亿日元。

  无独有偶,3月份的{zh1}{yt},东芝宣布将把一家位于新加坡的液晶显示器工厂出售给友达光电,这也是前者{wy}一个建于海外的同类产品生产基地。东芝也没有公布有关交易的具体信息,而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这笔交易规模预计约100亿日元。

  相比于交易金额,外界更加xx的是两家xx的日本制造企业的巧合之举意味着什么。

索尼推进重组

  索尼表示,出售尼特拉工厂旨在提高公司LCD电视业务的盈利能力。

  多年以来,索尼是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电视机厂商。但是在2009年,索尼的行业地位被LG取代。更尴尬的是,索尼电视机业务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窘境中,过去五年一直亏损,在今年3月31日结束的2009财年中很可能继续亏损。

  身兼索尼总裁、董事长及CEO三职的霍华德·斯金格曾说:“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将游戏和电视机业务扭亏为盈。”

  斯金格所言事出有因。在上个财年,索尼净亏损989亿日元,遭遇14年来首次年度亏损,也创下公司成立以来{zg}亏损纪录。索尼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液晶电视机价格暴跌和日元汇率走强。

  当时,大和住银投信投资顾问的首席投资组合经理KoichiOgawa指出:“索尼必须忍痛对陷入亏损的电视部门进行大规模重组,才能返回盈利状态。”

  从去年4月1日起,身为索尼{dy}位外籍CEO的斯金格从中钵良治手中接过总裁权杖,带领公司实施历史上规模{zd0}的重组计划。索尼执行副总裁石田佳久正是在那时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司消费者产品及设备部门主管,他的首要任务是在2010财年把索尼电视机业务拉出亏损沼泽。石田佳久曾负责索尼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善于削减成本见长。

  在大重组之前,索尼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为电视机业务做手术了。日本人先是关闭位于美国的一家工厂,随后决定把国内爱知县的两座工厂整合为一。启动重组后,索尼又在去年9月把墨西哥液晶电视工厂的90%股权出售给鸿海,由后者生产销往美洲市场的索尼LCD电视机。

  有分析人士指出,斯金格为索尼制定的战略方向中,有未来要减少电视机业务在供应链上的成本支付,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实施开源增效的考虑。而这正好可以解释索尼为何会大刀阔斧地关闭或出售电视机制造工厂。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索尼出售电视机制造工厂是在推进重组计划。他认为索尼是以外包的方式降低该项业务的成本,而且斯金格认为索尼是目前{wy}一家既有适应网络时代的产品竞争优势,又有电视机业务优势的公司,“索尼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两条腿走路”。

  马光远所说的索尼的“两条腿”是指内容和技术。眼下,电子、娱乐和游戏被确立为索尼的三大核心业务。斯金格提出“以内容拯救技术”的策略,这也体现在他为索尼开出的另一剂xx中:在未来5-10年高速发展的数字网络时代,以“内容为主、制造为辅”的战略转型,必将为索尼重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甩掉包袱

  为了重生,索尼帝国正在不断给制造业务xx。

  2008年12月以来,索尼关闭或出售的工厂数量达到15家,不只涉及电视机制造,还包括生产磁带、录像机、智能卡等产品的工厂。

  在与鸿海达成交易的同时,索尼还决定今年6月把位于本土滋贺县的一家生产5英寸以下LCD面板的工厂出售给日本京瓷公司。5年前,索尼以185亿日元从奇美手中收购来这家工厂。

  国内家电分析师罗清启指出,鸿海是全球{zd0}的代工厂商,电视机的生产规模远远大于索尼,借助外包厂商的规模化效应可以大幅降低索尼的成本压力。深受成本之苦的索尼正以愈加开放的态度面对外包,除了计划在下一财年里将40%的电视机生产业务外包,索尼的笔记本、数码相机和游戏机的部分生产也已经交给代工厂商。

  在家电业资深观察家于清教看来,摒弃重复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务,转向以内容、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产业链话语权竞争,是索尼未来的发展路径。

  索尼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2009财年第三季财报显示,整个集团实现净利润792亿日元,是近五个季度以来{dy}次迎来盈利。但是,索尼预计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这一财年会继续以亏损告终,值得庆幸的是,亏损规模可能从先前预测的950亿日元减少到700亿日元。这表明索尼在此次重组中迎来曙光。

  重组中的东芝也选择通过剥离一部分制造业务来改善运营状况。

  与索尼相似,东芝的液晶显示器业务也处于亏损状态,2007财年亏损1.1亿美元,2008财年亏损1.79亿美元。在今年1月末发布结算报告时,该公司执行副社长村冈富美雄表示:“液晶显示器业务持续亏损,情况非常严峻。”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自金融危机带来世界性经济低迷后,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液晶显示器的需求急剧减少。并且,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液晶显示器,尤其是那些可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正成为一项前景未卜的业务,索尼等重组中的日本电子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其价值。

  索尼出售工厂是为了走“内容为主、制造为辅”的道路,东芝则准备在出售新加坡工厂后,集中发展本土两家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生产小尺寸液晶显示器的工厂,退出海外液晶显示器市场。

  对于索尼和东芝此次相继宣布出售制造业务,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为了降低成本,日本制造企业很早便将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海外。但最近的几笔交易似乎表明,它们再也赶不上台湾代工厂商的规模经济效益了,即使在劳动力最为低廉的国家开办工厂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日本IT厂商们已经开始正视这种差距。那么,去制造化会是它们重振雄风的捷径么?

摘自:



郑重声明:资讯 【索尼东芝相继卖厂<转>_笑吧,露出你可爱的8颗牙齿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