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合作伙伴正在反目成仇。
"他们有很多应收账款没有付给我们。"9月5日,蜂星国际高级副总裁兼法务长沈爱德向记者如此解释起诉众多小蜂星的理由。
此前,蜂星国际已经将重庆、武汉、北京和杭州的四家小蜂星告上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上海仲裁委"),而安徽和青岛等地的小蜂星,则被蜂星国际告上了法庭。
蜂星国际提供的仲裁书显示,公司要求武汉蜂星凯豪电讯器材有限公司支付1741万元的货款,向重庆蜂星事达电讯有限公司xxxx务也高达1067万元。而其他几家小蜂星,其债务纠纷也在千万元的规模。
蜂星国际CFO沈惠德透露,在上海仲裁委的仲裁中,蜂星国际赢得了对重庆和武汉两家小蜂星的仲裁,其他的两家目前还在仲裁之中。
"我们已经跟律师讨论过了,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来终止仲裁的执行。"在一位小蜂星负责人看来,事情根本没有结束,"当时蜂星国际承诺的很多东西没有xx,而且这些所谓的'应收账款',很多是我们当时为了配合蜂星国际上市做的假账"。
两次冲击上市失败
2003年3月,施乐事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一份股东委托书,希望能将其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业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股票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交易。
蜂星国际上市征程由此开局。
但是在两个月后,施乐事达宣布,由于目前公司的能力限制了其IPO,加之SARS的扩散对香港的商业环境和金融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决定推迟其拟订将大中华区域的业务的IPO。
一年之后,施乐事达卷土重来。2004年5月,施乐事达发布消息称,其大中华区的业务将在当年第三季度实现IPO,此时其台湾区业务已经出现亏损。
蜂星国际此时在大陆的业务也已经江河日下,施乐事达的报告称:"从200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中国大陆的收入一直下降,应收账款呈不良趋势"。面对市场的大幅度下滑,施乐事达不得不宣布取消其大中华区的上市计划。
施乐事达在宣布推迟上市后的审计报告中称:"中国大陆业务中,与公司治理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也有缺点和疏忽,同样也有与收入确认、折扣要求、库存、应收账款有关的缺点。审计委员会要求管理层重新调整弥补这些缺陷。"
资料显示,在2004年期间,蜂星国际的应收账款收回周期大幅上升。此前,蜂星国际在中国大陆没有明显的回款问题。
上市失败之后,2005年9月2日,蜂星国际董事长洪岸贤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蜂星香港和内地的业务。两个月后,蜂星国际发起了对小蜂星的仲裁和诉讼。"先把账对清楚,对下游的钱我也要拿回来。"洪岸贤告诉记者。
2005年11月24日,蜂星国际向上海仲裁委提交书面仲裁申请,正式状告重庆蜂星。{yt}以后,武汉蜂星也被告上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其他几家也在此后纷纷被告上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或者相关法院。
金蜂洪祥之谜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蜂星国际同各地小蜂星曾亲如一家,并通过各种关联公司将彼此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2001年4月,北京蜂星事达电讯有限公司同两位自然人陈洪梅、黄浩云在上海联合成立上海飞鸿达利投资有限公司,飞鸿达利注册资金8000万元,经营范围主要为:企业投资管理、企业收购兼并。
陈洪梅和黄浩云各拥有公司30%的股份,其合作投资协议书显示,陈洪梅和黄浩云的投资款由北京蜂星事达电讯有限公司代收代付,陈洪梅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实际上,陈洪梅是蜂星国际的财务副总监,黄浩云是蜂星国际的财务经理。"蜂星国际一位前高管向记者透露。
9月7日,记者试图联系陈洪梅,但是其手机已经转至秘书台,记者留言后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工商资料显示,飞鸿达利2004年、2005年两年的主营收入皆为零,公司除了两名投资者之外,并没有其他工作人员。
飞鸿达利的成立显然有更大的目的。三个月后,飞鸿达利联合上海、广东等地11家小蜂星发起成立了上海金蜂洪祥投资有限公司,金蜂洪祥注册资金16363万元,飞鸿达利占有59%的股份。其法定代表人亦为黄浩云。
金蜂洪祥的主营业务则包括了电讯器材、通讯器材的销售。金蜂洪祥成立后,其对外投资情况显示,它先后向湖南等地的小蜂星进行了投资,拥有了这些小蜂星55%的股权。并向北京蜂星事达电讯有限公司投资了4550万元,反向持有了该公司的一部分股权。
与此同时,北京蜂星事达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将山西、重庆等地的小蜂星捆绑在了一起。
记者获得的一份北京蜂星事达同一家小蜂星的股权收购协议书显示,代表北京蜂星事达签字的是当时蜂星国际CFO薛炳煌。
"由于这种股权合作的关系,再加上各地小蜂星的财务总监本来就是蜂星国际派的,很多章都是这些人直接盖了。"在上述小蜂星的负责人看来,蜂星国际正是通过这种复杂的结构控制小蜂星,而这种亲如一家人的关系,导致彼此的账务不清楚。
"假账"真与假
"当时蜂星国际的高层曾承诺,蜂星国际上市成功后将收购金蜂洪祥,这样可以实现各地小蜂星的变相上市。"这位小蜂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承诺,在蜂星国际上市这件事情上,各地小蜂星的利益跟蜂星国际xx捆绑在了一起。"
而据这位小蜂星负责人透露,为了让蜂星国际的财务报表更为出色,一些小蜂星就向蜂星国际出具了一些虚假的应收款函件。同时蜂星国际也以要上市业绩为由,将一些手机高价出售给了一些小蜂星,"当时蜂星国际的高层承诺,在上市后就补偿我们的这些损失"。
一份蜂星国际致各省蜂星的传真件如此表述:"希望各省蜂星的伙伴们,一如以往蜂星集团精诚合作的精神,继续与大蜂星(蜂星国际)密切配合,协助完成大蜂星在香港上市的近程目标"。
"2004年企业上市阶段,中国大陆业务可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给小蜂星产品,并因为收入大增而引起递延折扣,而以前的惯例是以当时普遍的市场价格对产品定价。"施乐事达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公司未能恰当地对中国大陆的经销商提供应计折扣。"
施乐事达的报告同时也承认,当时蜂星中国的财务确实存在xx行为。
2005年8月,施乐事达宣布,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对公司亚太地区的应收账款和收入问题完成了独立审查。审计委员会得出以下结论:2004年二季度,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中,账面记录了未出售库存品的活动,某些中国员工设法向公司的审计师隐瞒了这一事实。
但是洪岸贤否认了关于做假账的问题。
上市圈钱梦想的失败也意味着当时的一些承诺没有办法xx,各自的利益也开始凸显出来,各地小蜂星同蜂星国际的矛盾最终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