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与xx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赵旭东 丛中 张道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年 第19卷 第3期 221-225
编者按: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xx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刊于2001年开始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推出了与心理xx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xx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以达到“百家xx”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今年本专栏将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国内外同行继续支持和关注本专栏的讨论,踊跃来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xx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来信请寄本刊(100083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或专栏负责人钱铭怡教授(10087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业,以及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
关于发展心理xx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建议
赵旭东(同济大学医学院)
200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4]7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的第六部分——“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出:应“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建立心理xx与咨询的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从事心理xx与咨询工作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应加强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和教育, “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发展”。上述文件发布是一项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对今后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起到重大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这一领域的工作的情况与发展谈一些个人看法,供领导部门及同道参考。
一、关于“精神卫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医生”的名称
近年来,精神卫生问题受到我国社会的空前关注,人们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关名词和概念。但是,由于既往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支持,心理-行为科学长期缺位,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的服务方式、范围、对象较为局限,研究水平、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对精神病学、精神科及精神科医务人员不够重视、尊重和理解,甚至有偏见和歧视,因而大家——包括专业人员在内——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存在许多分歧和困惑。
目前“心理”一词较受青睐,而“精神”仍然对许多人具有特别的内涵,容易使人联想到病态心理行为。所以,英文词汇“mental health”在中国译为“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两个词。心理学家们执意用前者,以示较为宽泛、注重正常方面的心理科学应该占主导地位,而医务人员喜用后者,可能有强调与传统专业xx的连续性、巩固“阵地”之意。其实两个中文词意义原本大致相同,可以通用。中文命名的分歧反映的是我国相关领域各吹各打、缺乏整合的现状。
与此相关的“心理医生”不是规范的学术和管理名词。从目前所指对象来看,它泛指与处理心理行为问题有关的几个专业领域的人员。现在,一些从业人员不管有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都喜欢自称“心理医生”,虽然反映出大家对心理助人事业的正面价值评判,但却会对患者、咨询顾客和社会具有不利影响,对心理卫生事业本身发展也不利。这种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在管理上缺乏规范的现实。
二、国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心理xx师、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概况
国际上通行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队伍模式,主要由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三大方面人员构成。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此项事业较为发达,分科精细,医学中有分支学科如心身医学、心理xx医学与精神科医师共事;心理学家队伍庞大;社会工作者还分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教育两部分,一起形成庞大队伍,服务工作触及医学、教育、民政与社会福利、工商产业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欧洲xx医学中心海德堡人口仅13万,精神卫生人员多达600余人。美国心理学家队伍势力很强,多数综合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中40%左右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除了与医学临床较直接的领域,心理学家散布全社会各种行业,成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及一些重视精神卫生的发展中国家,在其公共卫生、教育和社会事务管理体制中对精神卫生均有具体、细致的规定,有相应管理部门,有接受国家管理且自律功能强大的行业组织,使该领域有法可依,有服务社会的机会与责任,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奥地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专门为心理xx立法;泰国卫生部下有精神卫生司设置;德国通过行业规范确立心理xx医学为医学生和心理学家共同的必修课程和部分专业执照考试科目。美国医学生就读期间花在心理行为相关课程的时间接近内科学和外科学,精神病学、行为医学是医师执照考试的主干科目。心理学家通过考试获取执业执照,可以申请开业或加入医疗机构。
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三大方面的人员在专业上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在心理咨询和心理xx方面,他们共同合作,运用的理论和技术基本相同。他们之间的大致区别主要是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而且有很多问题仍需要三方互相转诊或合作处理。
许多国家正视社会对精神卫生服务的巨大需求,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服务体系。在费用支付方面,通过提供服务可以从3个渠道获得经济来源:(1)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机构或私人保险对具有系统理论、成熟技术的服务项目提供支付,如对有某些特定指征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的精神xxxx,行为xx,精神分析xx,家庭xx,危机干预等等。(2)政府资助、社会救济:政府或慈善机构提供资助,通过管理、医疗、心理咨询或康复-收容机构,向弱势人群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3)自付费用的特需服务:部分患者或咨询顾客求助意识强,以高于一般定价的费用支付服务。
由于对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经济能够基本得到保障,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安居乐业,成为现代社会支持和帮助系统的中坚力量。
三、我国心理xx、心理咨询领域的概况和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医学模式偏重生物医学模式,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用于躯体疾病的防治,作为医学分支的精神病学发展相对缓慢,水平较低;心理学作为一级学科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被取消,成为大学中的弱势学科,其重要分支临床心理学得不到发展,没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缺如,在80、90年代也只有很少大学设置。
近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历急剧变迁,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精神卫生事业有了较大进步。在心理xx与心理咨询领域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现在,我国在心理xx与心理咨询方面{zd0}的问题有两个:
1、从业人员少,而且缺乏规范、系统、扎实的教育培训:
心理咨询与心理xx是复杂的专业工作,需要长期、正规的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及持续不断的临床督导,否则也会像其它医疗技术一样对服务对象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医学院校心理卫生教学内容仍然较少;心理学专业学生少,学习临床心理学少。而且,绝大多数医学和心理学毕业生都不愿去心理卫生机构工作,因为除了若干个学术中心外,一般精神病院的工作学习条件、薪酬远远不如综合医院和其他专科,而综合医院极少设有精神科或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科室。
但因为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许多人出于对心理科学的热爱和对心理助人事业的献身精神,以及少数人对潜在市场的兴趣,纷纷从自己的各不相同的专业背景和基础出发,向心理咨询和心理xx领域发展,形成看似浩大的声势,形成心理xx培训的市场。但是,一些人没有接受充分培训便在正规医疗机构内开设咨询门诊,甚至自立门户开诊所。迄今为止,只有极少培训项目名符其实,让学员学习掌握系统理论和有用技术。
2、国家没有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专业人员无明确定位
心理卫生工作具有交叉边缘性质,从业人员来源为多元性。因此,在管理上有一定复杂性,出现了上述混乱局面。现在,医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在身份问题上没有太大制度问题,主要通过改变观念、加强培训、扩展服务便可以在医疗机构开展工作。2002年,卫生部首次在中级职称考试中增设“心理xx师”考试,是制度建设方面的一大进步,但报考对象仍不明确,不具有“执业执照”考试的功能。
{zd0}的问题是心理学和其他专业人员面对的职业定位问题。我国迄今为止没有正式的临床心理学家、心理xx师、咨询师、社会工作者这样的合法职业定位。心理学界为此进行多年努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系统内争取到开设“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制度。但此项制度对医疗服务部门无约束力,不能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部门、物价部门接轨,从业人员不能在医疗机构工作,不能合理收费。加之此项工作在各地操作时曾有过强的商业取向,“门槛”太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提供服务质量无保障,社会褒贬不一。
四、关于发展心理xx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建议
目前,社会对于心理卫生服务的巨大需求已经存在,出于不同动机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如果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促进政策,可以使之发挥重大作用,成为广义的社会支持-帮助系统和狭义的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建立现代化的心理-社会支持帮助系统,提到保障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具体建议如下:
1、明确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明确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地位
要促进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在教育和学科体系中明确心理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地位,否则作为其分支学科的临床心理学无法得到发展,医学与其交叉的边缘学科也得不到发展。目前,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若干综合大学心理系将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对待,而中国图书分类、师范类院校将其当作文科对待,人事部门的职业分类中没有“心理学专业”类别,各种需要心理学家的单位无相应岗位。例如,医院目前在评职称时将心理学家归入“技师”系列,使得他们无从对患者实施合法的临床xx干预措施。应该明确心理学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是其应用分支学科,在相关机构有其职位设置。
2、实施国家执照制度,对不同背景、不同资质的从业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心理xx或咨询大同小异,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可以来源不一,但因服务任务、对象、原有专业基础的不同,既要在理论、技术方面保持统一的准入基本标准,又要区别情况,实施分类管理。
(1)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心理xx执照或执业资格考试,允许“心理xx师”系列的合格者进入医疗保健机构,并提供狭义的临床心理学服务,即为来医疗机构求助的患者或咨询顾客进行心理xx和心理咨询,包括“xx性咨询”和“普通咨询”,后者如来自普通人群的咨客对婚姻、家庭、学习、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征询心理辅导,其问题未达到病态,不需要系统、深入的心理xx。根据目前现实条件,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的人员经过规范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心理xx和心理咨询。
(2)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部门进行的执业资格考试不属于狭义的临床心理学范畴,获得资质者不能在医疗机构工作,只能在社会服务性的机构工作,提供“普通心理咨询”,处理非临床的心理问题;不能用“心理xx”名义对咨客进行干预,而只能以“心理咨询”名义工作。以防止误诊临床患者。
如有可能,随着心理学科的发展和正规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增多,卫生部应该尽早把现在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管理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员”资格认定工作也纳入到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暨医疗保健体系进行管理。因为从求助者方面看,他们有心理问题求助时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是否属于病态,所以“咨询”与“xx”在此有很大重叠,应该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严格要求此类人员也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使之在必要时向医疗机构作出合适的转诊处理,以防误诊误治。不应该将此作为一种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就准许上岗的普通新工种,用于扩大就业的目的。
3、物价部门、医保部门应制定明确合理的心理卫生服务收费项目标准
明确及合理的服务收费标准有助于从业人员获取合理报酬,自食其力,使心理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由于心理xx与心理咨询流派众多,需要的训练、操作难易程度差别甚大,加之各地方经济水平各异,国家应对服务项目进行筛选,制定技术操作规范。达到规范要求的服务可以获取收费报酬,具体的收费标准应由个省、市、自治区制定。
4、授权xx机构及学术组织,执行规范的教学培训、督导、考试功能
国内一些机构已经在服务提供及与国际接轨方面作出贡献,已经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服务模式,开展的部分工作卓有成效。可以以卫生部名义,授权它们进行长期的工作,以保持从业人员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即将实施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中,应该对相关专科医师制定相当水平和强度的心理xx培训。
5、在综合医院设置相关科室,可以快速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在服务、研究机构设置方面,应该打破以封闭式精神病院为主的模式,发展多样化的服务机构。在大力扶持目前陷于困境的精神病院的同时,应该对应社会的急迫需要,在综合医院内开设精神科、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科、行为医学科、心理康复科等专业科室,借助综合医院条件,快速发展精神卫生事业,同时也促进综合医院内医学模式的转变,向人民大众提供整体的心身服务。
随着国家相关文件以及法律的发布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上述部分建议实际上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对发展精神卫生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乐观。作为专业人员,我们的工作重点要从呼吁、争取同情和支持,转到为落实国家“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而出谋划策,并做出科学理性的实际贡献。
中国心理xx与咨询职业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丛中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近20多年来,心理xx与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在中国取得了很大发展,心理xx与咨询的专业队伍日趋壮大,心理xx与咨询在我国正处于“职业化”的加速进程之中。
笔者认为,任何形式的服务要想在社会上成为一种职业,它需要有一些专职从事这一服务的专业人员,这些专职人员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群体,他们有能力提供该专业特定的服务,并由此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这些劳动报酬是该职业人员得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社会对这一职业群体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有着特定的职业标准和要求,并对他们的职业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心理xx与咨询也不例外。目前,中国的心理xx与咨询,在职业化进程中,仍然面临如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 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从事心理xx与咨询的专职人员日趋增多。以往从事心理xx与咨询的人员,大多是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学专业教师。他们的本职工作是精神科临床或心理学教学,心理xx与咨询只是他们本职工作中的一个相关部分,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本职工作,心理xx与咨询的收入不作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人数少,不作为专职工作,所以,其所能提供的心理xx与咨询服务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心理xx与咨询的需求。
现在,专职从事心理xx与咨询的人正在增加,这不仅是在医院或高校工作的专业人员逐渐地以心理xx与咨询作为主要工作,而且,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心理xx与咨询的“专业户”、“个体户”。他们每天的主要时间都是用于心理xx与咨询。因此可以说,心理xx与咨询专业队伍、专职人员队伍正在扩大中。
2、专职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心理xx与咨询专职人员队伍的壮大,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迫在眉睫。原来心理xx与咨询专业人员一般是心理学或精神病学出身的专业人员,他们受过比较好的心理学、医学或精神病学的培训,后来他们又参加了一些心理xx与咨询的专业培训班,他们已经有了多年从事心理xx与咨询的工作经验,这些专业人员,目前来看,心理xx与咨询的专业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专业队伍中则占比较小的比例。
另外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医学及精神病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他们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有较好的相关基础,正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他们有望在几年后成为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人员。
卫生部从2002年开始,设立了“心理xx师”职称系列,从初级职称“助理心理xx师”到中级职称“心理xx师”,再到高级职称“副主任心理xx师”、“主任心理xx师”。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人参加并通过了中级职称“心理xx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他们一般工作在卫生医疗部门,具有较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机会,但是目前仍然比较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
还有一些参加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培训的咨询师,他们几年后就会拿到上岗的执业证书。他们在刚开始进入心理xx与咨询行业的时候,良莠不齐,参加培训的时间比较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进步比较快,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水平仍然比较低,还需要在今后参加更多、更加严格细致的专业培训。
3、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既然社会有这么大的需求,又有这么多的人员加入到心理xx与咨询行业中来,那么,心理xx师与咨询师的培训就是一项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使他们将来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为来访者提供真正有效的心理帮助,而最终从根本上推动心理xx与咨询的职业化进程。
现在,心理xx与咨询的培训班,多是短期的、理论讲授式的。而心理xx与咨询,应该是通过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才能掌握的,而且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因为只学会了理论,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这就像是实习医生把外科学背得滚瓜烂熟,但他仍然不会做手术的情况一样。因此,目前我们在心理xx与咨询人员培训中,在原来的短期培训、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更应该多办一些长期的、技能培训式的培训班,以弥补原来培训班的不足。将来,更加深入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应该是通过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的研究生教育来完成,逐步向国际水平靠近。
4、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
目前与心理xx与咨询关系比较密切的学术组织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xx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等。这些学术组织一般只发展会员,也开办一些心理xx与咨询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但是,这些学术组织没有对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论证的权利。因为目前在职业化的进程中,能够让专业人员获得专业资质的授权部门仍然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始了“心理咨询师”执业执照制,卫生部开通了“心理xx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职称系列,现在人事部与卫生部又正在开设“心理保健师”的行业资质论证体系。这些都在将来可能成为中国的心理xx与咨询专业人员获得“执业资格”的国家质量论证体系。
在国外,心理xx师与咨询师一般是由专业学会进行管理的。行业协会要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评定,制订心理xx与咨询行业服务的具体标准。我国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一步,大概尚需时日。在政府放权之前,有关学会还是可以制定一些行业标准供专业人员执业时参考的。
5、心理xx与咨询的收费价格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心理xx与咨询的专业人员大多在高校或者医院工作,他们执行的心理xx与咨询的收费标准也都是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的收费标准。目前我们国家各地区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的心理xx收费价格一般是30至50元/次。某位性病xx科的医生听说我们的心理xx咨询费用如此之低,他笑笑说:你工作50分钟挣的钱,还不如我花两分钟开个化验单让病人去做病原体检查的提成多呢!现在拿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证书、正在实习的咨询师,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就可以在社会上营业,他们的收费价格一般会在100元以上。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价格差距的呢?
原因比较简单。因为医院的收费价格长期受公费医疗制度的影响,收费价格比较高的是如磁共振等昂贵仪器的检查,因为这些仪器很值钱,使用过程中是有折旧的。外科医生做手术,手术费虽然也比较高,但是还不如给病人安装一个人工关节、安放一个冠脉支架的提成收入高。内科医生的专业水平一点不比外科医生低,可是内科医生的经济收入却远没有达到外科医生的收入水平。内科医生给病人查体、进行思考和诊断的人工操作,在医疗收费价格中是没有“查体费”、“诊断费”这样的条目的,门诊病人看过内科医生之后,拿着医生开的xx就去药店取药,内科医生看一个病人,只能挣几元钱的挂号费。
心理xx与咨询,在卫生部门的价格体系中,属于“非公费医疗”的范围内。病人拿着“心理xx”的收费单据去单位是无法按照医疗费报销的。社会上开办的“心理咨询诊所”,在工商局注册后,收费价格可以自主定价。他们可以通过核算成本的办法,计算出每次心理咨询的成本,并制定出相应的价格。一个新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咨询师,他制定的每次心理咨询收费价格一般也要在100元/次以上。
心理xx与咨询的价格标准应该如何制订?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呢?
笔者认为,在北京的心理xx与咨询的成本价格至少应该是100元/次。因为,如果是开办私人诊所,要开展心理xx与咨询工作,至少有一名xx师或咨询师,另有一名护士(秘书),租两间房,一间作为会谈室、一间用作办公室(供秘书打电话约诊、病人候诊、心理测验、医生办公等用)。在北京,一名高级职称的医生每月的收入大致是4500元,护士(秘书)的收入大致是2500元/月,两间房的租用资金:3000元/月(北京周边地区价格)。这样算来,一个月的总体支出为1万元。一个月大致有20个工作日,以每天平均有5个病人来诊(上午有3个病人来诊,下午有2个病人来诊)来计算,一个月下来,心理xx师共能接待100人次的来访者。这就要求,每个来访者收费至少应该是100元/50分钟。这笔费用还没有把纳税、出差、参加会议、病事假、xx师要继续提高业务水平而参加培训学习等费用支出计算在内,更没有把xx师、咨询师多年所受培训的费用作为成本加在里边。
如果心理xx一直在这样的低价格范围内运营的话,年资高的专业人员则宁愿开办各种培训班,到处去讲课,而不愿意具体接待来访者。因为讲课的收入显然高于接待来访者的收入。这就会使得在近期内,众多需要帮助的来访者仍然难以得到高水平的心理xx与咨询服务。
在心理xx与咨询职业化进程中,专业化建设是内涵,是目前一段时间内最需要加强的,而职业化则是心理xx与咨询业存在的社会特征,它需要政府及学会制订相应的资质认定及服务标准,包括合理的收费价格体系。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五年中,我国的心理xx与咨询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再过二十五之后,心理xx与咨询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我们的专业人员队伍会逐步扩大,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最终使现代化进程中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xx的职业化现状及对中国发展的建议
张道龙 (美国CHESTNUT健康系统公司)
伴随着中国心理咨询师、心理xx师、心理保健师的批量产生,心理咨询正逐步被人们所接纳。目前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人事部认证的从业人员已初具规模。但中国现阶段的培训、认证还无法达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xx师实务训练标准的要求。心理咨询师、心理xx师和心理保健师的“心理督导”、“实践学习”、“执业知识”或统称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还未系统建立,这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直接独立上岗一样,问题已经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下面简单介绍美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以供国内同行建立类似的心理咨询实务训练系统时参考。在美国从事心理咨询与xx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按从业人数的多少排列如下。
{dy},执业临床社工(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一般都具有社会学硕士学位。然后再接受三千个工作小时或大约两年的临床督导, 心理咨询实务训练。他们一般都是在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系、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私人心理诊所完成心理咨询实务训练。训练完成后还要通过州里的考试才能取得执业资格,然后每年还要获得30个“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还要重新申请执业资格,如果出现医务纠纷或未完成“继续教育”的学分,其所在州的管理部门可吊销其执业资格。临床社工的行业协会是“全国社工协会”。此类人员的服务收费标准大致是每小时60至80美元。
第二,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Licensed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unselor)
一般具有心理咨询硕士学位。然后要接受两千个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实务训练。此类从业人员大部分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私人诊所里接受心理咨询实务训练,结业后参加州里的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后,每两年还要重新申请执业资格,每年还要获得30个“继续教育”的学分。他们的行业协会是分布在各个州的“专业咨询师协会”。此类人员的服务收费标准大致是每小时40至60美元。
第三,执业临床心理学家(Licensed Clinical Psychologist)
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每年需要30至50个“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他们的行业协会是“美国心理学会”。服务收费标准每小时80至100美元。
第四,精神医学博士(Attending Psychiatrist)
此类人员都具有医学博士学位(M.D.)。并经四年住院医师训练,大致有1000个工作小时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可分为四年完成。此类人员都是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这是{wy}拥有xx权的精神病和心理学专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后,每年还要获得50个“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三年要重新申请执业资格,他们的行业协会是“美国精神病学会”。服务收费标准每小时150至250美元。
美国每个州的心理咨询和xx的立法及收费标准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建议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制度。可有两种方式:{dy},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xx实务训练系统,为精神医学系的住院医师和心理系的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由于名额限制而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xx实务训练的精神科住院医师、大学心理系毕业生以及心理咨询师、心理xx师和心理保健师提供实务训练场所。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