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二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Thursday) 晴
 
  继续跟着德波顿旅行。
  
  2,书的{dy}章是讲对旅行的期待。作者写到:“{yt}下午,几近黄昏,我意外收到一本色彩亮丽的画册“冬日艳阳”。封面是一大片沙滩,还可以看见沙滩边缘湛蓝的海。沙滩另一边是一排棕榈树,再往后是画面中作为背景的群山;我能想象那山中有瀑布,想象得出山中飘香果树下的阴凉,体会从酷热中解脱的惬意。画册里的摄影图片让我不禁想起描绘西塔提岛的油画---那是威廉 霍吉斯和库克船长一起旅行时创作的作品。。。”
  
我们谁没有过如此的体验呢?看到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一部风光纪录片,便升起一种向往,一种要到此一游,身临其境的冲动?
  
  作者感慨道:“制作和设计画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画册的读者是多么容易为那些摄影图片所俘虏,因为那些亮彩的图片,如棕榈树、蓝天和银色沙滩等,有一种力量,使读者的知识受挫,并xx丧失其自由意志。在生活中别的场合他们原本谨慎、敢于质疑,但在阅读这些图片时,他们却不假思索,变得异常的天真和乐观。这本画册所引发出的令人感动,同时也让人伤感的向往便是一个例子,它说明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事件(甚至是整个人生)是如何为一些最简单、最经不起推敲的快乐图景所影响;而一次开销巨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旅程的起因又如何可能仅仅是因为瞥见了一张摄影图片,图片里,一棵棕榈树在热带微风中轻摇曼舞。”
然后,因为这张图片,作者决定到巴巴多斯岛旅行。

读到这里,我会心一笑,作者显然是个感性的人。但他的评论如果仅仅停留在因一张图片而触发的旅行,显然还不够打动我,打动我的是,作者在思索,理性的人为什么也会轻易被一张图片击败?

下面一段,大概是作者对前面思索的回应。“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与矛盾。无论是多么地不明晰,旅行仍然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对于梦想周游世界的人来说,看到这段话,大概没有不点头称道的吧。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作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对旅行的艺术的研究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或人类昌盛。”
作者开始从哲学层面思考旅行意义。而我在“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或人类昌盛。”这个句子面前停了良久良久。我现在日常生活的种种,是不是也是在理性支配下带来的幸福?

作者接下去探讨了对旅行的期望和旅行现实关系上总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是于斯曼的小说《逆流》。一个衰朽厌世的贵族筹算一趟伦敦之旅,他百般思索,分析了对一个地方的想像和实际情形之间令人极度沮丧的差异。
所以,我想说的是,对一部分人来说,风景永远在远方。就像我们在飞机上俯瞰大地,房子田野都是整齐划一的,像一幅水彩画。我们看不见垃圾堆,看不见水坑。而到你落到地上,走近一看时,又会是什么心情?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二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