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税”:能否名副其实? - 三更听雨- 三更听雨- 和讯博客
“二氧化碳排放税”:能否名副其实? [原创 2010-05-12 10:15:24]   

“二氧化碳排放税”:能否名副其实?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课题组表示,我国碳税比较合适的推出时间是2012年前后,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财政部建议征10元,环保部建议征20元。“先征企业 暂不征个人”。(《经济参考报》5月11日)
 
    为环保而尽快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当然毋庸置疑。众所周知,这些年,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每年的碳排放量事实上已是世界{dy},减排的任务日趋增加。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促进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节能减排”,事实上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最终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但具体到“开征新税种”、“增税”这样一个环保手段,人们仍难免又会心存疑虑、感到担心——在目前实际、真实税负居高不下的社会环境下,“碳税”的开征,是否会对本已沉重的企业经营成本、民生负担产生一种雪上加霜的负面效果?同时,新增的碳税,在环保的名义,是否会异化为一种实质增加政府收入的新途径,并加剧行政成本的上升?

    这样的疑虑和担心显然并不多余,也非空穴来风。美国《福布斯》此前推出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显示,中国内地紧随法国之后,高居全球第二。另据xx学者、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研究,“2009年我们预算6万多亿,如果加上社保土地,收费罚款,还不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这么几项,整个财政收入就是11万2千亿,占GDP33%-34%左右”。而更为遗憾的是,如此高额税负,最终用于公共支出、反哺民生的其实并不多,相反却大量消耗在了政府自身身上。这诚如周天勇指出的,“2007年我们政府供养人员的支出比例是全部实际支出的44%左右,这个比例在日本是行政公务人员2.5%,美国政府比较昂贵是15%,我们供养人员花掉的钱太多了”。

    那么,为了打消公众的这种担心和疑虑,同时也是为了让碳税更加名副其实、名至实归,国家在设计和推出碳税时,无疑还需要有更为全面周到、统筹兼顾的政策安排。比如,在增税的同时,也考虑予以相应配套的减税安排,以便让社会的总体税负不会因碳税的开征而更趋加重、增添痛苦。

    更重要的是,新增的碳税征收上来之后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节能减排”的环保作用,而不是为“增加政府税收”,也应有细致周密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比如,碳税应该拿出多少来用于返还、奖励——以支持和鼓励节能、新能源的开发,就不妨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而这其中的核心正是,任何税款的使用分配,都必须充分付诸公议,通过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来最终定夺。

    在这方面,我们显然是有很多教训的。比如,“个人所得税”,其制度初衷原本是“调节收入差距、均衡贫富差距”。但多年来,这样的初衷却并未xxxx——甚至出现逆向的收入调节作用,同时,个税的财政增收贡献却越来越大,成了政府难以割舍的重要收入来源。再如,燃油税(成品油消费税),初衷本是“公平和减轻交通负担、为公路建设筹集资金”,但眼下我们更多感受到的仍是,交通负担远未公平和减轻,公路收费依然比比皆是。——本意美好的碳税,是否会重蹈上述覆辙,无疑需要警惕、提防。

《法制日报》

新闻来源:
http://news.sina.com.cn/c/2010-05-11/053620244192.shtml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1023/10/5MA897RD000125LI.html
http://www.cnr.cn/allnews/200912/t20091216_505766868.html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28/n271812514.shtml

郑重声明:资讯 【“二氧化碳排放税”:能否名副其实? - 三更听雨- 三更听雨-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