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赤兔之死》作者蒋昕捷如今是名调查地沟油的良_阁中帝子_新浪博客

不知道和我一辈的学生朋友还记不记得《赤兔之死》,这是我初中时{dy}次知道高考这一概念看到的高考文章,本以为这是过眼云烟又一个应试胜者罢了,未曾想到,写出这篇文章的考生如今成了调查地沟油的一名良心记者。

 

 

帮大家回忆下《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dy}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专访蒋昕捷:我如何写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xxx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yt}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

  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另外“留心处处皆学问”,比如高考前{yt}的晚上,他看央视8套节目,正好是专家在评论一部电影,用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记在心里了,结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还有像“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的句子都是从评书中听来的。

 

 

 

 

老师眼中的蒋昕捷  语文老师蔡玉英说,得知蒋昕捷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既高兴又很惊讶,蒋昕捷真是闯出的一匹黑马!因为班上有好几个同学作文都不错,在区里市里作文比赛还得过奖,蒋昕捷却不在其中,但再想想他能得满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的语言功底是{zh0}的,感悟力也非常强。平时每周都要求大家写一篇随笔,题目不限,蒋昕捷就常常用古白话文写作,非常简练,有的只寥寥数笔,却很有灵气。由于语文功底不错,蒋昕捷在语文上几乎不花工夫,除了平时爱看课外书。学校给高中学生开出了20多部中外名著,他都阅读得非常认真,对古文和章回小说尤其感兴趣。有一次语文课上讲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老师要求学生上黑板将相关内容编写成对联,蒋昕捷编得{zh0}。《三国演义》中很多描写人物的对联他都能倒背如流。但平时考试他的作文却并不十分突出,尤其是写议论文,总感觉很不顺手,对那些可以自由发挥率性而为的作文则常常一挥而就。这次高考作文,蒋昕捷可以说是扬长避短,发挥出{zj0}的一面。

  班主任喻克俭老师是教数学的,她告诉记者,蒋昕捷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有个性、有主张,比其他孩子要显得成熟。平时在班上他沉默寡言,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表露自己,但心里非常有数。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找他谈话,他只有一句话:我知道了。但下次考试成绩一定会赶上来,让老师很放心。他属于那种学习不太刻苦,但思维敏捷,比较聪明的学生,比如数学,他很少做题目,所以成绩只排在中上等,但思维非常清晰,一点就通。高二开始,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计算机上,有时一放学就到电脑房,也玩游戏,不过他很有自制力,不会影响到学习。喻老师说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高二时候她刚接手这个班,由于性格比较内向,蒋昕捷并不引人注目,但有一次和他深谈却改变了自己的印象,和一般的孩子不同,蒋昕捷非常有主见,不是那种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循规蹈矩的孩子,但也不是特立独行非常逆反的孩子,只有真正了解他才能知道这一点。

 

 

 

 

 

天津日报 (2001-7-23)的报道  因《赤兔之死》一文而名噪一时的南京考生蒋昕捷高考成绩为527分,由于今年分数线可能略高于去年,小蒋能否被其{dy}志愿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尚难预料。

  “三国”专家点评《赤兔之死》:虽有硬伤,瑕不掩瑜。《赤兔之死》赢得高考作文满分的消息一经传出,赞誉如潮。7月24日,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许昌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史友仁说,虽然文章开篇就有错误,但瑕不掩瑜,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许昌是汉魏故都。当年,关羽在此夜读《春秋》护皇嫂,赤兔马上挑袍辞曹,其忠义诚信在许昌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许昌人对关羽有着独特的情感。

  研究《三国演义》几十年的史友仁指出,关羽败走麦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不是《赤兔之死》一文中的“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另外,“吕布给袁绍而斩其婚使”应为:吕布结袁术而斩其婚使。这两处是文章的硬伤。针对文章{zh1}一句:“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史友仁说,据史书记载,孙权杀关羽后,派人到洛阳,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企图驾祸于曹,被曹识破。曹操以帝王礼节厚葬关羽首级于关林。在这一点上,文章虽悖史书,却更能突出关羽诚信忠义的感召力,堪称文章的神来之笔。

 

 

 

 

 

 

原作文xx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关于蒋昕捷和地沟油

 

2010年03月24日 07:52

 

 

蒋昕捷

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自己曾提及“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作为采访何教授并报道此数据的记者,我并不感到惊讶。

稿件见报后的第二天,何教授就给我打来电话,语气急促。他说这{yt}当中有50多家媒体在找他,各级各部门领导也打来电话,他说自己“压力很大”,甚至担心会影响到自己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的正常工作。核心问题在于“200万~300万吨”这个数字,他说,报道本身还可以,但“这个数字太敏感,不该以我的名义讲出来”。

实际上,对地沟油总量的判断是我采访中提的{dy}个问题,何教授的回答“每年200万~300万吨”也是采访本上的{dy}行字。这并非新数字。大家可以去找找今年2月《北京科技报》第4期的报道《餐馆地沟油黑幕》,在那里面,何教授对该报记者说:“200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返回餐桌的地沟油大约有200万吨。”

地沟油是个见不得光的产业,想来不会有确凿的统计数字,但并非不能推算。一是在前述《北京科技报》报道中,中国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称,“曾有政府部门为市场上流通的食用油算了笔账,发现每年进口和国产食用油的供应总量比市场上食用油的消费量少了几百万吨。多出来的这几百万吨油从何而来?”该学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那些黑心小作坊利益驱使的杰作”。二是何东平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中的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其中有多少是从正规渠道被回收利用了,这总该有统计吧。近日安徽合肥的媒体调查就显示,当地2/3的废弃油脂流向不明。三是何教授的团队曾在武汉做过科学严谨的抽样调查,由此推算出武汉市可提炼泔水油年产量约为15万吨。何教授甚至还计算过我国地沟油全年的总利润为15亿~20亿元。如果总量不明,何来总利润?

栏头挂着“科学现场”的《围剿地沟油》一文,旨在讨论地沟油科学检测的难题和解决地沟油问题的出路,本无意于渲染地沟油的总量和毒性。一篇科普报道得到如此xx,皆因其背后存在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即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看看这一周以来各地媒体的报道吧:在西安,正在熬炼废弃油的连锁火锅店被突击检查的药监部门现场查获;在济南,电视台记者跟拍到不法商贩打捞地沟油的画面;在深圳,荔枝林里隐匿的无证养猪场还在偷炼xx潲水油;在武汉,地沟油的回收和xx已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12.34 0.65%]每年以数万元出卖收购权……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实难道还不够有力,还需要在那个冰冷的数字上纠缠吗?此未解者一也。

地沟油是个老问题了,但这20多年来,“七八顶大盖帽就是治不住这顶小草帽”。近日,郑州市的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地沟油主要不归我们管。”{wy}在行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却没有执法权,只能负责督查。而且从部分地区的反馈来看,抽样检查之后,有关部门大多像报喜一般宣布:“未发现地沟油流入我市。”实际上这正是地沟油难治理的主要原因。不法分子和餐饮业者不会把地沟油贴上标签,坐等执员查封,通常的做法是把精炼过的地沟油勾兑到正规食用油中销售。而广义的地沟油更是包括了劣质猪肉熬炼的下脚油和餐馆自产自销的回锅油。如果等地沟油流入餐饮流通环节再去检查,连检测取证都很困难,遑论治理。难道只有出现三聚氰胺那样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时,才能看到各部门雷厉风行地联合执法吗?此未解者二也。

有关部门不借此人心所向之际,清理整顿地沟油,反倒暗地里给一位“说了真话,想办些实事”的教授施压。如今教授改口了。我对何教授本人承受的压力感到抱歉。不过,从报道的反馈来看,公众自此重新审视地沟油的危害,大酒店的厨师长站出来曝光内幕,各地媒体开通读者热线明察暗访黑窝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dy}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药监部门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不正是何教授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景象吗?然而作为一个熟悉新闻规律的媒体工作者,我却不得不担心这派烈火烹油的壮观景象能维系多久。最近,掺着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卷土重来即是一例。如果政府部门再不从源头上解决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难道要坐等地沟油这一绵延20余年的顽疾在此番声浪中自行消遁吗?此未解者三也。

 

 

 

 

 

 

 

 

可喜的是,固然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我们饱受其害,但事实证明,“优秀是一种习惯”。

如今,敢说真话的不少,但能搬上台面的不多,南都前几周有这么篇文章:《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

 

 

南都: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


2010-04-11 10:44   南方都市报   

■史鉴散照
  据说法国波旁王朝的君主路易十四说过“朕即国家”的话,尽管全世界的君主都喜欢
专制,但很少有人会像路易十四那样露骨和无所顾忌。路易十四于1643—1715年在位,同
时代的中国皇帝是康熙,康熙的心里想的未必不就是“朕即国家”,但他显然比路易十四
更具“中国特色”的“智慧”——— 经常作些仁君秀,既行专制之实,又享仁君之名。
  按照路易十四之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权在民”思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所
以不是“朕即国家”,而应该是法国人民说的“我们才是国家”。当然,这种思想观念是
路易十四的时代之后才形成的。在路易十四的时代,世界上其实还没有多少人能够区分君
主、ZF、国家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在中国,虽然先秦的孟子已有“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观念,但实际上秦汉以来的二千余年中,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亦即爱国,君主
与国家在观念上还是混淆不清的。直到西方思想传入之后,中国人对国家、ZF(朝廷)、
君主的概念才逐渐形成清晰的现代认识,这其中{dy}人当推梁启超,他是在经历戊戌变法
失败流亡海外的痛苦之后,才获得这种认识的。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所以积弱,根源之一就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
,以致爱国心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国家是什么?朝廷又是什么?“今夫国家者,全国人
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私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
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
宋元明清,“此皆朝名也,而非国名也”。从殷族的商、姬族的周,到嬴氏的秦、刘氏的
汉、李氏的唐、赵氏的宋、朱氏的明,还有蒙古人的元、满人的清,它们都是一族一姓的
朝廷,而不是国家,都是一族一姓的私业,而非全体中国人的公产。然而,中国人常常将
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梁启超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大患。
  国家和朝廷不分的不良后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爱国变成爱朝廷,甚至变成爱{lx}—
—— 君主。梁启超说:“试观二十四史所载,名臣名将,功业懿铄、声名彪炳者,舍翊
助朝廷一姓之外,有所事事乎?其为我国民增一分之利益、完一分之义务乎?而全国人民
顾啧啧焉称之曰:此我国之英雄也。夫以一姓之家奴走狗,而冒一国英雄之名,国家之辱
,莫此甚也!乃至舍家奴走狗之外,而数千年几无可称道之人,国民之耻,更何如也!而
我国四万万同胞,顾未尝以为辱焉,以为耻焉,则以误认朝廷为国家之理想,深入膏肓而
不自知也。”二十四史中的那些将相们,他们为一姓之功业xx,以“万骨枯”换取自己
的功名利禄,这本来与爱国无关,但却被各王朝树立为爱国的模范,而国人因不能正确区
分爱国家与爱朝廷的差别而跟着礼敬之颂扬之,实在是可悲可悯。
  比梁启超晚一些时候,陈独秀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
文中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
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
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所以,“若有人问:我们究竟
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
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国家的功能,如陈独秀所说,一是抵抗异族压迫,一是调和国内纷争,前者对外,后
者对内。调和国内纷争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积极方面国家还需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责,如
救灾、赈济等。
  国家功能的实现,须通过ZF去完成。如果ZF能完成国家功能,国家就是“为人民
谋幸福的国家”;如果ZF不能完成国家功能,国家则有可能成为“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
国家”。人类历史实践中的普遍情况是,ZF常常不能完成国家功能,或者完成得很差,
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有ZF等于无ZF,甚至有ZF还不如无ZF的状况。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有一项统计说,中国在民国前的
2270年中,见于官方报告的旱灾有1392次,水灾有1621次,可见年年有灾。因此,中国古
代的ZF最重要的一项公共职责便是领导抗灾,这可以说是ZF合法性的基础之一,灾异
现象历来也是帝王们最关心的事。清代的皇帝还要求各省大员定时汇报雨水、收成、粮价
等情况,以便随时了解各省灾情和民生,如出现灾荒可以及时组织赈济、减免受灾地方的
税赋。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受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当大规模灾害
出现而ZF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灾民为了生存就会铤而走险,如明末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
民起义,其主要活动空间是在陕西、河南,原因即是两省大旱,而明ZF却不能组织有效
的赈济,使得灾民成为流民,进而升级为暴民。
  一个社会,有许多涉及大范围、众多人群的公共事务是无法由其他社会组织去完成的
,而只能是由ZF去完成。一旦ZF不能履行其职责,社会就会无序,公共利益就会受到
侵害。比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保护之类的公共事务都要由ZF去完成。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陷入一个难解的困境:即人们需要ZF,但ZF却
不能履行人们期待的外而抵抗异族压迫、内而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功能,在很多情况下还
常常演化成一个与民争利、侵害民权的组织。要使ZF尽职尽责,人民必须有监督ZF的
权力,而xxx的监督方式是用xx的方式去选择ZF的权力。人们有必要了解一个常识
———即梁启超所说的国家不是朝廷(ZF),朝廷可换而国家永存,人们应该爱的是国家
而不是朝廷。

 

据说总编立马被撤职了。

 

但不管怎样,希望敢说话的人更多一些,敢做事的人更多一些,媒体如果沦为zf的工具,我们还要他做甚?

但愿《南方都市报》们,《南方xx》们,韩寒们,蒋昕捷们能扛起我们良知的脊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当年的《赤兔之死》作者蒋昕捷如今是名调查地沟油的良_阁中帝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