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猜想—从三星堆说到高粱、谷子

青铜猜想—从三星堆说到高粱、谷子

2010-05-08 06:15:05 阅读44 评论24 字号:

1、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和生命体系十分类似。世界上一切复杂生命系统,其维护自身生命的保存和延续以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有两个:一是拷贝,二是创新。对生物而言,拷贝就是基因通过遗传而复制,创新就是基因的突变。拷贝是xxx、成本{zd1}的生存适应手段。生物把千秋万代经过大自然无数次的淘汰和选择保留下来的基因(其中积淀着多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啊)直接传给后代,是最可靠的手段,是最有价值的遗产。而基因变异的成本则要大的多的多。生物的基因突变能够在遗传中保留下来(即获得了成功)的几率,比体育彩票的中奖率高不了多少。文化也是生命体系,其生存繁衍的规律跟生物十分的相似(其实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生命的外延),所以传承(拷贝)要比创新(变异)成功的可能性大的多。
4、具体到青铜文化,我的倾向是传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全球范围考察,在已经发现的考古证据中,西亚等地开始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中国要早一至两千年,有这样漫长的时间,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都是足以使青铜文化传入中国的。而且,我国出土的早期青铜器,礼器和武器较之工具在数量上占压倒的多数,说明青铜器在当时属上层社会专享而且文化的用途大于经济的用途,这与作为生产力进步象征的生产工具的改进似乎不是很相符,所以铜器之于古代中国,作为xx品而传入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一些。
在我国最早的语言体系中,事物的名称基本上都是用一个字来命名,这应该是一个规律。比如稷、黍、粟等原产于中国的粮食作物名称都是一个字;再如白菜,古称菘,也是一个字。甚至于现在称为长江、黄河、汉水的水系,最初也是用一个字来称之为江、河、汉等等。而高粱以及蜀黍则是用两个字来形成偏正结构,以类比加修饰的方式来命名——粱或黍是类比的对象,高是修饰其形状,蜀是说明其产地。可见,高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要晚于谷子等作物。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青铜猜想—从三星堆说到高粱、谷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