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今译浅解中_爱莲华步的空间_百度空间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白话 今译浅解中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xx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今译)佛再问:无尽意菩萨!假若有人,信受持念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菩萨名号,还尽这一生有形的寿命,供养这些菩萨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俱备,你的意思怎样,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呢?无尽意菩萨说:很多。世尊!佛又说:若又有人,只专信受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仅一时xx供养,这两人所得的福德,正好一样的多,没有不同,都于百千万亿劫的很长时间,享受不尽。


  (浅解)此二、较量福德,是假设故问。字、为别号。设若有人,受持诸位菩萨的名号,其数满足六十二亿恒河沙数,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阔四十里,沙细如面,非算数之所能及,以一粒沙,比喻一位菩萨的名字,持名满六十二亿河沙,菩萨当然很多。这些菩萨,皆现住娑婆世界,修法垂范,教化众生,为佛现量智所知。复尽形供养,尽形、是尽这一生的身形和寿命,到死为止,时间当然很长。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为四事供养,是人类所必需,凡夫菩萨,固需这些供养,圣人菩萨,虽用不著这些东西,但能发心供养,自然得到福报,四事具足,设供既很完备,所得的功德,自然很多。功、是善行,德、是善心,世人以xx、供养、诵经、持名、布施等,都叫功德。若又有人,只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持名少,不及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名字之多。一时xx供养,是时问短,供养少,不及尽形之时长,四事之供备。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是正好相等,没有差异。劫、是印度话劫波的简称,意译为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一大劫、约十三万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百千万亿劫,时间更长,无量无边。不可穷尽,都于无量大劫的极长时间,享受不尽。较量福德已完。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今译)佛又特别提醒无尽意菩萨说:无尽意!你看信受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得到像上面所说,多到这样无量无边福德的利益啊!


  (浅解)此三、结显多福。一般学佛的人,总以为念一个菩萨的圣号,不如念很多菩萨的名号,念一佛,不如念多佛,既念阿弥陀佛,又念药师佛,既念观世音菩萨,又念地藏等菩萨,既念普门品、阿弥陀经,又念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等,忙个不休,虽有功德,而念头太多,反弄得心神不宁,难得一心不乱,有感即应。不如专念观音圣号,能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所以我们皆应一心专念。一、问答观音菩萨得名因缘,是以众生三业显感为因,以菩萨大威神力冥应为缘,到此已完。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今译)无尽意菩萨又恭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怎样来游化这娑婆世界,怎样为众生演说妙法,他方便鉴机的神力,这事又是怎样的呢?

  (浅解)从这一段起,是再问答观音菩萨的游化方便。先由当机进问游化,既闻前说观音冥应之功,还未知菩萨显应之力,故再重申三问,问身轮怎样游化?问口轮怎样说法?问意轮怎样方便?因众生根机不同,浅深有异,愿乐不一,必须依身口意三轮,起不可思议的教化,才能得度。先以意轮方便鉴机,应现何身,应说何法,但不知观音的三轮,究竟怎样?故再提出请问。三轮、是指佛菩萨的身口意三业,能摧破一切众生的惑业,故称三轮。游、是游化,即到处游行,教化众生。娑婆、是印度话,意译为堪忍,谓此土众生,安于十恶,忍受众苦,不求出离,故云堪忍世界。方便、是成道后,化度众生,以妙观察智,鉴机的方便,非成道前,修证的方便。进问游化已完。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今译)佛又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若有某一国土的众生,应该用佛的身相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佛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辟支佛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辟支佛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声闻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声闻身,为他说法。


  (浅解)这是广显观音菩萨应化诸国,皆明应显化。一、能应三圣。国土、是一切众生的住处,有净土、秽土之分。若有国土众生,是指实报、方便、同居三种国土的九界众生,为十法界一切能感之机。应以之词,是答意轮方便,能知机宜,宜现何身,宜说何法,随即显应。现身、是答身轮,化现各种不同的身份。说法、是答口轮,演说佛法。三轮本不相离,以此具答三轮之问。三圣、是菩萨、辟支佛、声闻等三乘圣人、为应菩萨大乘之机,菩萨志在菩提,故应以佛身得度,观音菩萨,为古佛再来,即示现佛身,为说成佛之法,令究竟成佛。辟支佛、是印度话,意译为缘觉,即中乘。声闻、即阿罗汉,为小乘。观音菩萨,为应中乘或小乘之机,应以缘觉或声闻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即分现缘觉或声闻之身,为他演说佛法,令皆得度。能应三圣已完。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梵王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梵王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帝释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帝释身,为他说法;应该用自在天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自在天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大自在天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大自在天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天大将军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天大将军身,为他说法;应该用毗沙门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毗沙门身为他说法。


  (浅解)此二、能应六天。一、梵王、是色界初禅天大梵天王的简称。二、帝释、是释提桓因的简称,为欲界第二天,即忉利天王,俗称玉皇大帝。三、自在天、即第六他化自在天,居欲界顶。四、大自在天、即色界究竟天,居色界顶,此天天王,名摩醯首罗,意译为大自在,即统领诸大梵王之主。五、天大将军、即四王之八将,如韦驮天将等。六、毗沙门、即四天王天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为应天界六天之机,应以梵王等六天的身份去化度他们,才能得度的,即皆为现身说法,令皆得度。十法界之天界,即六道中之天道,仅举六天,余非不现,皆含摄故。能应六天已完。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小王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小王身,为他说法。应该用长者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长者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居士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居士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宰官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宰官身,为他说法。应该用婆罗门的身份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示现婆罗门身,为他说法。


  (浅解)此三、能应五人。一、小王、是各国的小王,古代称大国的国王为大王,小国的国王为小王,都称皇帝,即现代的总统或主席。二、长者、是年高德劭的尊称,如我国各地的耆宿、绅士。三、居士、是以道自居,及居家修道之士。现在称居家学佛、受持归戒者为居士。四、宰官、是上自公侯将相,下及州牧县令之通称,即现代政府的文武官员。五、婆罗门、是印度的四姓之一,意译为净裔,自称是梵天的后裔。观音菩萨,为应人法界,即人道五人之机,即皆为现身说法,令皆得度。能应五人已完。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身份去化度他们,才能得度的,就现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为他们说法。


  (浅解)此四、能应四众,即佛门四众弟子。一、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的男众,俗称和尚。二、比丘尼、是出家受具足戒的女众,俗称尼姑。三、优婆塞、意译为近事男;四、优婆夷、意译为近事女;是在家曾受三归五戒,及近事三宝的男女二众,现称男女居士。观音菩萨,为应佛门四众之机,即皆为现身说法,令皆得度。能应四众已完。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等妇女的身份,去化度她们,才能得度的,就现出妇女身,为她们说法。


  (浅解)此五、能应众妇。妇、是已婚的女子,妇女、为女子的通称。观音菩萨,为应人法界众妇之机,即为现妇女身说法,令皆得度,能应众妇已完。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童男、童女的身份,去化度他们,才能得度的,就现出童男、童女身,为他们说法。


  (浅解)此六、能应二童。童男、是愿保守童贞,终身不娶的男人,童女、是愿常为处女,终身不嫁的女人;并非男孩、女孩。观音菩萨,为应人法界二童之机,即皆为现身说法,令皆得度。能应二童已完。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著,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去化度它们,才能得度的,就现出各种化身,为它们说法。


  (浅解)此七、能应十类。一、天、是天道诸天的天人。二、龙、有天龙、海龙,能兴云降雨。三、夜叉、译为轻捷鬼,爱吃人的为恶夜叉,护持佛法的为善夜叉。四、乾闼婆、译为寻香行,是天帝的乐神。五、阿修罗、译为非天,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好斗好胜,为六道之一。六、迦楼罗、译为金翅鸟,鸟中{zw}。七、紧那罗、译为疑神,为天帝歌神。八、摩睺罗伽、译为大蟒蛇神。以上是天龙八部,皆为佛法的护法神。九、人、指上述五人、四众、二童、众妇之外,还有其余的人,包括老少贵贱。十、非人、指八部之外,还有似人而非人的鬼神,包括畜生、地狱等三恶道。共为十类,以此统收不尽之机,足见观音菩萨,妙应普及而周全。为应十类之机,即皆为现身说法,令皆得度。能应十类已完。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今译)应该用执金刚神去化度他,才能得度的,就现执金刚神,为他说法。


  (浅解)此八、能应力士。执金刚神、即护法力士,执金刚杵,降伏魔怨,拥护三宝,故名执金刚神。观音菩萨、为应力士之机,就现执金刚神,为他说法,令即得度。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今译)佛又呼当机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菩萨,成就了这样的功德,常普现十法界的各种身形,游化十方世界的无量国土,度脱九法界的一切众生。因为这个缘故,你们应当一心一意的供养观世音菩萨。


  (浅解)这是结德劝供,呼当机名,结观音德。如是功德,即前说三十二应,明应显化的功德,由观音无作妙力,自在成就。以种种形,即普门示现十法界的各种身形,当不止三十二应,不说现菩萨身,正就菩萨法界,广明应现其余九法界身,以显十界互具,重重无尽之意,不说地狱界,摄在非人中。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不限定娑婆世界,国土不一,众生无量,菩萨随机普应之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常化身千万亿,普现一切众生前,如一月在天,普现众水,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道路、车、船、桥梁、房屋、石栏等,亦随机示现,普垂救度,三十二应,不过略举其例,故普劝供养,静候度脱。广显应化诸国,皆明应显化已完。

  事证:一、续编第三章四节十、及第二章一节十八。编者自述: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吾奉调国防部军法局秘书,偕妻郑侣梅,随政府由广州迁重庆,侣以体弱多病,常念观音圣号,求救苦难,忽遇行商,廉售丸药六瓶,甫食毕,即病愈身强。十一月廿七日,又奉命迁成都,候车至廿九日,始获携眷乘吉普车,因无司机,由吴世佶兄驾驶,时已军警撤完,秩序大乱,甫至牛角沱,车即倾覆,忽遇石栏,阻未堕江,亦未伤人。将弃车步行,忽一自称卢司机者,将车拖起,驾送疾驶,安抵成都,卢即拒酬而去,甫送出门,忽不见。十二月七日,政府又决议迁都台北,因人多机少,先飞昆明,再转台湾。军法局仅领机票四张,交吾一张,吾不忍弃妻独行,蒙施无畏,决遵大士签示,将机票退还,搭黄逸公处长所乘军车,同赴西昌,忽闻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及云南省主席卢汉,均已投敌,飞昆人机均被扣,竟获幸免。十四日至乐山,次日经苏溪,渡江,舍车步行,晚宿苏溪镇,忽一士兵,深夜奔告:「乐山弃守,共军现正追来,应速行。」即遍邀黄等及各难友,速起夜奔,因公路远在镇外,而彼等及镇民,均尚不知也。十六日经峨眉城外,随众迳赴青龙场,因黄等与守乐山之二十七军,均已进城。次晨,派人返城联络,始悉黄等即乘军车起行,嘱在路旁候车,午餐后登途。因距公路里许,不知黄已随军前进,坐候路旁,忽一时装少女,疾行趋前,顾谓:「你们是逃难的吗?我也是逃难的,上午十时,在峨眉城内,忽闻共军枪声,现正追来,应速行。」前行数十步,复候谓:「你们今晚赶宿龙池吗?我也赶赴龙池,但龙池决不可住,共军今晚必到,应再前进,以免追及。」吾当深谢!并促众先女疾行,旋忽不见。晚抵龙池。黄等又已随军前进,饭后,众倦欲眠,力劝宵行,并遍邀已睡难友,均起同行。晨抵新场,大军云集,共军忽已追至,急随军逃窜。廿一日上蓑衣岭,冰雪遍地,百余里无人烟。夜抵冷水坪,屋少人多,已无容身之处,忽于路旁得一小屋,围炉待旦,黎明起行,回顾小屋,惟一空地。前有西康军拦击,攻击前进,势如破竹,步行数百里,终获安抵西昌。回思牛角沱,原无石栏,忽遇石栏,令免葬身鱼腹,又遇司机,令即脱离虎口,并先赐药愈病,令妻履险行健,于无容身之处,令得避寒之所。乐山驻军,深夜弃守,人皆不知,士兵随军撤退,不得擅离,与吾素不相识,何独自奔告吾一人耶?少女之口音服饰,均非土著,空手独行,不类流亡,屡催速行,令脱险难。因吾夫妇常佩圣像,常念圣号,显蒙大士随感随应,应以何身得救,即现何身,而垂救度之实证也。

  二、续编第六章十一节四、三十九年一月,吾夫妇由西昌奉召飞台,即发心于每年阴历二六九月,持观音斋,以报慈恩!四十三年二月初三日,奉调石牌研究班二期学员兼辅导员,适值斋月,晚餐时,因无素菜,偶食猪肉两片,晚课亦停。睡后,梦至某处,见堂上圣像,即从座起,严询汝食何物?当甚惭惶!将开口答辩,忽猪肉两片,涌现舌端。奉谕:「见汝食肉堕落,特来拯救,何惭惶若斯?」始憬悟为大士垂怜,急跪念圣号,便霁颜微笑,手握吾发,直升云霄,忽惊醒,犹口念圣号未停。惭惶之余,不敢再食鱼肉,惟吃素菜或肉边菜,早晚课,亦均潜修。后与妻发心受菩萨戒,同持长素及六斋,同修净业,求生净土,而免堕落。此蒙现菩萨身,而垂救度之实证也。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今译)这位观世音菩萨大菩萨,在众生最恐怖畏惧的危急灾难之中,能布施大无畏的精神,使皆转怖为乐,所以这娑婆世界,都称他为施无畏菩萨。


  (浅解)此正答游于娑婆世界,显示妙德。一、能施无畏。众生布畏,由于急难,无法预防。观世音菩萨,能救急难,使皆转危为安,转怖为乐,是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使不害怕。娑婆世界的众生,因德立号,故皆称他为施无畏菩萨。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今译)无尽意菩萨恭向佛说:世尊!我现在应当遵命来供养观世音菩萨。随即解下挂在颈上的众宝珠璎珞,价值约百千两黄金,谨以供养。并这样说:仁慈的菩萨啊!请受这法施的珍宝璎珞。当时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无尽意菩萨、又恭向观世音菩萨说:仁慈的菩萨啊!请为愍念我们的缘故,接受这璎珞的供养吧!


  (浅解)此二、能感供养。众宝珠璎珞、是用很多宝石珍珠结成的璎珞,为挂在颈上的项炼。价值百千两金,是表示价值很高,异常贵重,并非定数。当机闻德倾心,即遵佛命,解下自颈所挂璎珞奉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三种,宝珠璎珞,虽然贵重,本是财施,何谓受此法施呢?一、当供养时,了达三轮体空,不居布施的功德,即转财施为法施。二、以此所施财物,代为众生求福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使同得此功德利益,故财施即法施。仁者、是菩萨与菩萨之间的互相称呼。观音菩萨不肯接受之意有二:一、无尽意奉命供养,我未奉命,礼应逊让,故不肯受。二、现从颈上解下,受之非义,亦不宜受。当机重请怜愍接受之意亦有二:一、为表诚恳,望佛转致,令其必受。二、为众而施,为众而受,无伤于义。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今译)正在那个时候,佛告诉观世音菩萨:你应当哀愍这位无尽意菩萨,和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的缘故,接受这璎珞的供养吧!当时、观世音菩萨,为怜愍四众,和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接受了他的璎珞,把它分作两份,一份供奉释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宝佛塔。


  (浅解)此三、能修供养。佛为转致饬受,无尽意菩萨既为众奉施,观世音菩萨若不为众接受,岂为仁者?故告以当哀愍这无尽意菩萨,和四众、十类等,受这法施璎珞。观世音菩萨,即愍众接受,不说无尽意菩萨,知他是为众奉施。受了所供璎珞,即分作两份,转供二佛。释迦牟尼,是现在说法的佛。多宝佛、是东方宝净世界过去的佛,法华经宝塔品说:当佛说法华经时,忽有一宝塔,从地下出现于空中,塔中有多宝佛的舍利,发出很大的声音,赞叹释迦世尊所说的法华经,都真实不虚。所以观世音菩萨、以一份供奉多宝佛塔。既为众接受,亦为众供奉,佛为无上福田,以此转供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令植佛因。显示妙德已完。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今译)佛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自在神力,游化于娑婆世界。


  (浅解)此应问结答,亦总结上文。有如是自在神力,是指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和普施无畏的自在神力。自在、即身心两大自在,如身能普门示现,进退无碍,为身自在;心能远离系缚,通达无碍,为心自在。就是不假作意。任运现前,神通莫测,力用无穷。前广显游诸国土,已包含娑婆世界。现正答游于娑婆,因娑婆为五浊恶世,菩萨大悲心切,与娑婆众生,特别有缘,故常游于娑婆世界,普垂教化救度。所以我们应特别恭敬供养,一心称念。正答游于娑婆,及长行别示已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今译)在佛说完长行时,无尽意菩萨、又用偈颂来请问佛说:妙相具足的世尊啊!我现在再问那位观世音菩萨,他是以什么因缘,得名为观世音呢?


  (浅解)这是偈颂合显,重问得名因缘。本品长行,前已讲完,本品偈颂,什师未译,后来诸师,皆谓梵本中有,故依隋本补入。长行、是用散文,偈颂、是用韵文,梵语叫偈陀,华文译为应颂,华梵兼举,故称偈颂。前三句、是结集经家所叙。妙相具、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具诸妙相,由因中愿行庄严之所成就,菩萨叹相,即所以赞德。此颂、非孤起颂,是重颂,重颂前长行之文,故说重问。佛子、是信佛学佛者的通称,此处彼与佛子,都指观音菩萨。既闻其名,欲知其得名因缘,由此故问。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今译)具足妙相的世尊,也用偈颂来答覆无尽意菩萨:你听我说观音菩萨的化他大行,善于普应十方诸国土,这度生的广大誓愿,深如大海,虽经历不可思议的尘沙大劫,而不休息。皆由于过去侍奉多到千亿的诸佛,所发惟成佛度生的清净大愿。我再为你略说:你既听到观音之名,又见到观音之身,口必称念,身必xx,心必忆念,三业皆不空过,菩萨随感而应,就能消灭你们世间所有的苦难。


  (浅解)这是合显得名游化,先显得名因缘。前二句、是结集经家所叙,三至六句、是佛正答观音菩萨的化他行愿。观音行、是以一心三智,观十界音,令无量苦,一时解脱,即已成就的利他妙行。善应、必具有自在神力,能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而无违。诸方所,即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其行可谓广大。弘誓深如海,即度生的广大誓愿,深如大海。历劫不思议、虽经历不可思议的尘沙大劫,而不休息,其愿可谓深远。七八两句,是举观音菩萨的自修行愿,侍多千亿佛,是菩萨由于过去常随佛学,辅宣佛化,侍奉诸佛,既已多到千亿,积行自必殊胜。发大清净愿,是所发大愿,惟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清净无杂。末四句、举要言之,故云略说。观音菩萨有感必应,是由众生的身口意三业为能感,闻观音之名号,口必称念,见观音之身像,身必xx,心意必常忆念,身口意三业,皆不空过,菩萨随感而应,能灭诸有苦,即三界内之苦因苦果,三界九地,谓之九有、及二十五有,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就能消灭你们世间所有的苦因苦果,了脱生死轮回。一、总标已完。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今译)假使有人,兴起谋害你的心意,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只有仰仗念那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使火坑变成水池。或漂流大海之中,即将遭遇龙鱼和罗刹诸鬼吞食的大难,只有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波浪虽大,不能使你沉没。


  (浅解)这是别显游化方便,此前长行能救七难,今加六难,成十三难,以补长行之不足。前一颂为一、颂{dy}火难。假使被人谋害,推落大火坑,只要你能一心念观音圣号,仗菩萨的神力救护,那炽热的大火坑,就会变成清凉的大水池,得脱火难。后一颂为二、颂第二水难。巨海、即大海,或漂流大海,即将遭到被龙鱼和罗刹诸鬼吞食的大难,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波浪虽大,不能沉没,得脱水难。

  事证:一、救火难。续编第三章二节八、商述圣、沈阳海城县人,信佛恳切,每日念普门品三遍,十余年未曾间断。民国十八年,佣工抚顺千金寨炼铁厂,两人抬铁矿一筐,倒入大冶洪炉,忽失足堕炉中,自骇必死,炉高数丈,正堕下时,觉有人用手托出,放平地上,睁眼一看,果躺在平地,商起回家,众甚惊奇!此常念普门品,蒙救火难。

  二、救水难。续编第三章五节六、严能位,双目失明,信奉观音大士。民国三十四年春,由上海乘新平轮,去宁波,方出吴淞口约一小时,突遇险沉没,旅客与船员遭难者二千余人,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严随波漂流,惟一心念观音圣号,忽手触一板,即紧握依附,救生船闻警赶到,首被捞起。此危急时,知念圣号,蒙救水难之实证。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今译)设或有人,站在须弥山的{zg}峰,突被人所推,正堕落时,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就如太阳在虚空中悬住,不会堕落下去。或被恶人追逐,致堕落金刚山下,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不能损坏一根毫毛。


  (浅解)前一颂为三、加颂堕须弥难。须弥、意译为妙高,此峰在大海中,推堕必死,推者非怨即贼,既仗观音圣力救护,被推不堕,如日住空,推者既去,当如日还升,得脱堕须弥难。后一颂为四、加颂堕金刚山难。金刚山、石堕皆要成粉,而人被逐堕落,不损一毛,全仗大士慈力救护,得脱堕金刚山难。

  事证:续编第三章四节九、编者自记: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偕妻郑侣梅,由北平被逐脱险,三月十八日,由武昌乘运货空车回家,天雨疾驶,忽滑堕咸宁小岭高数丈之悬崖下,吾仍端坐车中,默念观音圣号未停,侣独不见,急大声疾呼,始寻声于车下救出。据云:车翻时倾出,似有人托放地上,车随翻身堕下,幸十轮支柱,得免死伤。车毁人安,均未损一毛,随搭军车返里。诚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之实证也。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今译)或遇怨贼围绕,各拿刀枪,要加杀害,仗念观音圣号的慈力救护,使他们都即生起慈悲的心,不忍杀害。或遭受冤狱,被国王判处极刑大难的痛苦,当执行死刑,将要寿命终结的时候,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使刽子手所拿的刀,即一段一段的断坏,不能杀害。


  (浅解)前一颂为五、超颂第七怨贼难。怨贼执刀绕害,无可逃避,全仗念观音圣号的慈力感化,使即化暴为仁,皆恶念息而慈心起,不忍杀害,得脱怨贼之难。后一颂为六、追颂第四刀杖难。王难、即遭国王判处死刑的大难,临砍头时,全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使刽子手所拿的刀,即段段断坏,不能杀害,得免刀杖之难。

  事证一、救怨贼难。续篇第二章二节十一、沈载传、中年信佛,尤敬信观音菩萨。抗战时;任某师参谋长,穿便衣,乘自行车,赴泰兴古溪查访时,途遇两日兵,指为国特,各举枪相向,欲加杀害,而言语不通,无从申辩,惟默念观音圣号,恳求救护,忽一敌军官至,互语片刻,向沈注视后,挥手令去。此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之实证也。

  二、救刀杖难。新编观音灵感录第二篇一六页:元魏孙敬德,尝造观音像,日夕敬礼。后为贼牵累下狱,忽梦一僧,令诵观音经千遍,临刑、刀自折为三段、颈肤不伤。三易其刀,三折如故,丞相奏请免死。此念彼观音力,刀即段段坏之实证也。



郑重声明:资讯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今译浅解中_爱莲华步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