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卡胶卷的故事- 喜园| 乔海燕的博客| 博联社
 

                 莱卡胶卷的故事

    xx期间,停课闹革命。我们学校有几个同学,整天百无聊赖,几个人便商量寻些偷鸡摸狗之事。其中有我们班的一位说,我知道有一家报社,办公室有进口照相机。

    这几个同学一听,觉得不错,事情虽然龌龊,东西倒挺有品位。几个人商议停当,趁着月黑风高,悄悄xx摸进报社,潜入办公室。撬开一间办公室,又连着撬了几张桌子,没有看见相机,倒是有不少胶卷。

    几个人暗中商量,不能白跑路,胶卷就胶卷吧,好歹是个东西。每人抓了若干,将自己兜塞满,悄悄溜走。

    第二天早上,报社记者上班,发现办公室被盗。一查,丢了几十个"莱卡"胶卷,马上报警。

    七十年代,照相机拍照用胶卷,常用的胶卷有两种,一种规格135,类似现在电影胶片尺寸,一卷大概三十张左右,直接卷在一个金属卷轴上。还有一种规格是120,四方底片,嵌在一卷遮光的纸卷里,卷在一个木头卷轴上,每卷12张。当时私人有相机的寥寥无几,商店里出售的胶卷也都是国产。这次报社被盗的"莱卡"胶卷,是从德国进口(那时候叫民主德国,就是东德),xx新闻单位使用,市面根本没有卖。

    公安局接到报警,又了解到"莱卡"胶卷的情况,马上布置开来,通知全市照相馆,只要有来冲洗"莱卡"胶卷,一律登记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上报公安机关。

    几个傻小子半夜作案,得了不少胶卷,第二天便找了台相机出去拍照。那天上午阳光很好,祖国大好河山,xx壮丽场景,人民欢天喜地,统统收入镜头。拍完,已近中午,几个人兴冲冲走进一家照相馆,要冲洗胶片。

    照相馆的人一看,天上掉下来几个贼,兴高采烈的议论刚才拍照。便好生安慰他们,鼓励有加,扯了一阵,估计几位傻哥们已经xx没有防范意识,便要登记。我们班的这位同学自告奋勇,留下公安局破案需要的全部证据。

    后果可想而知。当天下午,公安出动,先逮住这个登记姓名者。在押送回公安局的路上,这位同学便全部交待。结果,公安掉转车头,一鼓作气,将同学们一网打尽。

    本来,几个中学生盗窃,行为虽然恶劣,毕竟没有造成恶果,教育一番,最多劳教十天半个月,就会放出来。但是,这几个同学仗着自己是干部子女,有点身份,加之社会上打砸抢抄成风,拿你几个破胶卷是看得起你!根本没有把看守所当回事。进去后便大吵大闹,不把看守放在眼里,在栅栏里面恶言相加,出了栅栏便动手动脚。

    那时候,正是"一打三反"火候上,公安一商量,便准备把几个无法无天的小子游街示众。就是捆起来,放在大卡车上,后面站着几个解放军战士,按着胳膊,叫大家看。这是很丢人的事。几个同学家长事先得知,心急如焚,便四处托人说情。其中有一个家长,吃错了药,居然央告公安,孩子已经知罪了,又没有造成损失,能否不游?公安坚决驳回。家长又说,能否叫孩子他姐姐代为游街,以保脸面?公安将家长言论上报,到了省里{zg}领导那里,{zg}领导勃然大怒,混账父母,如此昏愦,还是我党干部!随即批示,父母连同孩子一块游街。

    游街完毕,几个同学重新押回监狱。他们仍不思悔改,每日闹事。一个同学最为大胆,骂人最毒,出手最狠,{zh1},居然企图越狱。当看守力图阻止时,这小子会摔跤,一个"大背",将一名看守撂出去几米远,肾脏破裂。公安大怒,将他判了死刑,而且立即执行。

    这一下,大家都傻啦!

    临刑前{yt},公安准许家里人来探望。判死刑同学的母亲来监狱看望,哭哭啼啼。这位同学隔着栅栏,呸!——啐了他母亲满脸,恨恨的说,我从五岁就开始偷家里钱,偷东西,你不管我,落到今天下场......

    这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前几天,在网上看见文强获刑后的感言。真假且不论,"感言"中有一则小故事:

    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说一个小孩子在外面偷了一根针,拿回家后,那孩子的母亲不但不责备,还说那孩子聪明。那孩子被他母亲宠坏了,惯坏了,长大后成了个罪犯。等到他犯案要被砍头那{yt},他恳请他母亲{zh1}喂他一次奶。结果他把他母亲的奶头给咬掉了,说他恨他母亲当年不管教他,导致他{zh1}被砍头。

    文强由此感言:现在我的头也快被砍了,我该去咬谁的奶头?

    我想起这几个同学,虽说年代不同了,怎么事情还是一样呢?


6 条 关于 "莱卡胶卷的故事" 的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莱卡胶卷的故事- 喜园| 乔海燕的博客| 博联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