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21-25) 赖茂功_nzjx_新浪博客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一)
  为什么集邮?集邮有什么意义?集邮的目的是什么?我国早期集邮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各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在集邮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观点也不可能一致。而集邮团体中的骨干分子对上述问题的理论,对发展新成员影响甚大,它关系到集邮团体能否蓬勃发展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集邮团体的评价。
  在中华邮票会成立初期,该会主要成员对集邮的看法,主要有3种:一是周今觉的“集邮高尚论和增值论”;二是袁寒云的“弧芳自赏自娱自乐论”;三是张景盂的。“集邮乐趣兴智怡情论”。三者皆言之有理,其中也有些共同之处。但各人侧重点不同,也就各自成章,自成体系了。
  周今觉在1926年7月应邀,在上海开洛电台发表集邮演说时曾讲道:“集邮是{wz}娱乐消遣的勾当”,是“游艺{zw},王之游艺”,也就是集邮是{wz}的嗜好。此说把集邮抬到如此“高尚”,使一般平民百姓望而却步。此说无意中道出,集邮人至少应是王孙贵族豪绅名流之辈,一般大众可望不可即,亦无力入伍矣。周今觉又说:“集邮乃投资储蓄的性质,若是票子买得合宜,五年一小长,十年一大长,有进无退的。”这就是说集邮是可以赚钱的。此说相当有吸引力;也有些人由此走上集邮之路。但事实是许多人集邮多年,花了不少钱和精力,到头来并未赚到什么钱。怀着赚钱目的而集邮的人,当他的目的无法达到时,他就中途放弃集邮了。
  袁寒云在1927年4月撰写的《说邮》文中曾说:“盖人之集邮,或待善价而求沽,或将争雄于坫坛,或矜奇炫异,或夸富斗豪,若予则仅求自善者存之,赏心悦目,聊以自娱,不拘泥于其贵贱多寡也。斯趋舍不同,而境亦殊矣”。袁寒云的“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论”博得了一些人的赞赏。此说重在集邮的动机,轻于目的。如何“自赏自乐”?有何意义?能达何目的?其意未尽,认同者亦不多矣!
  张景盂是中华邮票会第9号会员,苏州邮商,该会成立时曾被推选为评议员。他在1926年冬撰写的《集邮之乐趣》一文中,对集邮的意义、性质、目的作了详细的阐述,不仅得到一般集邮者的好评,还得到公众的认可。
  张景盂写道:“搜集邮票,最有趣味,因其富于美育性质,易动人好。故欧美人士,竞喜集之,以作遣兴消愁之助,兼收参证观摩之益”。
  “集邮之趣,人初不知之,殊不知此事为最文雅{zg}尚之娱乐,断不可以儿戏视之。”。
  “集邮之事,与文化、史学、艺术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故较乏好骨董者,更饶兴趣,且不必耗巨额之金钱,已可获得种种学问上之利益,不若古玩之定重价搜求,而徒供鉴赏而已也。”
  “集邮为普及之娱乐品,如文学家、法律家、医学家、科学家等,于神疲思倦之时,将所藏邮票流连把玩,即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至劳动界人士,工作余暇,倘能偶一展示,亦可以乐此不倦。盖其图案色泽,各擅五花八门之妙,殊足引人入胜也;且集邮之举,无妨正业。吾人于公余之暇,藉此消遣,不啻与良朋友相对,其乐可胜道哉。”
   “或有喜在球场击球者,当百脉沸张汗珠透体之时,苟将邮票披览之,即可以心泰神舒,气安体适;”“集邮之风,苏俄最甚。元首卿相,贩夫走卒,凡稍具常识者,无不嗜之,固不特备娱乐而已,且有利益可获也。”
  “集邮固不必过事消费,如古董家之搜集中国古磁、东方毛织之类定须重价以求也。且邮票本为微细之物,携带极便,虽不若名画法书之可以装潢悬挂,然苟聚之成册,偶一展玩,则审其图案之精美,考其发行之原因,亦几如山xx上,应接不暇。悦性怡情,斯乐决非庸俗所能知也。”“搜集邮票,又可增进史学知识,盖自十九世纪以降,各国大事,恒可于邮票图案上窥见一斑。不若古玩之仅供赏鉴,无甚学问上之利益也。苟吾人于邮票图案,每种详考其用意,而附记其事实,定能成一巨帙,为史乘别开生面之著述,并卷有益,其乐何如。”
  “总之搜集邮票,与搜集古钱,虽同嗜好,然一则仅有把玩鉴赏之乐,一则又可于知识界上获益不少,且如各处之风土山川,不能遍历游览。搜集邮票后,察其所绘之图案,藉此可当卧游。惟吾人于搜集之初,宜定其范围,苟过于奢求,易生欲望。凡事皆宜适可而止,自能乐在其中。否则贪多务得,宁非大悖集邮之本旨,尚何趣味之足云哉。”
  张景盂的《集邮之乐趣》一稿,全文约2500字,以上仅摘其主要部分。张景盂对集邮的意义作了透彻全面的介绍,是一篇宣传集邮的佳作。但与周今觉的集邮演说各持一端,相差甚远。可是,张氏的文稿投给周今觉会长,周今觉还是决定发表,刊登在《邮乘》第二卷第四期(1926年12月30日出版),并以“寄闲”之名,附上编后语:“景盂君此篇之旨趣,与周今觉君在开洛公司之演说,相反而实相成。盖景盂君为初步集邮者说法,今觉君则为已成之集邮家,更进一步而言之也。得今觉君之言,邮学之道乃尊;得景盂君之言,邮学之效乃广。吾愿一般人士,略节其饮博嬉游之贵,而从事于集邮,不必夸多斗富,而自然乐在其中。行见全国流行,寝成风俗,东亚邮运,有不日见昌大者,吾不信也。寄闲附识。”由此可知,周今觉会长也已认识到普及集邮知识,宣传集邮意义对发展中国集邮的必要性。但是,中华邮票会的会刊,不论是《邮乘》、《邮学月刊》或是《邮典》,均很少刊登明白易懂、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普及集邮的文章,而是大量登载研究古票的文稿,开口“大龙”、“万寿”,闭口“红印花”、“商埠票”。使初集邮者望而生畏,却步不前乃至改弦更张。就此而言,也是中华邮票会发展缓慢的症结之一。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二)
  张景盂(1891-1945)比周今觉小15岁,却比周今觉阜10年开始集邮。周今觉1923年秋开始集邮时,张景盂经营的五洲邮票社已开业8年矣。该社在张景盂逝世后仍由子女继续营业至1966年,前后达50年。五洲邮票社是我国开办时间较早、营业时间最长的xx邮票商社。
  张景盂,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出生于书香之家,终生以邮为业。在经营邮票买卖的同时,热心宣传集邮知识,提倡集邮普及,关心支持集邮团体活动,在中国集邮界深有影响,颇得集邮家好评。陈志川曾写道:“君弱冠喜交游,与朋辈书翰往返无虚日。坐是渐与邮票为缘,爱好之心日笃,每得书柬,辄小心翼翼,揭剥其邮票,贮积以供赏玩。但揭剥之品,无论如何小心,终难免于揭薄、缺角、破裂、折齿,初不知其足以损邮票之声价也。厥后读沪报,见征求交换邮票广告,跫然而喜。自是同志日多,邮识日广。中华民国四年冬(实为1915年1月1日,笔者注)即创设五洲邮票社于吴门,为早期国内邮商中经营有道而规模备具者之先锋。今日有盛名之集邮家,其集邮之始,发轫于五洲邮票社者,实繁有徒,然则君之有功于集邮界,不待言矣。君诗书传家,温文儒雅如秀士,而持筹握算,亦复兼长,盖奇人也。尝编《集邮须知》、《邮苑珍闻》、《标准中西地名对照表》等书,对初集邮者具有启发之功效”。 (见《国粹邮刊》第11期,1942年12月15日出版)。
  署名“邮鸣”者写道:“回顾张景盂先生生平,对集邮之提倡,不遗余力,自民国甲寅创办五洲邮票社,对集邮之宣传遍达全球。手编之《集邮须知》……等书,更博得大众之佳评,集邮之风所以有今日之盛,亦当归功于先生极力提倡也。” 《国粹邮刊》第39期,1945年10月10日出版)。张景盂对中华邮票会十分热心,积极参加会务活动,但周今觉会长却不以为然,没把张景盂放在眼里。1925年7月11日,中华邮票会在上海成立时,与会者仅十来人。其中即有来自苏州的,正当而立之年的张景盂。据1927年编印的中华邮票会会员录载,名列前10名的会员如下:
  1号,空缺,但写明“此{dy}名暂时悬留,待将来有大功绩于本会者,即以此奉赠”。2号陈复祥;3号周今觉;4号张承惠;5号李辉堂;6号袁醴波;7号谭蓉圃;8号朱世杰;9号张景盂;10号柴冠群;1l号卢赋梅。以上10人,前7人在上海,后3人来自苏州,按地域说,中华邮票会是上海与苏州两地集邮者的联合团体;按集邮者身份讲,自署邮商者有李辉堂,张景盂、卢赋梅3人;朱世杰则自署集邮家兼邮商;其余6人则自署集邮家,所以中华邮票会也可说是集邮家与邮商的联合组织。
  《会务报告》载:“7月11日,在文监师路会所,开成立大会,是日适值阴雨,而会员仍复济济,且有自外埠来者多人。”此外埠来者即指张、柴、卢3人也。会上,3人均被推选为评议。《会务报告》又载:“9月6日为本会年会之期,是日风狂雨猛,而会员仍复冒雨而至,且有自苏州来者。”风狂雨猛之日由苏州赴上海参加聚会,张景盂等人对中华邮票会的热情可见一斑。
  1925年10月1日,会刊《邮乘》创刊,张景盂即在创刊号刊登中英文广告:“苏州、五洲邮票社广告,蔡汇河头三十八号,卖品目录,函索即寄,International Stamp Co.38 TSAI WAI HUTOW,Soochow.China.”同时该刊还发表了张景盂撰写的《各国航空邮票谈》,向集邮者介绍了中国、美国、挪威、乌拉圭、瑞典、希腊、法兰西、芬兰及爱沙尼亚等国发行的航空,邮票,其他各国之航空消息等。因该文较长,延至第二期才登完。此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世界各国航空邮票的文章。
  张景盂热心提倡集邮普及活动,经营大众集邮者喜欢的各国邮票,包括各种袋票、信销票等,乐于编写宣传集邮、介绍邮票知识的文章,并积极参加邮会活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周今觉会长热衷于搜集珍邮罕品和珍邮研究,并不把张景盂等人放在心上。
  1926年1月3日,中华邮票会召开的本年{dy}次常务会通过决议:“添设董事会,取消评议员名目,凡董事以常川居住本埠会员为限。”不及半年,周会长即把苏州张景盂等3人排除于邮会职员之外。周今觉不愿与苏州邮人合作共事,与他个人成见有关。周今觉在该年3月1日出版的《邮乘》第二卷{dy}号《编辑苦言》一文中写道:“亿本会初次选举职员时,外埠竟有少数会员不加谅解,为会长一席,尚发生小小暗潮。余尔时忍笑不禁,笑其以小人之心测君子,其见解等于乌鸫腐鼠之吓也。若其人早知为会长者其吃苦如此,其赔钱如彼,恐虽三跪九叩以请,亦必唾不顾而去也。一年之后,有能悯余之劳,代余之职,使余得卸肩以去者乎,馨香祷祝俟之矣。”
  在选举会长时,张景盂等苏州邮人略有议论,周今觉竟耿耿于怀,其心胸狭隘可见一斑矣!张景盂撰写的《集邮之乐趣》在《邮乘》二卷四号刊出后,该刊再未刊出张景盂的其他文章。
  苏州邮人对周会长的“忍笑不禁”并不在意。1926年5月8日,卢赋梅赴中华邮票会,向会员分赠自编自印的《中国邮票汇编》,1927年张景盂编撰的《集邮须知》以五洲邮票社名义出版。该书32开本白报纸印,50余页,是我国早期集邮者的大众读物。该书对邮票的搜集方法,纪念邮票之历史,各种邮票图案之原由,各国币制变化,以及集邮史之遗闻趣事,初集邮者各项必要之知识等均有综合叙述。内容广泛且语多简赅,该书很受集邮者欢迎,曾多次再版。《集邮须知》作为我国{dy}本中文集邮入门参考书,曾对我国集邮者产生过广泛的启迪作用。
  中华邮票会未能团结象张景盂一类热心普及集邮活动的邮商,并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三)

  中国早期的集邮团体重视成员之间的邮票交换活动,把邮票交换列入集邮团体必备的、不可少的日常活动项目之一。认为会员之间的邮票交换活动不仅能互通有无,还能增进会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集邮团体的凝聚力。
      早在1912年,外籍集邮者在上海成立的上海邮票会,就设有邮票交换部及交换部主任一人,负责会内的邮票交换事宜。
     
  1922年成立的中国人最早的集邮团体——神州邮票研究会也设有邮票交换部,并推举陈复祥为交换部主任,还制定了邮票交换办法。其具体交换办法以《交换邮票者注意》为标题,印刷在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特制的贴票簿上。其注意事项共计10则,原文如下:
      “一、凡委托交换之邮票,不论零张、整套,均须用此簿贴之;
      二、此簿中所贴之邮票,祈用暗记记之,以免混乱;
      三、票之实价,注于票之上端,如遇有特点者,望注于票下;
     
  四、本部之设,原为辅助会员求应搜集便利起见,互相交换系抱以货易货之主义,第恐交换时双方出入难免有贵贱多寡参差之憾,故以金钱为交换之代价,此乃一时权宜之计,与普通xx营业者迥然不同,故有邮票委托交换者,定价务须从廉,以合本会宗旨;
      五、每本内所贴之票价值至少须五元以上,每一邮票之价值至少一角,过于普通者请勿贴入;
      六、簿内所印之虚线,系备寄出时按线折迭,邮票切勿贴于线上;
      七、下列姓名、页数等项务望填明;
      八、揭取邮票后,即于原处签名盖章为凭;
      九、所取邮票若干,价值几何,请于簿后空白栏内详注,以便结算;
      十、簿内邮票若非决要者不准移动。”
     
  第七项所指项目为:委托者姓名、住址、簿内贴有邮票几页、共贴邮票若干张、总共价详几何、年月日等。另外还加盖“簿内之邮票不准在会外出售”字样。
     
  1925年7月11日成立中华邮票会时,未设交换部。至该年12月6日召开第四次常会,始有人提议创设邮票交换部,并推举李辉堂为交换部主任。为此,李辉堂认真制定了交换章程。不知何种原因,《中华邮票会交换章程》迟至1927年2月才由董事会审定通过。
  该章程共计21条,分买方、卖方两部分。与神州邮票研究会的交换章程相比,已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其具体细则已定得相当详细。鉴于该章程是我国早期集邮团体活动的重要规则之一,笔者照录如下。
      “中华邮票会交换章程
      买方:(共计14则)
      1.看票xx于本会会员,经董事会之许可者;
     
  2.会员欲看票者,须将详细姓名、住址、会员证号数,并保证人之姓名住址亲写函告交换部主任,请求看票。凡会员人会之介绍人,不负一切金钱之责任,故须由本会董事认可之会员或商号,另加保证,俾负一切责任;
      3.会员经一次之请求而许可看票者,以后即继续有效。其有半途不愿意继续者,须通知交换部主任停止传递;
      4.看票会员有迁移住址及稍长时期之他出者,须速即通知交换部主任;
     
  5.会员收到交换部邮票后,先须注意下列各项:(甲)交换簿之册数与通知单上所载者符否?(乙)揭去邮票之空位,皆曾经会员签名或盖章否?(丙)如发现不符见空位未曾签名等情,须立即通知交换部主任,并向寄票来之上手会员追究,非彻底查明后,切勿将交换簿寄出,如隐匿不报,即须代负责任;此为最宜注意之事;
      6.各票如非购定者,切勿取下;
      7.购定之票,取下后,其所留空白地位皆须签名或盖章,自己取自己之票亦同;
      8.交换簿上签名或盖章,xx于看票会员,其名列于通知单上者;
      9.每本簿内所取之票数、银数及取者之姓名,皆须填入簿之封面空白处;
      10.邮票购定后,票款须立即寄与交换部主任;
      11.交换簿看过后,须签名于附在交换簿内之通知单上,并填明收到及寄出之月日;
      12.附于交换簿内有印就之空白明信片,须填写一张,寄与交换部主任;
     
  13.交换簿看过后,即须寄与通知单上所指定之次一会员,除假期外,不得逾四十八小时,否则每日须罚洋一元。如经数次之不能送达,须将交换簿寄与交换部主任,并声明理由;
      14.会员有不遵以上手续及规则办理,而致交换部受各种损失者,须负赔偿之责。
      卖方:(共计7则)
      1.凡本会会员有邮票出售者,皆可委托本部代,惟非会员之票,须由会员转托;
      2.本部交换簿,每月约轮寄会员一次或二次,会员委托代售各票,{zh0}于每月二十五日以前,送至交换主任处,以便下月一日寄出;
     
  3.委托本部代售之票,无论为会员或非会员,皆须粘贴于本部所备之交换簿上。该簿每一会员可得一二本,多取则须每本付洋五分。非会员之票,须另贴之,不可与会员之票加入一册,并须于簿面注明“非会员票”;
      4.票价须用上海通用银元,以英文数目字注于票之上端;
      5.凡寄与交换部之簿,其邮票价目等非得主任之允许者,皆不准改易;
      6.伪票及破票,皆须于票之下端注明伪票未注明者,察出须罚洋五角;
      7.佣金:凡会员之票,本部取百分之五,非会员之票,取百分之十,未售去者不取。
      交换部主任  李辉堂
      通讯处:上海北河南路桃源坊P字二百号。”
     
  李辉堂制定的邮票交换规则是建立在会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邮票交换簿为载体;以交换部主任为中心;以轮流互寄的方法沟通会员有无需缺,使缺票会员可从容选择所需之票,并先取票而后付款。使余票会员不必上市便可售出复品,这在邮票商业尚不发达时期,无疑受到集邮团体成员的欢迎。可是此交换规则手续繁琐,在时间上受邮递速度、会员闲暇时间等限制;在交换邮票品种和数量上受交换簿制约,且会员诚实程度参差不齐,其处罚办法并不易实行,所以,邮票交换规则尽管制订得十分周密,但在实际操作中,交换双方都感到诸多不便,不如到邮商店摊选购或出售,不仅宽松自由,且可议价还价,随意挑选。因此,中华邮票会会员之间的邮票交换活动并不那么活跃,参加的人数有限,影响也不大。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四)
     
  中华邮票会在1926年1月3日召开的该年首次常务会上议定要改组“领导班子”,即“添设董事会,……凡董事以常年居住本埠之会员为限,并可选举外国人二名。”此选外国人为董事一节,乃是周今觉、李辉堂等人被推选为有外籍人的集邮团体——上海邮票会董事的回报。但此议迟而未决,或许是外籍集邮家不愿接受,或众会员反对此举。至该年9月26日召开的{dy}次年会,经选举产生的6名董事仍全是中国人。在会刊《邮乘》二卷四期插页中,刊出了“董事部全体造像”及职务分工:周今觉,会长兼出版部主任;张棣村,中文书记兼会计部主任;叶颂蕃,英文书记;陈复祥,拍卖部主任;袁醴波,藏书部主任;李辉堂,交换部主任。上述6人,前5人均是集邮家,仅李辉堂一人自署邮商。不少xx邮商均未能入选,而李辉堂却能独占一席,可见李辉堂在周今觉会长眼中非同一般。
     
  李辉堂(1869-1943,英文名H.T.Lee)比周今觉年长9岁,集邮起步却比周今觉早30年,在上海集邮界威信颇高,有中国邮商元老之称。朱世杰曾撰《老邮商李辉堂略传》,对李氏评价甚高,其文曰:“吾国邮商前辈中资格最老者,当推李辉堂君。君粤籍,现高龄已六十有九,清末时,卜居云南路会乐里,现寓居北江西路桃源坊一O五号。余在四十年前已与君订交为邮友,过从甚密。其次有陈绍周及冯兴记二君,亦粤籍,均设肆在北四川路,惟范围较小。所谓吾国邮商创自粤人,言不虚也。陈君已逝世,而冯君亦回粤不知所终,独李君健在。八一三后,炮火隆隆中,一度抱恙甚剧,同好闻之甚忧。余即亲访慰问,兹则早巳恢复健康矣。李君在逊清时代,本供职玛立逊洋行,为建筑打样,交友广阔,西友居多,因斯时集邮者皆为西人。而国人对于此道,极为幼稚,除胡乱粘贴杂邮外,一无研究,何谓邮学,更非所知,对于国邮尤为漠然。李君有高足二,为冯荣龄与庄梁立二君,在寓所习练建筑图样,兼习邮艺。满师后,见邮业有发展期望,遂弃旧业而专致力于邮。冯君设肆四川路宁波路口,惜在一二八后去世。庄君设肆虹口,与绘慈禧万寿票图案之法人地维拉君之夫人稔。按夫人珍藏名贵华邮颇丰,庄君为之经手贩售,获利亦丰。工部局西人德根及施开甲二君,亦为庄之主顾。后庄君介绍施与夫人直接交易,珍品成交甚多。施君深感之,乃介绍庄于工部局打样处供职以报之。”
   (载《邮典》{dy}卷第二期)
     
  李辉堂如何恋上集邮,而后又成为邮商,陈志川在其《国粹邮刊》中有较详记述:“李辉堂,粤之四会人,县在三水县西北,位于北江支流龙江水与绥江会流处,产乳柑,甚xx,堪与新会之橙相伯仲。君年七岁,随父经商于沪。其翌年海关邮政开始,发行一次大龙票。越十九年,连续发行红印花加盖票及日本石印票,是时君年二十七,司绘图事于玛礼逊洋行,每星期六辄乘自由车出游。一日遇西人名杜比(Dobie)者,车损停路侧,君下车为之修理,乃同游张氏味莼园。杜比询所业,君以告。杜遽探怀出示国邮若干枚,问能以此相惠否。君言此废物也,得之易,何不可,约期而别。君归检字篓,一一剪裁贮藏,如期与之,其人大喜,酬以饼干糖果之属,并奉十金为媵,谦辞者再,乃受之。君至是始知向视为废物者,固西人之所珍视也。无何,君亦开始集邮,且于报章登收买“人头”广告,一时传为笑柄。尝托美客邮局中稔友留意变体,得二元复盖一全张,计百枚。今西商年鉴每枚标价英金三十余镑,君当年售价不逮甚远,每言及,犹有余慨。君轶事,赓伯先生志之甚详,散见新光杂志《无尽藏室邮话》及本刊《邮海沧桑录》中,兹但略述其一鳞半爪云尔。”
   (载《国粹邮刊》第九期)
     
  张赓伯在《邮海沧桑录》中写道:“李氏得风气之先,早年为打样师,后专营邮业。先后经营,垂五十年,珍品经手虽多,惟平时对于邮票不喜加以研究,票品到手辄尽。自信力太强,亦为后来营业不振之原因。二十余年前,鲁意师摩拍卖,每有一老者道貌岸然,手御钻戒,口衔雪茄,据前排坐,每遇罕贵票,辄与碧眼儿竟购甚力。某次与一西人争购临时中立一角六分、五角票两枚,出价高于市值一倍以上。此时国人高等集邮家颇少,人均为之注目。时余方弱冠,求学沪滨,亦时至鲁意师摩拍购廉价西票,见此老者,亦以为奇,私询于人,始知即老邮商李辉堂也。”
     
  李氏经手邮票珍品虽多,但自己很少保留。1922年,棉加义的中国邮集在鲁意师摩洋行分期拍卖,李氏拍得红印花小字当一元新票一枚,万寿大样票三枚。“小一元”后归霍雪侯所有,三样票被收入周今觉邮集。
     
  《邮乘》{dy}卷第二期,“珍品披露”专页曾刊出周今觉珍藏的“1922年美国在华客邮二元复盖票四方连”珂罗版影印图样,此四方连就是从李辉堂手中购得的。
     
  1927年,袁寒云购得名贵的布许邮集,是由李辉堂介绍成交的。在《寒云日记》中曾多次提及:“(1927年2月)十九日,李辉堂来,邀过布许家观邮券。”“(3月)初五日,李辉堂来,邀至布许处观邮券,有佳品甚多,索值四千元,署约而返。”“十四日,雨中偕辉堂访布许,商邮集事。予先返,辉堂、布许携邮册继至,遂以册归予,值四千金,珍券累累:最罕贵者有汉口、南京临时中立用过者全七八枚。福州中立欠资全六枚。二元宫门倒印、四分暂作三分倒盖、海关加盖四分及一角棕色两倒盖、伦敦加盖四分倒盖等品,或久已名著,或未见谱录,皆希世品也……”该年袁寒云还从李辉堂手中购得不少国邮名贵票。
   《寒云日记》载:“(二月)二十六日,辉堂来。为予以三百元易得中华三分券暂作二分倒盖一品。厥券存世者不逾二十枚,亦奇宝也。”  
  “二十八日,辉堂来,以光复、共和纪念券两全部贻我。”“(三月)十二日,辉堂以新行限吉黑贴用邮券全部见让。”“(四月)二十五日,辉堂为余求得限新省贴用新票,已销印者全部,值七十元。”“(五月)初八日,辉堂携示临时中立中华民国二分邮券一品,联一残函,乃元年三月二十日自汉口寄往上海者,其文字与他品无殊,惟华民二字相离较狭,人遂疑为伪,或恐别有此版式,若万寿券大字加盖之有长短距离然,不得遽目为伪且邮印真确无疑,非作伪者所能办。厥品海内仅存二枚,一归今觉,一即此也。”“十二日,耀宗、辉堂来,为余易得清红印花暂作二分邮商倒盖一品,其上钤卦形邮印,值七十元。”“十五日,辉堂为余以一百九十元易得珍邮二品:一海关{dy}次阔边五分新券;一红印花加盖当五元新券。”
     
  李辉堂热心奔走于集邮家之间,为集邮家提供票品,很受集邮家欢迎。中华邮票会的会员都乐于与这位交换部主任交往,李辉堂对中华邮票会做出了不少贡献。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五)
     
  我国早期集邮团体成员之间,邮票需互通有无,拾遗补缺,其方法除传阅邮票交换簿外,还有邮票拍卖。一般情况下,低中档的邮票可入邮票交换簿,在会员之间互相传阅选购,而xx珍罕邮票则交拍卖会竞购,几乎所有的邮票会都热衷于邮票拍卖活动。
     
  中华邮票会一贯重视邮票拍卖活动。1925年12月6日召开的第四次常会上,即提议创设拍卖部,以陈复祥为主任。在1926年4月4日,于银行俱乐部召开的该年第四次常会上开始试办邮票拍卖,据《会务报告》载:“拍卖罕贵邮票甚多,内有会长送来一部分重复品,皆寻常拍卖场所难遇见者。外埠亦有多人来函委托代拍。盖拍卖目录于会期前一星期寄出,外埠会员若通信限价,委托代拍某种邮票,尽来得及也。”此后,该年5月8日、6月6日、10月24日、12月19日常会皆有拍卖,其后两次,先后拍卖120余号、100余号。当年的上海邮票会,会员多是富有的西方侨民,拍卖出价,比他处为高,所以每次拍卖成绩甚佳。而中华邮票会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与会者购买力较低,所以拍卖成绩远不如上海邮票会。周今觉会长对此感触颇深,曾屡次为文在会刊发表,认为一个是热气腾腾,一个是毫无生气,深佩上海会团结力之佳,而叹国人无合群之力。
     
  拍卖成绩除与参拍会众的购买力关系重大外,其邮识水平、鉴别能力也很有关系,缺其三项则买不起、不识宝、不敢买矣。此外,严谨的拍卖规则、良好的环境气氛、正确无误的拍卖目录、公正无私和口语准确的拍卖主持人都会直接影响拍卖效果。中华邮票会试办时期的邮票拍卖,还没有制定拍卖规则。其拍卖办法主要是参考鲁意师摩洋行和上海邮票会的拍卖办法。为规范拍卖程序,提高拍卖成绩,中华邮票会董事会于1927年2月制订了拍卖部章程,并印刷公布执行。这是我国集邮团体制定的最早的成文的邮票拍卖章程,现照录如下:
      中华邮票会拍卖部章程
  “本会为鼓助会员兴趣起见,除有特别事故外每逢会期,举行拍卖一次,特订简章数则如下:
      买方
      一、凡为本会会员,或非会员,在拍卖时,俱可当场拍购。外埠会员不能到会者,可委托拍卖部主任代购。
      二、凡购买者,本会概不取佣。惟外埠会员委托购买者,则来往邮费等,俱须由购者自理。
      三、本会每次拍卖,备有目录。本埠会员连开会通告一同发出。外埠会员须向本会书记处函索,并附回信邮资。
      四、拍卖时,每号价目起码一角,以后递加,亦以一角起码,逾—元,则须二元递加,
      五、拍卖时,购者须将邮票当场取去,并将款项付清。
      六、拍卖时二人同时出价相同者,由主任处理,不得争执。
      七、拍定之票,不论价之低昂,不能反悔,或重拍等情。
      八、拍卖票之真伪,本会概不负责,惟本会董事会,推举有经验之主任主持之,当尽力鉴别选择,以期伪品不得参入。
      九、拍定之票,如与说明书不符者,可以退回;
      卖方
      一、凡为本会会员,或非会员,有邮票愿付本部拍卖者,俱可交本部主任。
      二、本部拍卖之票,不论自购或售出,俱须抽取佣金,照售价百分之五。非会员者倍之,惟每枚价值在五十元以上者,则佣金减半。
     
  三、凡付本部拍卖之票,须每号贴于一清洁之纸上,并用墨水笔注明英文说明,说明须使人明了,不可太长。号码由主任编列。说明与票不符者,须退回本人。
      四、凡破损及伪票,皆须说明,否则伪票察出,须罚每枚大洋五角,泫款充本会经费。
      五、凡付本部代拍卖之票,每号价值须在一角以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21-25) 赖茂功_nzjx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