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技术在提升广播节目质量中的应用
《今传媒》供稿 文/肖利英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进入21世纪,通信、网络设备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产业格局与竞争手段新的变革。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进程严重地冲击着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同时大大提升了广播电视的运行速度,也为广播电视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机遇。

  广播作为一个老牌新闻媒体,有着曾经的辉煌,也曾改变过许多人的生活。但进入信息时代,广播单一的表现形式,已使得其成为排在电视、报纸后的弱势媒体。

  作为地处西北的市级广播电台,如何向发达地区的电台学习、如何开发和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提升广播“作为”水平,是我们近几年来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充分运用现代通讯设备及高科技产品,提升广播传输手段,开办新形式的广播节目,将广播迅速、准确的特点发挥到{zd0},同时在节目内容的贴近性、参与性上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新闻发生与播出同步进行,使新闻现场感呈现在听众面前,增加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吸引力。

  一、固定电话拉进直播间,增强节目贴近性、参与性

  固定电话的安装和覆盖在现代通信中应用最为广范,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家庭最普遍的通讯工具和方式。固定电话信号稳定、号码{wy},可以通过中继线进行一号多机功能。2001年安康人民广播电台成功的将一个号码、三部电话引入直播间,同年开办了“蓝色星光下”、“幸运897”、“市民热线”等一系列热线节目,并在2005年开办“行风热线”节目,直接将听众的需要、听众的投诉、听众的声音接进直播间,让听众在节目中与主持人交流、与嘉宾交流,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能通过节目直接或间接了解自己的权利、解决自己的投诉与纠纷。整个交流、投诉过程全程直播,受到全市人民的监督,也同时使得相关部门{dy}时间了解到投诉问题。热线节目的开通,极大地丰富了广播节目的表现方式与运行模式,同时也拉近了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广播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距离,真正将广播节目的贴近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电话采访机的推出,可以不需要直接走近被采访对象,而对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并将交流或采访对象的回答同步录音,给原本平淡的采访报道增加大量的采访录音,使得采访报道更加深动,稿件更加生动真实。

  固定电话进入直播间,为广播电视的节目拓展了新的表现方式与类型。同时,电话籍合器与电话回传设备的使用和利用,使用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完成现场直播。从而大力减少户外活动直播的人力、设备的使用,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也使得现场直播不再受到距离、地域、地形的局限,从而使得广播直播现场走的更远。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广播电台连续7天每天与全国其他6个地市广播电台通过电话将两地市电台节目同时接进直播间,进行三台六名主持人连线直播,将安康的龙舟节与安康旅游文化传达到全国各地。
  虽然电话声音的质量相对于直播间设备信号的质量要差一些,但是由它开展的一系列参与性节目,大大丰富了广播的内容。如今,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收听主持人的声音,更多的人想听到自己或者主持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声音。这样,电话不仅改变节目的表现方式,增加了参与性,同时也让广播更加的真实、更加的贴近生活。

  二、移动通讯的广泛使用,随时随地报道新闻,参与节目

  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广播记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非常方便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同步报道。许多电台对新闻节目采用直播的方式,只要把现场记者的电话接到直播间就可以了,没有技术难度,成本低、反应快。这一点使广播在对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广播新闻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这种优势,加大对事件性新闻现场同步报道的力度。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2005年10月,安康突发特大洪灾,新闻记者分赴汉江各段、城区各部,随时对洪水的进展进行了连续性的现场报道,使听众随时能了解到汉江洪水的{zx1}情况,还对防汛办、抢险xx、受灾群众、城区住户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并多次与省台联线把安康灾情告诉全省人民,当时安康电台的报道在安康的媒体中以最快、最准、{zx1}的新闻消息成功地报道了整个洪灾的全过程,为当地人民群众、境外群众了解灾情,为受灾群众快速撤离,为灾后救助和生产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洪灾期间的一个晚上,广播电台的导播间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是东坝一栋三层小楼上的五名被困群众打来的,由于时处夜晚、洪水面积广,营救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这些受困人员,而洪水还要继续上涨,被困人员岌岌可危,当他们感到获救无望的时候,忽然听到防汛喇叭正在播放安康人民广播电台的汛情通报,于是他们抱着{zh1}的希望拨动了电台直播热线。电话接进了直播间,营救人员从现场防汛广播中听到了被困人员的情况,及时赶到了被困地点,成功解救了受困人员。

  2005年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综合频率”的每个整点开办“安康xxx”新闻播报类节目,该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外出跑街的形式利用移动电话现场播报新闻,{dy}时间将安康各地发生的各类事件告诉给全市人民。并有大量的汽车驾驶员、学生、普通老百姓用自己手中的电话,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通过自己的语言告诉给全市人民。广播以其无线发射、无线覆盖,不受设备、地点的限制的特点,在灾难发生时无疑将成为一个临时指挥所,加上无线通信设备的运用,使广大听众成为广播的一员,广播的触角伸得更广,更加有效地发现灾难,为灾难的解决赢得宝贵的时间。

  三、拓展广播阵地,打造看的见的广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快速度发展,网络正逐步成为新兴的新闻传播载体,并有挑战传统媒体的趋势。广播面临更大的挑战,是被网络击倒还是利用网络做强做大。安康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一个市级台,坚定地选择了利用网络资源,做强做大广播,打造一个看的见的安康广播。

  2004年计算机网络{dy}次走进安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首先开通短信平台,将风靡全球的短信引入节目,听众可以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手机、小灵通、网络等编辑短信给主持人,表达自己的心声和需求。2006年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开办自己的网站,开辟BBS网上论坛,通过论坛听众可以在网上与主持人交流、点歌,并可以在网络上对安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节目进行评论;2007年又开通网上直播,安康听众可以在全国各地收听到安康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网上直播开通后,经常有安康听众从杭州、上海、天津、深圳等打来电话参与节目,并有一个西宁的听众在网上收听到节目后,给主持人写信,表达自己对其的喜爱和鼓励。

  网络的开通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的覆盖范围,并将只能听的广播变成文字让听众看见,而在下一步,运用摄影、摄像技术实现视频直播,让听众通过网络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的直播节目。网络延伸的不光是节目,更加延伸了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听众不再只能在节目时间与主持人交流,在节目之外也可以通过网站、BBS与主持人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让广播深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应该说,广播快的优势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与手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影响也超过了安康的其他媒体。广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平民化的思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在贴近性、鲜活性、参与性上做文章,发挥广播快速、准确的优势。只有这样广播才能走得更广更新。

  (安康人民广播电台)


郑重声明:资讯 【通讯技术在提升广播节目质量中的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