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后回味"刷盘子读书"(2)建国后中国一直是作为一个国际角色意义上的被压迫者。而内部又被当权者划分成2个层次,城里人和乡下人。通过剪刀差发展工业,农业人口在这里又充当了被压迫者角色。虽然这样对帮着打天下农民兄弟不公平,但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的处境,别说找个国外小弟了骑了,能花钱雇一个就不错了,一不小心还养了几条疯狗。当时的当权者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至少坚持了一点——勤工俭学,不能永远做刷盘子的角色。在做了10来年勤工俭学后,俺们心高气傲的老大可能是一时糊涂,撂了挑子和BOSS翻脸了。当时的处境比较艰难,一方面没有了打工收入,另一方面原来的BOSS有些恼羞成怒,关系紧张。虽然那几年,他老人家比较关注起自己的地位问题,但也没忘了给中国物色下一个(批)雇主。老大去了后,继承者比较关心普通群众的生活质量,想改善生活就要增加收入,这是作为家里的农民兄弟已经混得不容易了,还是要从外部想办法,接着就开始大量承揽刷盘子的业务,但慢慢的学业荒废了好多。。。。。。累死累活干了20多年后,发现人均GDP才1000刀,离人家动辄好几w的标准还差的老远,走血汗工厂致富的道路是看不到尽头了。 GDP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关于2经济学博士吃屎的笑话,看过笑过也不以为然。刚才翻了一下GDP的计算方法,那个笑话还是很贴切的: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里的总消费应该是按照交易价格计算的,而不是按照交易物的内在价值,GDP就是靠价格堆上去的。如果发展经济盯着GDP难免会一叶障目,房地产就是推高GDP的一个有力武器,垄断地位的权力资本控制着生活必需品,房地产价格被人为的操纵,GDP的数字马上就上去了。 从国家的口号,可以看出高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记得多久前,一个主要的口号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估计当时是看了表面经济数据,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60以上,没有分析内在的原因,所以就做了这个错误的决策。大力发展3产必然忽视了基础工业的建设,重工业转产消费品,医疗、教育都当成服务业推向市场,甚至xx都开始经商,“服务性行业”发展的也红红火火。20{zh1}10年,多少基础工业倒闭、产业工人下岗,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保持在%2一下,个别地区青少年入学率竟然出现倒退,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病.......这种政策的恶劣影响到现在还在。近期的口号反映出高层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建立城乡居民保障体系、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我觉得这两者是众多口号中最应优先贯彻的。实施品牌战略,培育能够从国外抢钱的优势工业,国家的发展不能再靠剪刀差,内部的经济流动只能造就不平等,财富的积累最终要靠从外部吸取,让印度、越南和其他亚非拉国家去干刷盘子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分配掠夺来的财富,当国民生活有了保障后,消费自然就活跃起来了,那时候,以个人消费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会发展趋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