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来源
译者
图1:生物荧光
埃迪斯维德(Edith Widder)是佛罗里达州海洋研究和保护委员会(the Ocean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成员,她说:“开阔海域几乎没有藏身之地,因此很多动物进化出这种本领——白天躲在海洋深处,晚上浮上被夜幕笼罩的水面觅食。这意味着它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黑暗中度过。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生物荧光对它们非常有益,例如帮助他们发现食物和寻找交配对象、挫败食肉动物,或者只是照亮前进的道路。” 图2:水母发出光波 科学家认为,黑伞水母(一种深海最常见的水母,上图中的生物即为黑伞水母)发光的理由多种多样。维德说:“如果你不小心撞到它,它身体下方的片状垂悬物会释放出生物荧光粒子,它利用生物荧光分散入侵者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你不断干扰刺激它,它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光波。”这种光展秀的目的是吸引它附近的其他动物的注意,但这些动物中有些可能会靠近水母,并捕食它,给它带来麻烦。 图3:水母真实的外表 在这张图片里,黑伞水母呈铁锈一样的橙黄色,并非铁蓝色,而这可能才是黑伞水母的真身。大部分发荧光的海洋生物经过进化,都会发出蓝色荧光,据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蓝光在海水里的传播速度比其他颜色的光更快。维德说:“如果你曾在水下睁开眼睛,你会明白海水就像一个过滤器,它把几乎所有红光、橙色光和绿光都排除在外。”这意味着发出蓝光会对它们吸引配偶和觅食产生很大帮助。她说:“琵琶鱼拥有一个内置生物荧光诱体,一些动物具有内置‘手电筒’,有助于它们在黑暗中看清周围环境。” 图4:从内向外发出荧光的珊瑚 维德表示,这种深海竹珊瑚发出蓝光的原因是个难解之谜。对其他海洋生物来说,Keratoisis flexibilis(一种珊瑚的名称)的生物荧光可能是个警告,这种珊瑚的刺上覆盖着令人讨厌的黏液,科学家认为这种黏液可能有毒。维德表示,跟一些毒蛙的鲜艳颜色一样,“荧光可能是一种警告手段,告诉潜在的入侵者‘不要打扰我,否则会让你好看。’” 图5:外表发光的珊瑚 为了捕捉到竹珊瑚和其他生物体发出的光,维德利用一台高清和超灵敏黑白摄像机进行拍摄。然后她根据光学多道光谱仪进行测量得出的色彩信息,把该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变成彩色。 图7:忽明忽暗的磷海鞘
自然合成的发光化合物,为乌贼、磷虾、无鳞黑龙虾和深海水母等生物在海下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zx1}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尽管一项有关生物荧光的研究最近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其实还非常有限。该论文对近来有关生物荧光的好处、它的进化和动、植物产xx光物质的多种方式进行了论述。该报告发表在7日的《科学》杂志上,它得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80%的生物都能产生荧光。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这个竹珊瑚上尖尖的刺非常显眼。伊迪丝维德决定通过这项{zx1}研究得到的其他自然光照片,展示人眼中这些发光动物看起来的样子,但是在黑暗的深海,这并不是一项易于完成的任务。她解释说,这是因为大部分彩色摄像机的灵敏度还不够高,无法捕捉到黑暗的深海里那些荧光动物发出的微弱光线。
关掉光源后,海洋被囊类动物磷海鞘(Pyrosoma atlanticum)身上发出蓝色光点。据科学家估计,与动物和xx相比,这种发出荧光的动物至少进行了40次进化。此外,一系列发光化学物质都是夜光生物产生的。维德表示,“我们考虑到眼睛”在动物进化史中“进行了多次进化,但它们都是基于一种化学物质,即视网膜紫质进行的进化”。
事实上海洋生物是以很多不同方式进化出荧光能力,这强调了荧光在深海生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说:“对很多具有这一特征的生物来说,形成这种能力所面临的选择性压力可能非常高。”
原文链接:"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01123/10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