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所学到的汽车知识
班级:汽运5班 姓名:谭丁开
经过对《机械基础》 一年多的学习我也学到一些关于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下面我就配气机构、转向机构、汽车上的复合材料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工作循环和点火次序,适时地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纯净空气或空气与燃油的混合气及时地进入气缸,废气及时地排出。按气门的布置位置分为侧置气门式和顶置气门式。侧置式的气门布置在气缸的一侧,使燃烧室结构不紧凑,热量损失大,气道比较曲折,进气流通阻力大,从而使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变差。目前这种布置形式已被淘汰。
按凸轮抽布置位置分为上置凸轮轴、中置凸轮轴和下置凸轮轴三种。
下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将凸轮轴布置在曲轴箱上,由曲轴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这种结构布置的主要优点是凸轮轴离曲轴较近,可用齿轮驱动,传动简单。但是,存在零件较多、传动链长、系统弹性变形大、影响配气准确性等缺点。
中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将凸轮轴布置在曲轴箱上。与下置凸轮轴相比,省去了推杆,由凸轮轴经过挺柱直接驱动摇臂,减小了气门传动机构的往复运动质量,适应更高速的发动机。
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将凸轮轴直接布置在气缸盖上,直接通过摇臂或凸轮来推动气门的开启和关闭。这种传动机构没有推杆等运动件,系统往复运动构件的质量大大减小,非常适合现代的高速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
根据顶置气门凸轴的轮个数分为单顶置凸轮轴(SOHC)和双顶置凸轮轴(DOHC)两种。单顶置凸轮轴仅用一根凸轮轴同时驱动进、排气门简单,布置紧凑。双顶置凸轮轴驱动由两根凸轮轴分别驱动进、排气门。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凸轮通过摇臂驱动气门;另一种是凸轮直接驱动气门,这种双凸轮轴布置有利于增加气门数目,提高进排气效率,提高发动机转速,是现代高速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主要形式。
齿轮传动:凸轮轴下置、中置的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齿轮传动。一般从曲轴到凸轮轴间的传动只需一对正时齿轮,必要时可加装中间齿轮。为了平稳,减小噪声。正时齿轮多用斜齿轮。也有采用夹布胶木制造,以减小噪声。为了装配时保证配气相位的正确,齿轮上都有正时记号,装配时必须按要求对齐。
链传动:链传动多用在凸轮轴顶置的配气机构中。为使链条在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张力而不至于脱落,一般装有导链板和张紧轮等。这种传动的优点是布置容易,若传动距离较远时,还可用两级链传动。缺点是,结构质量及噪声较大,链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不易得到保证。
齿带传动:现代高速发动机广泛采用齿形带传动 齿形带用氯丁橡胶制成,中间夹有玻璃纤维和尼龙织物,以增加强度。齿带的张力可以由张紧轮进行调整。这种传动方式可以减小噪声,减少机构质量和降低成本。
传统发动机都采用每缸两气门(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充气性能,应尽量加大气门的直径,但由于气缸的限制,气门的直径不能超过气缸直径的一半。当每缸采用四气门时,气门的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名气门排成两列,由一根凸轮轴通过T形驱动杆同时驱动。另一种是同名气门排成一列,这种结构在组织进气涡流、保证排气门及缸盖热负荷均匀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但一般需要两根凸轮轴,结构较复。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下面是一些复合材料的运用。
铝基复合材料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热疲劳性能好,但在汽车上的应用受到价格及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目前,铝基复合材料在连杆、活塞、气缸体内孔、制动盘、制动钳和传动轴管等零件上的试验或使用显示出了{zy1}的性能,,如本田公司开发成功的由不?钢丝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连杆比钢制连杆降重30%,对1.2L的汽油发动机可提高燃料经济性5%;采用激冷铝合金粉末与SiC粉末(重量百分数2%)混合并挤压成棒材,用此棒材经锻造成型的活塞因强度高可降重20%,发动机功率大幅度提高;用铝基复合材料强化活塞头部而取消{dy}道环槽的奥氏体铸铁镶块可降重20%;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比铸铁制动盘降重50%。
镁合金
镁的密度约为铝的2/3,在实际应用的金属中是最轻的。镁合金的吸振能力强、切削性能好、金属模铸造性能好,很适合制造汽车零件。
镁合金大部分以压铸件的形式在汽车上应用,镁压铸件的生产效率比铝高30%~50%。新开发的无孔压铸法(Pore Free Diecast)可生产出没有气孔且可热处理的镁压铸件。
镁铸件在汽车上使用最早的实例是车轮轮辋。在汽车上试用或应用镁合金的实例还有离合器壳体、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固定支架、仪表板骨架、座椅、转向柱部件、转向盘轮芯、变速箱壳体、发动机悬置、气缸盖和气缸盖罩盖等。与传统的锌制转向柱上支架相比,镁制件降重65%;与传统的钢制转向轮芯相比,镁制件降重45%,;与全铝气缸盖相比,镁制件降重30%;与传统的钢制冲压焊接结构制动踏板支架相比,整体的镁铸件降重40%,同时其刚性也得以改善。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有进展,以SiC颗粒为增强体,采用液态搅拌技术得到的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且生产成本较低。在AZ91合金中加入25%的SiC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比基体合金拉伸强度提高23%,屈服强度提高47%,弹性模量提高72%。
钛合金
钛的密度为4.5g/cm3,具有比强度高、高温强度高和耐腐蚀等优点。由于钛的价格昂贵,至今只见在赛车和个别豪华车上少量应用。尽管如此,对钛合金在汽车上应用的试验研究工作却不少。例如用α+β系钛合金制造的发动机连杆,强度相当于45钢调质的水平,而重量可以降低30%;β系钛合金(Ti-13V-11Cr-3Al等)经强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强度可达2000MPa,可用来制造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气门等,与拉伸强度为2100MPa的高强度钢相比,钛弹簧可降重20%。
钛合金应用的{zd0}阻力来自其高价格,丰田中央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成本较低的钛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Ti-6Al-4V合金为基体,以TiB为增强体,用粉末冶金法生产,已在发动机连杆上应用。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1)转向操纵机构 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2)转向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3)转向传动机构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 按转向能源的不同,转向系统可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 就目前汽车上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和我能看到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一种是 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2)一种是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另外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一、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1、机械式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一般由液压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体、V型传动皮带、储油罐等部件构成。 2、无论车是否转向,这套系统都要工作,而且在大转向车速较低时,需要液压泵输出更大的功率以获得比较大的助力。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可以回忆一下:开这样的车,尤其时低速转弯的时候,觉得方向比较沉,发动机也比较费力气。又由于液压泵的压力很大,也比较容易损害助力系统。 还有,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由液压泵及管路和油缸组成,为保持压力,不论是否需要转向助力,系统总要处于工作状态,能耗较高,这也是耗资源的一个原因所在。 一般经济型轿车使用机械液压助力系统的比较多。 二、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主要构件:储油罐、助力转向控制单元、电动泵、转向机、助力转向传感器等,其中助力转向控制单元和电动泵是一个整体结构。 2、工作原理:电子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克服了传统的液压转向助力系统的缺点。它所采用的液压泵不再靠发动机皮带直接驱动,而是采用一个电动泵,它所有的工作的状态都是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等信号计算出的最理想状态。简单地说,在低速大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驱动电子液压泵以高速运转输出较大功率,使驾驶员打方向省力;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液压控制单元驱动电子液压泵以较低的速度运转,在不至于影响高速打转向的需要同时,节省一部分发动机功率。 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1、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动力转向。EPS的构成,不同的车尽管结构部件不一样,但大体是雷同。一般是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畜电池电源所构成。 2、主要工作原理:汽车在转向时,转矩(转向)传感器会“感觉”到转向盘的力矩和拟转动的方向,这些信号会通过数据总线发给电子控制单元,电控单元会根据传动力矩、拟转的方向等数据信号,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从而电动机就会根据具体的需要输出相应大小的转动力矩,从而产生了助力转向。如果不转向,则本套系统就不工作,处于standby(休眠)状态等待调用。由于电动电动助力转向的工作特性,你会感觉到开这样的车,方向感更好,高速时更稳,俗话说方向不发飘。又由于它不转向时不工作,所以,也多少程度上节省了能源。一般xx轿车使用这样的助力转向系统的比较多。
相关的主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