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中国物通网官方博客- 中国物通网- 和讯博客
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原创 2010-04-27 15:15:56]   
 

文章来源:中国物通网 

经过对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发展分析,发现中国粮食产量将连创新高,连续多年增产,粮食物流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粮食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

首先即是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的起步阶段(1949~1978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计划收购;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等,均xx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基本没有自主经营的空间,商流环节众多。

第二阶段是农产品物流市场化的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1年),自由产销的新兴批发市场逐渐取代了国营、合作社商业的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而成为主要物流通道;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建设粮食立体自动仓库,农产品运输出现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和联合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的迅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通过农户加运销企业、公司加农户加保险、公司加合作社等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1998年至今,第三方物流成为主导型模式。

我国粮食运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运输方式来看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主要承担从收纳库到终端库的粮食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铁路粮食运输在发达国家仍占有较高的比重。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粮站库到收纳库之间的粮食运输。水路运输,主要承担由中转库向终端库集并的粮食运输和出口粮食的运输。

不过值得xx的一点就是,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发展很快,集装箱运输与火车相比,优势在于装卸粮食方便,可实行“门到门”的服务,集装箱运输就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效保护粮食品质。集中垄断的格局,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垄断主要品种粮食的收购;粮食收购实际上形成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中的买方垄断。粮食很大程度上受国有粮食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支配。中国粮食物流水平低,基础设施差,自动化程度低,交易方式落后,运输方式现代化和衔接配套不足。物流成本高,我国粮食流通企业以高过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包装损耗严重,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以塑料编织袋占据粮食包装市场,卸船、装车、叠堆等作业造成很大的困难;物流网络不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其仓库、厂、站、点布局比较分散、规模较小,粮源和生产能力配置不合理。

粮食运输发展的一些趋势如下:

信息化:大型粮食经营企业将进行信息化改造,添置必要的软硬件设备,逐步形成信息主导型的粮食运输、调拨、加工、批发配送物流体系。

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

标准化:将实施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实现粮食物流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交换、品质检测、商品编码、市场交易的标准化。

 

中国的粮食流通形成“中粮西送”与“南进北出”的格局,即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小麦、稻米等流向西部地区,南部沿诲地区进口部分饲用粮、北方地区出口部分食用、饲用粮与中西部地区出口优质杂粮。以大型粮库作为小型零散的公路和水运粮食集散地;通过铁路、水运和海运将粮食运往目的地进行销售或储藏。目前粮食进出口企业的主体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油进出口企业垄断经营;由于粮食关系重大,这种垄断在入世后并未发生变化。由于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均价30%以上,中国粮食目前自给率达95%,对进口依赖度保持在5%左右。而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进口数量限制;2008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3000吨吨,2010~2020年期间中国粮食的进口量将保持在年均3000~3500万吨的水平。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中国物通网官方博客- 中国物通网-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