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伯斯特和《没有欢乐的街》_花信风_新浪博客


    二十年年代的德国电影,可谓流派纷呈。表现主义电影首当其冲,之后又有若干流派演进。其中有一个流派叫“新客观派”。奥地利导演乔治·派伯斯特被认为是德国默片时期“新客观派”(即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包括《没有欢乐的街》、《一个灵魂的秘密》、《三分钱歌剧》、《同志之谊》、《弃妇日记》和《潘多拉的魔盒》。其中,《一个灵魂的秘密》、《三分钱歌剧》、《弃妇日记》和《潘多拉的魔盒》都曾出过D,毕竟,德国电影,CC和尤里卡及内地文艺中青年对此一向都是情有独钟的。但是,派伯斯特真正的“新客观派”最xx的电影代表作《没有欢乐的街》却从而在市面上见过。“英皇”近日制作了此片的德二双碟收藏版DVD,可谓造福碟友。

 

《没有欢乐的街》以战后的维也纳为背景,影片拍摄于1925年。在派伯斯特拍摄《没有欢乐的街》的同时,德国导演杜邦拍摄了《杂耍场》(1925),兰普雷希特导演了《无权者》(1926)。其中,派伯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则是这三部被称作“街头电影”的影片中最杰出的一部,他并没有超越《卡里加里博士》和《最卑贱的人》的室内拍摄的创作原则,影片中找不到任何在自然外景中拍摄的场面。但是,却象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中指出的那样:这部影片和表现主义以及室内剧所表现的狭小世界相反,一开始就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使人们从那些受表现主义影响的摄影棚布景中,{dy}次看到了在那个年代对于整个欧洲都十分熟悉的景象,衣衫褴褛的家庭主妇们在肉铺前面排着长队,通货膨胀使很多人陷于贫困。影片还以一个贫困的议员的女儿沦为娟妓,从而反映出战后欧洲的一个社会阶层的破产和没落。派伯斯特真正地使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社会政治和道德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他的影片被当时的人们评价为:派伯斯特并不希望观众看了他的影片之后说“这部影片有多好看”,而是希望他们看过之后说“这部影片有多真实”。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构成了富于现实主义色彩的新德国电影学派的萌芽,而这个学派因当时德国电影的危机而夭折。有人则称这些影片是“新客观派”作品。派伯斯特所倡导的“街头电影”,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他们使用摄影棚,是趋向社会现实,而不是趋向人物内心;他们使用移动摄影,是作为表现社会的客观手段,而不是人为的主观经验。因此,在电影史上,曾不止克拉考尔—个人把街头电影,特别是派伯斯特的影片称其为“新客观派”。可以说,从《卡里加里博士》到街头电影,20年代德国电影的美学探索,越来越趋于现实性和社会性。
  
  

当时,随着战后经济危机年代的过去,德国政治、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导致德国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产生新的变革。战前盛行的表现主义所带有的不安定的氛围与社会背景不相吻合,新客观派主张客观、详尽、真实地再现现实。尽管这样的提法是有问题的,但对于一直局限在摄影棚内的传统德国电影来说,这无疑带来了新的变化。导演与编剧威利·哈斯在改编中有意压缩了原作中谋杀、侦破等戏剧性的因素,而加重了社会性的描述,并将贫富两种社会阶层进行鲜明的对比。影片突破了表现主义和室内剧电影所表现的狭小世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导演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致入微,对时代和气氛表现得也很逼真。

 

影片改变自奥地利作家胡果·贝陶尔的同名小说,故事讲的是一战后的维也纳,在一条名叫麦尔修的街道,好色的肉铺老板不卖给排了一早的人,而偷偷把肉卖给几个讨他欢心的轻浮女郎;声名狼藉的旅馆老板娘格莱弗以旅馆为幌子暗中做着拉皮条的生意;退休的前朝官员鲁姆弗特因为听信投机商的谣言而套进了全部积蓄,而女儿也刚失业,为了维生,他们不得不把房间出租给一个年轻的美军少尉戴维斯,但鲁姆弗特一直介怀于他是战时敌国的人。而鲁姆弗特的大女儿格雷特却与戴维斯相爱。终于因为误会,鲁姆弗特强迫戴维斯退租。但这样他们全家再次陷入困境,格雷特不得不求助于格莱弗,而后者却要求她做xx。鲁姆弗特偶然间发现这件事,十分惭愧,阻止了女儿,并找到了戴维斯。善良的人们也终于发出了愤怒的呐喊。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初出茅庐的葛丽泰·嘉宝去好莱坞之前参加拍摄的{zh1}一部欧洲电影。之后,嘉宝便与同乡导演斯蒂勒双双投奔米高梅了,改名嘉宝,开始了辉煌的好莱坞生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派伯斯特和《没有欢乐的街》_花信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