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四) - 中国职业病防治网

四、生产性噪声及危害
  (一)基本概念
  1.生产性噪声(productive noise)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
  2.声压(sound pressure)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产生的压力称声压。以符号P表示,单位为帕(Pa)。
  3.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为计算方便,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取对数值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以符号Lp表示,单位分贝(dB)。 Lp=20lgP/P0(dB)。
  4.响度级(loudness level)人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以1000Hz的声压级为基准,其它频率的声音强度均通过与基准音等响度比较,被测声音响度级的方值就等于与之等响的基准音的声压级值。
  5.A声级(A sound level)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国际上评价生产性噪声多用A声级。以dB(A)表示,可直接从声级计上读出。正常青年人的听阈声级是0dB(A)~10dB(A),平时语言交谈的声级一般在60dB(A)~70dB(A)。
  (二)生产性噪声的来源
  生产性噪声的分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
  1.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喷射器、锅炉排气放水、气笛等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 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不同,噪声又可分为连续性和间断性噪声。连续性噪声又可分为稳态性噪声(声压级波动小于5dB)和非稳态性噪声。后者中的脉冲性噪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级的变化大于40dB)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作用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听觉系统(特异性)危害和听觉外(非特异性)系统危害。
  1.听觉系统危害 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听觉系统首先受损,听力的损伤有一个从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的过程。
  (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根据变化程度不同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1)听觉适应 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A)~15dB(A),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2)听觉疲劳 指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dB(A)~30dB(A),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2){yj}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yj}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
  1)听力损伤 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噪声性耳聋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随着损伤程度加重,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同时语言频率(500Hz~2000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语言交谈能力出现障碍。
  (3)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同时伴有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xx丧失。
  2.听觉外系统危害 噪声还可引起听觉外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如易疲劳、xx、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也有人报道噪声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女工可出现月经失常,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下降。
  (四)噪声性耳聋的诊断
  噪声性耳聋属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其诊断的依据有:强噪声的职业接触史、耳鸣症状和自觉听力下降及电测听的听力下降资料、结合工作现场的卫生学资料、排除其它致聋原因(中耳炎、xx、老年聋、外伤等)。其分级
  1.听力损伤 高频纯音3kHz、4kHz、6kHz任一频率{yj}性听力下降≥30dB为听力损伤,列为观察对象。
  2.噪声性耳聋 语言频率500Hz、1kHz、2kHz {yj}性听力下降三者之平均值≥25dB为噪声性耳聋。其分级:听力下降25dB~40dB 为轻度耳聋;41dB~55dB为中度耳聋;56dB~70dB为重度耳聋; 71dB~90dB为严重度耳聋;>90dB为全聋。
  (五)噪声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1.强度和频谱特性 噪声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则危害大。
  2.接触时间和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的关系;缩短接触时间有利于减轻噪声的危害;持续接触方式的危害高于间断接触。
  3.噪声的性质 脉冲声的危害高于稳态声,窄频带噪声高于宽频带噪声。
  4.其他有害因素同时存在 有振动、高温、寒冷和毒物存在时加重危害。
  5.机体健康状况和个体敏感性 有听觉系统疾患者或对声音敏感的人,易受损害。
  6.个体防护 个人积极防护,配用防护耳罩、耳塞可有效减轻噪声危害。
  (六)噪声危害的控制
  1.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1980年我国公布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是A声级标准,以语言听力损伤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它系统的改变制订的。此标准规定:工人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每天8小时暴露),对暂时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可以放宽到90dB(A)。根据等能量原则,如果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可放宽3dB(A),但{zg}不能高于115dB(A)。
  2.xx、控制噪声源 是噪声危害控制的根本措施。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如无梭织布机、无声液压机的应用;将噪声源移到车间外;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摩擦和撞击;合理配置声源,避免高、低噪声源的混合配置。
  3.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如隔声防护林带、隔声室、隔声带、用吸声材料装修车间等措施。
  4.个人防护 对生产现场的噪声控制不理想或特殊情况下高噪声作业,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如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dB至40dB。
  5.健康监护 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如听觉系统疾患、xxxx系统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等。对在岗职工则进行定期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

郑重声明:资讯 【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四) - 中国职业病防治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