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球食品涨价时代_看长做短,乘势而为,复利是{zd0}黑马,资金是预期 ...

(以下专栏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撰稿 顾蔚

路透香港12月18日电--全球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代.最让人担忧的是,通胀已经从资本市场传导到了食品,而食品涨价又有可能引发连环涨价效应.谁是食品涨价的始作俑者?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能源消费最多的国家.前者因为推广乙醇汽油而大量消耗食品,後者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人从粮食生产者变成消费者.

中国猪肉涨价决不是偶然现象,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价格已经涨成甚麽样子了.本周一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已经超过了10美元/蒲式耳的心理关口.大豆的价格盘桓在34年来的{zg},而玉米的价格今年2月也创出了10来年的{zg}.

食品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世界那麽多的xx.在人们的记忆中,食品变得越来越便宜,占我们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从1974年到2005年,全球食品的实际价格下跌了四分之三.吃不饱肚子的困难时期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年轻一代中国人觉得食品是那麽便宜和充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商场因为卖xx油而挤死人的案子才变得那麽不寻常.中国方便面全面涨价是有原因的.自从今年春天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经翻了一倍,我们能够想像到的其他东西,比如牛奶和食用油,价格都位于历史高位.食品价格通胀相对更难对付,因为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未来5-10年内,高食品价格可能成为常态.

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是,伴随食品价格大涨价的,不是国际粮食歉收而是丰收.这些资源都用美元定价,美元的便宜是粮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中国和美国.

**粮食换牛肉和酒精**

瑞士信贷亚洲经济学家陶冬说:美国决定制成品的价格,中国决定大宗商品的价格.随着13亿中国人走向富裕,他们对牛肉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直线上升.1985年中国消费者平均一年吃20公斤肉,而现在翻了一倍多,达到50公斤.发达国家消费者流行多吃蛋白质,少吃淀粉类食品,这也推动了全球对肉制品的需求.每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粮食.全球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他们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中国8亿农民开始走进城市.青壮劳力进城,帮助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但乡下地没人种了.中国现在已经从粮食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过去几年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大买家,和决定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中国13亿人的胃口,未来中国新增需求有望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再创新高.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近期粮食价格的大涨,"罪魁祸首"还是乙醇燃料计划.美国今年的玉米产量中约有24%被转化成了乙醇,而去年这个比例只有14%.世界银行称,将一辆运动型车(SUV)油箱灌满生物燃料所用的粮食,够1个人吃上整整1年.

有经济学家判断说,粮食换乙醇是今年世界粮食涨价的主要原因.由于玉米有了新的用处而价格大涨,不少美国农民把原来用来种其他粮食的土地改种玉米,使得今年美国玉米收成比去年大增四分之一.美国是世界上{zd0}的玉米出口国,但现在它用来出口的数量,不及用来转化成乙醇的数额.

**赢家和输家**

地大物博的美国是世界上{zd0}的粮食出口国,而美国农民又是这一轮粮食大涨价的赢家.今年美国农业收入估计可以比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上升50%.其他农产品出口大国,比如印度和南非,也将从中受益;而日本,墨西哥和沙特等粮食进口国则会受损.

在中国,农民们终于可以有望因为农产品涨价而提高自身收入.城里人中,富人不会太在意食品价格的上涨,而穷人则首当其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粮食涨价的影响就越小.比如香港的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大陆,因为大陆食品在港面对其他竞争,因此加价幅度反而小过国内.

食品涨价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11年来{zg},而且食品通胀可能已经传到了制造行业.美国上周报出CPI增幅为两年来的{zg},这让准备继续减息的美联储感到左右为难.

70年代美国农产品价格连续涨了近10年,年涨幅高达8.2%.有农产品经济学家预期,未来5年世界农产品价格不会马上回落,很有可能继续以7.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5年,这远超过过去5年农产品价格2.3%的平均涨幅.通胀初期股市往往是涨的,但之後随着货币政策走向紧缩,开始下调.信贷危机对世界股市的威胁是暂时的,商品通胀则可能更值得投资人xx.(完)

--审校 黄鹭鸣



郑重声明:资讯 【迎接全球食品涨价时代_看长做短,乘势而为,复利是{zd0}黑马,资金是预期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