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xx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省某市(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1:30鸣枪开赛。图l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2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1~3题。
1.当运动员身影如图1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2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   
   A.12分钟      B.18分钟   C.30分钟      D.42分钟
3.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   
   A.1月8日     B.5月8日   C.8月8日     D.11月8日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3)”,回答4~5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4.图中{zd0}的山脉走向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
5.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          (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
   B.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C.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读“某区城气候类型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6.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更替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7.影响④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图5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8~10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8.该自然资源是指    (   
   A.湿地        B.油田       C.冰川      D.煤田
9.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
10.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
   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图6为“l915~2004年间我国某省人口金字塔的演变图”,读图回答11~12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1.图中四个人口金字塔圈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阶段男女性别比例较合理     
B.乙图阶段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C.丙图阶段5~1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zd0}    
D.丁图阶段劳动力短缺
    图7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15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3.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zd0}的是  (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14.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来源:]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15.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   
    A.农产品市场萎缩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图8)”,回答16~l8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6.1994年以后,日本产照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非洲
17.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951年到l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某地区地形图(图9)”,回答19~20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总体流向为自西向东            
B.甲河落差比乙河小    
C.p点到山顶的高度大约是300m        
D.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
20.该地讨、划修建~条运河连接甲、乙两河,在丙、丁两方案中最终选择了丁方案,其原因是    (   
    A.距离短,工程量小           B.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水自流
    C.地形平坦,利于施工         D.沿等高线修建,水流平缓利于航行
    读“我国已建和在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图10)”,回答21~22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21.关于图中四条高速铁路叙述正确的是(   
    A.如按同等级别建设,则京沪高铁单价{zd1}
 B.武广高铁位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C.郑西高铁连接了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
    D.石太高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山西煤炭外运
22.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A.郑西商铁一沿线多沼泽湿地
    B.郑西高铁一沿线地形复杂
    C.京沪高铁—沿线河湖众多
    D.京沪高铁一沿线耕地面积广大
读“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图11)”,回答23~24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23.从图示看    (   
    A.图①反映了石灰岩遭受侵蚀的过程
    B.图②反映了高原受外力堆积升高过程
    C.图③反映了“水”对地貌形成起重要作用
  D.图④阶段与“桂林山水”景观相吻合
24.该高原地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原因是   (   
    A.土层薄、植被少,蓄水能力弱         B.水田面积过大
    C.岩石裂隙发育,“漏水”严重         D.人口密集,用水量大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图12)”,回答25~26题。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25.关于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一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一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一水循环数量大,乙一水循环数量小
    C.甲一以春汛为主,乙一以夏汛为主
    D.甲一水系呈向心状,乙一水系呈放射状   
26.甲、乙两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A.夏季热量充足          B.劳动力价格较低
C.农业科技发达          D.机械化程度高

                                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图13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共15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4)”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5)”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                 ,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辱荒卿的演变过程                        
28.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东部某市的相关材料,卿答下面的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该市等高线地形图(图16)         材料二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图17)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材料三:该市气候资料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1)分析该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据材料分析,该市近q5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并分析其对该市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3)试分别分析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的区位条件。

 

29.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图18)”,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1)影响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该地区有利于敦煌壁画保存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                        
   (2)古丝绸之路从图中山脉东北麓经过的区位优势是             、               、                  
   (3)图中水电站的区位优势是                        、                       
   (4)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世界某区域及海水等温线图(图19)“,完成下列问题。(10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1)此图表示             (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甲地有世界xx的圣海伦斯活火山,其形成的原因是                            
   (2)图中大洋西部乙处的等温线比大洋东部丙处的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3)图中丁处为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窑”,试分析其原因                  
B.【城乡规划】读“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10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该城市早期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2)②~⑦处房价{zg}的是                   ,原因是                      
(3)目前,该城市火电厂布局是否合理        ,试简述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分析X区发展成为新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C.【旅游地理】图21是“四幅旅游资源示意图”,图21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1)图20中四幅景观图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             ,位于图21所示区域的有              (填字母)。
   (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试分析大桥建成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a图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xx的“旅游资源大省”,请简要分析该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D.【环境保护】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图22)'’,回答下列问题。(10分)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                       ,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来源:]
1.C  2.D  3.D  4.B  5.D  6.B  7.A  8.C  9.D  10.A  11.B  12.D  13.A  14.D  15.C  16.A  17.C  18.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BD  20.CD  21.AC  22.BD  23.CD  24.AC  25.AD  26.AB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共15分)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2分)
(2)草地(1分)  林地(1分)  雨热同期(季风气候);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2分,答3点给2分,答2点给1分) 
(3)河流交汇(1分)   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广阔;经济腹地大,水运便利(2分)  径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灾害)(1分)
(4)①不合理(1分)   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2分)  ②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2分)
28.(共12分)
(1)气温: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较差较大;降水: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集中夏季(4分)  
(2)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2分)   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3)化工产业区:有利条件:位于公路、铁路、河流附近,交通便利(1分)   不利条件: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大气污染较重;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1分)   高新技术区:有利条件:接近文化区,技术力量雄厚;接近风景区和湖泊,环境优美(1分)    不利条件:距交通线路较远(1分)
29.(共13分)
(1)地形(1分)   干旱(降水少)(1分)  
(2)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绿洲农业发达等(3分)
(3)落差大;流量大;靠近城市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4)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  工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交通便利(2分)   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等(2分)
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10分)
(1)1月(1分)  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由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撞挤,地壳活跃,岩浆沿裂缝上升,形成火山(2分)
(2)大洋西部M处是(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温差大;大洋东部是(阿拉斯加)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分离处,温差小(4分)
(3)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千岛寒流影响(3分)
B.[城乡规划] (10分)
(1)地形平坦;位于河口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2分)
(2)⑤(1分)  位于海滨,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2分)
(3)不合理(1分)  位于市区污染城区(1分)
(4)地价低廉;靠近新城镇,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3分)
C.【旅游地理】(10分)
(1)b (1分)  cd(全部答对得2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增加交通通达度,可进入性增强;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增加吸引力;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任答3点得3分)  
(3)旅游业投入少,是无烟工业;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任答4点给4分)
D.【环境保护】(10分)
(1)土壤侵蚀(2分)  
(2)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分)  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分)
(3)丙(1分)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每点1分,共3分)

  • (2010-04-01 07:24:08)
  • (2010-04-02 07:32:21)
  • (2010-04-05 18:33:30)
  • (2010-04-08 11:42:30)
  • (2010-04-13 07:28:15)
  • (2010-05-03 16:19:12)
  • (2010-05-03 17:20:25)
  • (2010-05-05 19:10:43)
  • (2010-05-05 19:50:39)
  • (2010-05-07 16:28:40)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江苏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