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三推进”强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2009年,荣昌县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坚持《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三条主线,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一、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工作进展积极。一是科学制定城乡规划。《荣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工作有序推进,正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批。通过《荣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及昌元、昌州等6个街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和规划图件,《荣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已上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公室。二是完善三级城乡规划体系。完成河包、清流、远觉、铜鼓等四镇总规修编工作,基本实现镇街总规修编全覆盖,提前两年完成市级新一轮镇街修编目标;全面推进“城中村”规划及改造工程;开展并完成峰高、广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广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三是编制试点镇街城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盘龙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双河街道试验区的统筹城乡规划编制;编制荣双示范片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开展并完成昌元、双河、盘龙、仁义等镇街5个城乡统筹示范推进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四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建立镇街城乡管理机构,确定了镇街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理顺镇街规划管理体制;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加大公示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研究县级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工作,启动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五是编制“村司合一”试点村发展规划。完善仁义瑶山村、河包转龙村、安富红庙村、铜鼓共和村等“村司合一”试点村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规划编制,同时在全县所有镇街各选择一个村(农村社区)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指导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二)继续完善镇街帮扶机制。一是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镇街完善城镇功能、发展产业和改善民生,其中500万元支持镇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500万元支持中部、北部经济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项目等;支持双河、盘龙试验区改革发展,逐步扩大试验区范围。二是继续推进联系镇街对口帮扶。坚持县级部门联系镇街机制,健全结对帮扶、基金帮扶、政策帮扶三项帮扶机制,建立“一帮一”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多方位加强对镇街帮扶。三是深化部门与联系镇街共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健全招商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将县级部门与其联系镇街的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挂钩,调动镇街和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全民招商。2009年,全县新签约项目294个,协议投资额256.5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9亿元。

(三)城市资源下乡有效促进当地发展。一是项目有效带动农民就业。示范项目通过工厂招聘、农业劳务承包、订单养殖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如包黑子食品产业示范项目共吸纳当地农民工500余人。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农民房屋拆旧建新,住农民新村,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资源下乡项目带动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进入企业就业等形式,促进农民纯收入增长20%以上,达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如重庆市盛春桉木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四是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积极打造县城老商圈、人民路商业步行街为城市核心金融和购物消费中心,引导重庆永立百货超市有限公司等连锁企业进驻村和农村社区设点。实施“双十工程”,加快构建农产品进城流通网络;实施农超对接,实施商务部的网上购销对接系统,组织我县特色产品网上销售。目前已上网对接的企业达16家,对接销售达3000万元。推进“双建工程”,引导百货、农资等xxxx建县级配送中心、村级便民店和村级信息服务点。发展以生态休闲、娱乐、农家美食为一体的“农家乐”,2009年创星级农家乐5个。五是切实做好家电(汽摩)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组织实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以及摩托车、电脑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下乡工作。引导家电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家电产品产量;引导销售企业建立完善农村家电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共备案销售网点367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8515台(件),实现销售金额5531.5万元;汽摩下乡8117台,实现销售金额4629万元。六是促进城乡假日消费。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在县城以及各镇街举行日常生活用品下乡、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多种形式促销活动,拉动城乡消费。 

(四)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一是加快规划改革。参照市级“四规叠合”试点区县作法,推进我县规划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国土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力争突破城乡二元困境。重庆市{dy}个镇级统筹城乡规划——盘龙试验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已发布。二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已完成县农委的大部制改革,县级部门大部制改革部门整合工作基本完成,领导人事调配已到位。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启动。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于2009年6月底前全部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前期工作已完成。四是推进镇街改革。实施“农村镇街人才队伍建设计划”,2009年选派69名大学生到镇街工作;组织选送59名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参加国民教育学历脱产培训学习;做好了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活动,对23名三支人员进行了对口联系和安排,组织了33名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镇街,100名镇街专业技术人员到村组,并建立制度加强三支人员的管理。加大财政对村组织办公运转经费保障,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

二、推进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一)为农民工办实事进展顺利。一是坚持农民工回流返乡动态监测制度。2009年,我县返乡创业总户数3218户,返乡创业总人数3771人,返乡创业吸纳劳动力就业人数3.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26.96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9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8个。二是有序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就业。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今年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1386人,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工转移就业。三是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开通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把县重点打造名校荣昌初中、棠香小学确立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主城区中小学共接收2220名农民工子女入学。四是加快市级和县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在板桥工业园区建设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在河包、盘龙镇建立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积极协调创业园区水、电、气等能源问题,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与业务指导;发挥担保公司作用,缓解农民工创业资金问题。

(二)以城乡均等为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切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撤并峰高街道荣教完小、铜鼓镇龙家冲村小等5所边远、薄弱学校;撤销生源较少的益民子弟校初中部和长山中学;将双河中学、吴家职业中学普高部并入永荣中学、仁义中学,把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调整为4所。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68个项目,将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等进行整合,提高投入效益。继续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饮奶工程,为全县6万多名农村小学生(含在园幼儿)每周免费提供2次牛奶,从今年9月起增加为3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免费体检工程;开通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程,建立荣昌县解困助学专项资金,帮助52名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学生。二是启动医疗卫生改革和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免疫规划工程、母婴保健服务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监测工程。制定完善《荣昌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范了医疗资源布局。加强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管理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荣昌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村卫生室合医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确定在场镇所在地以外的每个行政村和农村社区选择一所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卫生室建设合医信息管理系统,全县共安装新农合村级网点204个点。完善全县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拟新建规范化卫生室121个,建成9个村卫生室。全县企事业单位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健康教育室并配置相应设备。三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建成8个镇街基层服务点,配置投影仪、卫星接收器等设施。加强荣隆等6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启动19个镇街电影院(厅)建设。实施援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将健身器材安装到盘龙镇、河包镇。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2009年,农村(社区)放映1793场,观众达36.9万人次。

(三)社保改革加快步伐。一是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增长明显。2009年,我县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累计达29.8万人次,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分别达4.57、5.41、0.16、4.84、1.11万人,农民工养老保险新增3430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公正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日益显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已完成,即将启动。二是加强了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在重点企业实施“一卡双派五保险”,对外出农民工开展“一签双建”工程,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农民工活动等形式解决农民工需求,维护农民工权益。三是进一步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009年,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达60.46万人,实际参合率为93.35%;强化网络建设,实现渝西川东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卡在此区域内通用。四是征地农转非人员和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受理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1.38万人,受理新征地3800人,受理超龄人员参加养老保险8349人,已审核完毕,对被征地农民社保实现全覆盖。五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全面提高。降低住院职工报销起付线,报账比例提高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报销率为73%;特殊病种范围扩大,在渝西地区率先实现与市级统筹区xx接轨;调整公务员补助政策及起付线,调高大额补充医疗保险至26万元。调整新农合医疗补偿方案,提高其补偿比例,执行门诊统筹制度,2009年,参合群众平均住院补偿比例为44.6%,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率为69.07 %,二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率为36.7%。

三、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

(一)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力度加大。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力度进一步加大。设立县、镇街、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县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中心为县农委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各镇街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在镇街农业服务中心挂牌,并逐步在全县45个村(社区)推广设立农村土地流转站。逐步实现土地流转服务三级联网,推进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9年,全县流转土地15万亩,土地规模经营总户数达9487户,流转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9.6%,适度规模经营度达29.3%。二是集体林权改革即将完成确权任务。建立健全林地流转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促进林地有序流转。2009年召开7次全县性林改工作会,县、镇街级林改培训会达到25场(次),林改调研、工作督促达80余次,完成林改主体工作,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实现“两个90%以上”,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支持双河、盘龙试验区因地制宜盘活农村土地。双河试验区主要发展规模养鱼、花卉苗木种植;盘龙试验区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奖励补助种姜大户,以生姜专业合作社和荣昌县帮友生姜种植有限公司为龙头,新发展生姜种植5000亩,实现生姜种植15000亩;通过土地流转,在大建果园、白鹤、永陵村发展巨桉5000亩。

(二)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改革。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调研。通过多次调研,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作为我县建立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制度的突破口。通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对农村废弃土地等进行复垦,也可由金融机构前期介入,以项目包装、支持投入的方式进行复垦。对部分复垦指标(地票)主要用于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项目抵充,其余进行土地储备。二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出台了荣昌府办发﹝2009﹞145号文件,首批启动双河街道、直升镇等8个镇街的复垦工作,2009年度完成土地复垦1600亩。

(三)新农村建设态势较好。一是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开工建设供水工程478处,已完成分散式打井461处,集中式供水工程3处,解决2600人饮水安全。完成6875口农村沼气池建设及24个配套服务网点建设。开工建设规范化卫生室9个。新农村电气化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查勘130项,方案提交115项,完成预算126项,签订施工合同105项,办理开工手续105项,完工32项。二是大力建设村级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点等。建设集“便民服务功能”和“社区办公”的社区老年服务站21个,配备室外活动器材21套。每个农村社区都建劳动就业培训室等“七位一体”标准化村级服务中心,完成农家书屋规范化建设48个。三是积极推进巴渝新居建设。注重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农村聚居区建设,提升村民社会管理化程度和公共服务度,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2009年全县完成新居建设900户,双河街道白玉社区28户新居建设已成为市级巴渝新居示范点。四是积极改造农村危旧房。结合新农村和康居点建设,加大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已完成改造2699户,改造面积达30万平方米。五是加大农村商贸网点建设。推进“双建工程”,建成日用百货镇级店12个、村级店23个;农业生产资料镇级店3个、村级店30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覆盖。

  • 0
郑重声明:资讯 【荣昌:“三推进”强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