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二)_龙泉清溪的空间_百度空间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耀

二、心智建设的结构决定慈善事业的前途

  实际上,心智建设就是如何修心,那心是什么,就是精神、理念,是决定人的行动能力、行动方向。刚才这一段路我们谈话,学诚大师就谈到理念非常重要,我非常同意大师的这个观点和角度。想一下,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是由理念和精神主导的。那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心智建设方式和现实的发展已经出现较大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孩子们思考问题、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心智建设的重要方面,比如大家会说,现在很多官员讲话太空了,这种现象主要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其实,许多教育方式在适应现代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学生在忙什么?天天做作业。大家想一想,我们有三亿多儿童,假若天天忙写作业,忙了十几年,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变成什么了?——做作业,考试。

  你变成了应对考试的机器,变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有人说做作业为什么不好呢?大家知道,他这个作业是什么呢?做作业,必须是两条:一条是要有对错,必须有标准答案;再一个,是不是背得很熟练。那这个创新在哪里?如何观察社会问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能力,这个没有,或者说很少。当我们看到大量国外的学生都在读经典名著,都在搜集信息,不断地做这种创新提案的时候,我们的许多孩子都在忙着做作业。

  我们很多家长(我自己也是)心里很难受,实际上我们就是用非常不健康的手段在压抑着孩子的心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甚至更可怕的是,现在有的地方,还弄出来一些现象(我都觉得不好意思的现象),他们要做检查。结果这些学生回家和家长说:明天要检查呢!我们必须得打扫卫生,弄干净,明天的穿衣柜要整齐等等,说领导要来检查——小小的孩子,都知道应对领导检查才要做干净呢!(掌声)

  坦率地说,这是不是毒化孩子们的心灵啊?(掌声)其实就是作假啊,领导来了我弄干净一点,打扫打扫卫生,领导走了我就随意。所以应该说啊,心智结构,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建设心智结构,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其实不仅仅是这种教育方式,它已经不自觉被带到了我们整个日常生活当中,而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些公共管理中,进入到了我们的企业,进入到了我们祖国的社会工作领域。应该说,我们年轻人,华人,在全世界都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勤奋、爱学习,但是这种心智建设的模式,对孩子们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我常常说,我们不应该怪孩子们,怪年轻人。年轻人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许多握有一定公共管理实权的这些人,或者说,年龄较大的人,是有责任的。在心智建设方面,我觉得我们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就导致慈善发展不能快,没有力度,我们还在重复着原来的许多旧的理念,使我们的行动没有力量。我们没有力量,可是我们还不知道,还在那里盲目的骄傲。

  很多外国朋友和我开玩笑,都说你们的GDP到了多高了,可是我们旅游团的{dy}个外事教育知识就是:请在每一个人的口袋里放上卫生纸,因为中国的厕所里没有卫生纸。这不是笑话,外国人一下子就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人家一般都知道,关键是我们自己的许多人不知道。我觉得这是障碍我们慈善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想特别要说的。

三、慈善要有力量的四个基本理念

  慈善要有强大的力量,要推动社会建设,我觉得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可能大家不一定接受,我觉得需要展开讨论:

  {dy},不是以暴易暴,而是以善易暴。大家知道啊,我们有一个词“以暴易暴”,以暴易暴是一个成语,对待暴、恶必须用同等的力量把他摧毁,大家知道我们千百年就是这样。你做的王朝不好,就以暴力xx,xx了之后,大家看看,新上来还是皇帝,过些年还和原来的皇帝差不多,这就是以暴易暴。在我们的理念中就是什么呢?一直就是善恶分明,常常是二元的、{jd1}的分析问题的一种理念。想一想,不管是我们的{lx},还是亲人朋友,谁没有缺点?谁身上没有恶?谁身上没有善?所以当投入社会发展的时候,要有一个理念,不一定说对很恶的人,我们一定要用更恶的手段和他对抗。所以做慈善,要用非常善良的心态,非常善良的方法,非常善良的手段来xx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些不良行为,而不是用其他一些同样不好的手段。不是以暴易暴,而是以善易暴。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日子不富裕,我骑着破自行车,刹车不好,擦了前边一个中年人,当时就想这个中年人会怎么对我?结果他扭头对我笑笑“嘿嘿,你这个刹车不好吧?”他这一句话对我这个心理的冲击啊,让我记了几十年。那么,以善对待一种缺点,一种恶,并不是没有力量,其实它的结果是很好的。

  我也听到一个故事,义和团时期,杀了几十名山西的传教士,非常暴力,后来就赔了几十万白银款,当时并没有发给家属作为抚恤金,而是用来建大学。当时有一个负责办理此事的人说,xx行为是很不开化,不要让它继续停在这个不好的状态。对他们的回应不是杀他们,而是倡导文明。这就是展现了善的力量。

  第二个理念,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尊重自我。我觉得说出来这个理念,一下大家很难同意。要使慈善成为力量,独善其身就行了嘛,为什么还要尊重自我呢?尊重自我还是你自己,有什么不同?今天,我说我和学诚大师很有缘分。刚才介绍大师的著作时,恰恰有一个书签打开了,有一句话,“尊重自身的价值,尊重别人的价值。”尊重自我和独善其身不太一样,独善其身往往是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就在家里静静的修养,什么也不管,有一点只管自己做善事,和社会没有沟通;但尊重自我就不一样,尊重自身的价值,尊重自身的一些社会需求,就要想到一些公益事业,大家都认定的一些公共需求就该来做,尊重自身的需求,就应该想到厕所要放卫生纸,就想到自己行动是不是不方便,路是不是老年人不方便,应该修一下……那尊重自己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你就会对周边的环境,对普通人的需求就开始xx,你认为它是合理的,不是千方百计的压抑自身的需求,包括喝茶、吃饭、讲卫生、对食品、xx的健康,你认为是合理的,就应该保护、促进,这样具有社会影响。应该尊重大家这样的社会需求。而不是社会有问题,我就不管了。尊重自我,就是尊重自己日常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我们去香港,他们在很窄的楼道里,改善着老人、小孩用的设施;而在很多发达的地方,我们没有给老年人、儿童留下空间,让他们觉得不方便,没有想到自己会变老。最近我向经济学家提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殿堂里没有谈孤儿问题、残疾儿童的问题、残疾人问题、老年人问题?坦率的说,外国经济学家觉得我的提问很自然,“你们的经济学家怎么不谈人?那你们的经济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谈起来会说,“不好意思,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我们做慈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尊重自我,要改变我们身边的一些条件,尊重自己日常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

  第三个理念,不是宗法本位,而是社会道德。主要是指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我们知道我们千百年的文化,特别强调家庭宗法伦理。大家都知道,推演出来就是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等等一套理论。这样的理念客观上是没有普通人的,我们在道德建设里面过于强调宗法,客观上把普通人的价值给泯灭了。所以沿袭出来的很多理念不是以人为本,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人,沿袭到极端,那不是极端呀,大家想想纲常伦理,用现在语言翻译出来不就是以领导为本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没有平等的意义。结果从事慈善的时候,就缺少了社会的公正,缺少了社会的道德。这在建立社会标准体系,实施社会公共管理时就束手无策。我做十多年救灾,就知道,来了之后大家说的话就是“要做清官”,即要做清官救灾。你只要以身作则,到那去说慰问的话,做姿态很重要。我就不信,看看国外怎么救灾。国外的救灾是听听老百姓,都是要求尽快把食品给他。所以不需要说空话,而需要在{dy}时间内把食品、衣物送给灾民。这就需要改变社会的管理体制,需要建立社会的公德。

  我做的事是推动救灾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如何做公共管理这样一套体系建设。这在汶川地震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的影响,社会道德其实是需要一种公共管理的道德,公共管理和一个人的以身作则是不一样的。公共管理就要有标准,就要非常具体,影响到了别人就不行。所以说西方社会建设的公共道德,起码有一条。比如下雪了,美国有的州就规定,你门前的雪要自己扫,不扫有行人在你那里滑倒受伤进医院,费用你承担。听起来好像很不合情理,但这就通过法律制定下来,这就是法律。它不是一个传统,法律就这样定,这是社会道德。我跟有关部门谈好多问题的时候,比如闯红灯,为什么有好多人都闯红灯呢?我们好多人自己骑自行车过马路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啊,很多中小学生不闯红灯,我们这些大人却闯红灯,大家就会说那是道德差,其实不是,不是个人道德,而是社会道德建设。社会道德就需要公布,行人闯红灯应该罚多少钱,全世界都在这样管理。我们xx靠个人道德加深修养,其实是一种宗法本位,这样一种传统的道德不适合慈善事业的大发展。这是第三个理念。

  第四个理念,不是受者感恩,而是施者谢恩。前几年发生一个争论,{zh1}要我来做裁判,有的地方发生争论,说捐助了学生,学生也不给我写个感谢信,也不给我汇报他的成绩,这不知道感恩不行!还在舆论中公开讨论,似乎还要定出一个标准,谁要不写信定出个协约是不是要罚。后来我看台湾的慈济功德会的录像,看了以后很有意思,慈济功德会有很多富人参与慈善项目,其中比如有的富翁给贫困的老太太洗了洗脚,这件事他做完了之后对老太太说:“谢谢。”问为什么要谢谢老太太,他说:“谢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来行善。”我看完跟别人讲,我们如果做慈善,都要求回报,要求感谢,那我们不跟千百年来整个皇权统治,总想到帝王是阳光雨露、皇恩浩荡是一样了吗?如果我们做慈善也沾染上了“皇恩浩荡”,施予了一点帮助就赶快让人说谢谢,我觉得那不是一种现代的慈善。

  所以我想,四个基本理念应该是善待外人、善待自己、善待社会,甚至是善待受助者,这是要做现代慈善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理念。



郑重声明:资讯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二)_龙泉清溪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