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医学堂灸课程讲义(二)

      上面我们讲人的身体从内外分阴阳,下面讲以上下分阴阳。以肚脐为界限,上为阳,下为阴。在肚脐两侧旁开2寸,各有一个属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叫天枢的穴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如果平肚脐划一条线,会有几个重要的穴位。

    (1)肚脐旁开0.5寸,是肓俞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冲脉与肾经之会。肓,是肓膜,肾经由此深入肓膜。什么是肓膜,有时专指心下隔上的脂膜。王冰在《素问痹论》: “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注释:“肓膜,谓五脏之间鬲膜也。”我们到可以宽泛的理解肾经在这里和五脏间的膜相联系。在现代针灸著述里,山西老中医赵辑庵先生针灸要诀与xx十法》提到过肓俞的应用,其他书籍医案很少提到具体应用。这个穴位,我是取之于师承,青年时代练脏腑功夫中用到,在以后临床实践,用之颇验,才重视它。日本的一个针灸学家,把它用来xx肾炎,很管用。〖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疾病〗xx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xx,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千金方》云:主赢瘦虚损。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2)天枢,上面讲到了。【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

       ①xx、腹胀、xx、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 l~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xx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xx性痢疾、xxxx。配足三里主治xxxx、腹泻;配上巨虚、曲池主治xx性痢疾;配上巨虚、阑尾穴主治急性阑尾炎;配足三里、大肠俞主治肠麻痹、xx。

     【备注】 大肠募穴

     (3)大横,

     〖取穴方法〗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xx,xx。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名解〗《会元》解释:“大横者,是腹部肠膜横结,足太阴之膏泽,横贯肠胃以助消化,对人体健康有伟大之功用,故名大横。”

      刚才我们讲在肚脐划一条平线,和任脉的穴位在体表交汇,划为一个十字,十字的中心点是肚脐。脐的中间,称为神阙。《会元》谓: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十月怀胎,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我们在介绍任脉几个重要的穴位。

    (1)关元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特异性】xxxx;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xx,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xxxx。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xx;此外,对神经衰弱、xx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xx)、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在《扁鹊神书》中:“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2)气海穴

    〖取穴方法〗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疾病〗绕脐xx,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xx,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肓之原穴。

     〖穴义〗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3)阴交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主治疾病〗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阴陵泉、带脉治赤白带下;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穴义〗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

     (4)神阙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疾病〗温阳xx,xx健脾。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xx,水肿鼓胀,脱肛,泄利,xx,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刺灸法〗禁刺;可灸。盐灸:将盐填脐心中,置艾柱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冬季更宜。

    (5)水分

     〖穴位取穴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主治疾病〗xx,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6)建里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主治疾病〗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5)中脘

      是胃之募穴、八会穴(府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特异性】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病症】

      胃痛,xx,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xx,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xx,脏躁,xx,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循经》:“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5)膻中穴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2),十字街头一盏灯

      这本是一个练习丹道功的一个名词,在这里我们借用,把肚脐,也就是神阙穴比喻为一盏灯,用灸法,以肚脐为中心交会点,各横竖一条线。竖线是任脉的路线,横线横贯任脉、冲、阳明胃经、太阴脾经。通过十字路径的诸穴,来调整冲任,交通阴阳,化否为泰。

      5,泰与否

     上面我们讲了以肚脐为界,身体的上下分为天地阴阳。如果从整体考虑人体的机能,疾病的就是一个“否”的状态。什么是否,否是《易经》的第十二卦,是个异卦相叠,下坤上泰。在《释文》:“否,备鄙反,。闭也,塞也。”否的下卦为坤,坤属地,地属阴气。今居下方,阴气重浊下降。上卦为乾,乾为天,天属阳气,阳气轻清上升。阳在上向上升,阴在下向下降,阴阳不能交感,就成为一个闭塞的局面。

     有一个成语叫“否极泰来”,我们xx疾病,就是从否到泰的过程。就是把卦象颠倒过来,下乾上坤,阴阳能够交感相融。

     中医里有一个“痞”字,《说文》释:“痞,痛也。”在拊按时,腹内结滞而痛。有一些带痞字的病名,如: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等等。

     在我们进入中年后,多数人在肚脐周围都可以摸到痞结、痞块。这些多是寒湿、寒邪凝滞,是人体阳升阴降的运化失衡。在前面我讲了在肚脐划一条水平线,肚脐,就是神阙,在任脉上。在临床上,我们观察肚脐的形状、位置是否偏移,能判断一个人的基本生命状态。有的人长的很正,有深度,俗话说,在里面能放多少米,你就有多少粮食吃。有的人的肚脐的开口挛缩着,甚至很小,长歪了,应该是先天气血不足的征象。有诸内必形之于诸外,一些老年病人,在腹诊时,你推一推他的肚脐,在正中的位置,不偏移,说明情况还算良好。有些一推,没根,会偏向一侧,这个气根动了,就像一颗大树,根不牢固了。

     两侧的肓俞属于足少阴肾经,是冲脉和肾经在这里交会。冲脉太重要了,贯穿全身,是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的称谓。其经脉在头部灌注诸阳,我们整个头部,诸阳之会,需要冲脉统领气血。在下肢渗入三阴,容纳来自经脉脏腑的气血。冲脉发于胞中,可以笼统的理解为小腹深处,冲、任、督、带、肾经都发源于这里,是男女皆有之气海,是生命之根。

     天枢属于足阳明胃,天地的枢纽,是大肠的募穴。募穴是脏腑的经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就像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阳明经主降,胃和大肠的功能体现是降浊。浊阴不降,清阳就不能升,心脑血管病,以至于整个身心的疾患,都可以体现在这个枢纽出了问题。

     经奇经八脉的带脉的“带脉穴”在两侧季肋下,大致也在这个水平线上。在这个线上下,能找到痞块,痞结。大小形状不同,有的是一大团,有的甚至大半个小腹都硬硬的有一层板油似的;有的象条索状;有的如红枣大小,有的如黄豆大小。有时是越小,积聚的时间越长。在针或灸后,会散开,变大,反而是好转的迹象。

     在任脉上的膻中、中脘,水分(脐上1寸)、阴交(脐下1寸)、气海、关元,都会寻找到痞结不同的迹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或许,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出现大的疾病,但这些迹象,就预示者隐患。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当读到这一句,不禁拍案:“好”。未至而迎,需要智慧、勇气、毅力。

     怎么化解这些痞结,人体的状况,可不是否极就泰来的卦象,痞到{jz},生命要结束了,要主动的化否、开泰。开泰的局面,需要一个信、诚、苦、专、灵的过程。

 

    

郑重声明:资讯 【厚朴中医学堂灸课程讲义(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