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研究院李镇江研究员新春期间受邀考察郑小谷故居

    

图为白石村周边环境

图为郑小谷故居大门

图为郑小谷故居大门内县政府设立保护故居遗址碑文

图为郑小谷故居二门

图为郑小谷故居门前明堂

图为县政府为名人郑小谷在县人民文化广场立的雕象

    白石村处于四面环山的平田腹地之间,其中三面由大瑶山西麓接脉及雷山、龙殿山、笔架山、瑶鹰山、天界山等等高峰骏岭的山脉环绕,一面小丘相迎,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地域。车子进入村子就能看到村头有一棵枝叶茂盛高耸入云,根部隆起象xxxxx在嬉戏的麻栎树,据说每次小谷出门,总是在此作别家人,回家在此下马报平安。都说有了这棵树才出郑小谷这样的人物,所以白石村人也就称之为镇村宝树了,所以许多闻小谷名而来白石村的人到此树下都会用敬仰的姿态去看看这棵大树。
    大门门头上有“比部第”三个字,左右有后人撰写的楹联一副,上联为:比部更新承继先贤扬国粹;下联为:典型犹在务期后裔振家风。主房为三间式大屋,中间正厅、两边寝室。右边比较完好,可惜左边墙已坍塌了。仰面向上,正厅屏风上方悬挂着郑小谷手书“有书带草堂”五个刚劲大字。两厢对联:家食尚书禄;国尊高密乡。屏风下方悬挂着郑小谷巨幅画像。正厅两旁悬挂两幅烙画。
在这座前清大屋里,仍摆设着郑小谷留下的茶几靠椅。睹物思人,无限怀念。正是此地当年造就了卓然独立xx,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文化哲学思想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反响的“一代宗师”。在这里,在烛光下,卷卷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格调高雅新奇的宏文巨著横空出世。他完成了《四书翼注论文》、《愚一录》、《补学轩文集》、《续刻补学轩文集》、《补学轩外编》,总计达四十卷之多;写出了《雅吟集》、《鹤唳集》、《鸡尾集》、《鸥闲集》、《幽女集》、《鸿爪续集》等二十四卷诗集,给后人留下诗歌2765首之巨。可与唐代的李、杜比肩。
    二门和西笑亭是后人复建的。二门上方镌刻有“郑小谷故居”五字。两旁对联:万卷藏书遗弟子;十年树木长风烟。西笑亭座在正厅外院子西南,六角形、琉璃瓦,亭下地面鹅卵石砌成的太极圈。目睹亭院,脑子忽地掠过郑小谷“优游意态从容步;西笑亭前日未斜”之句,十分抒情、十分惬意。亭檐下方悬挂郑小谷亲书“西笑亭”牌匾,书法优美自然,刚健隽永。出自于郑小谷之手的《西笑亭记》碑刻立于亭西。置身于如此境景,无不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艺韵味,给人以深潜的厚重感。
    “郑氏宗祠”与“郑小谷故居”仅一墙之隔。怀着崇敬的心情轻步慢挪在这静寂肃穆的宗族聚集地。{dy}感觉非常良好。祠堂整体保存比较完整。内分正厅和偏厅,中间隔一小院,两个园门对开。正厅大门右端摆列着几块石碑。左右上方悬挂清代官员赠予本族乡试及第之类的“文魁”牌匾。上方正中高悬着清帝钦赐的“赐进士第”凹槽形匾。正厅中堂供奉郑氏祖先牌位。两侧摆放郑小谷、郑名佐两进士和当代革命烈士郑功臣、郑晴山生平牌。两旁壁上悬挂本村族裔、现代画家郑栋、郑极兄弟俩合作的富有极高欣赏和研究价值的《云山苍莽》和《源远流长》两幅长画。默立堂中,心潮起伏:上有先贤哲人,下有功臣大家,令人肃然起敬。真是:贤良之地,遗风传承,道德文章,源远流长呀!
    郑小谷15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中进士当年即1835年任刑部江苏、云南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为官只14个月就以双亲“年老乞养”为由,辞归故里。此后,以读书著书教书渡其一生,曾在广州、宜州、桂林、象州等地多家书院任主讲,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成为清代xx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
    郑小谷自幼酷爱读书,一生嗜书如命,终日手不释卷,须臾不离。他说“书之养我,犹水之养鱼;鱼不能须臾离水,吾不能一刻离书。”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只要拿起书,就忘了饥渴,不知早晚,“更历寒暑不腻也”。郑小谷提倡博学强记,他说“书读一遍味同嚼蜡,读十遍苦中有甘,读百遍苦尽甘来。”这正符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他认为:“凡物阙斯补,补斯完,完斯止,学无所谓完也;凡物少斯补,补斯足,足斯止,学无所谓足也。故事皆可补,惟学无可补。”郑小谷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家中藏书颇丰,仅补学轩里的藏书就多达成9841册。
郑重声明:资讯 【中华国学研究院李镇江研究员新春期间受邀考察郑小谷故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