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之一_定空法师_新浪博客

静止的流水之一

阿  姜 

    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

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

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

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

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

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

 

    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

相混淆了。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

──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有些人认为,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著和卧

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 「三摩地( samAdhi,定)」,字面上的

意思是「稳固地建立起心」。要增长三摩地,并不必要去压抑心。有些人试图以静静地

坐著,xx不让任何事物干扰他们,来得到平静,但是,这就如死了一般。修习「三摩

地」是为了增长智慧和理解。

 

    「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 它专住在那一境上呢?它专住在平衡的一境

上,那就是它的境。但人们试图以安静他们的心来修习禅坐。他们说:「我试图禅坐,

可是我的心连一分钟都无法静下来;一下子飞到这儿,一下子又飞到其他地方去......

,我怎样才能使它停止下来呢?」你不必去停止它,重点也并不在这里。有移动的地方

就是理解生起的地方。有些人抱怨说:「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来;它又跑掉,我就再

一次把它拉回来......」因此它们就坐在那儿拉来拉去。

 

    他们以为自己的心在到处乱跑,实际上,它只是看起来好像在四处乱跑。举个例子

,看看这间讲堂......,你会说:「噢,好大啊!」事实上它根本不算大。它看起来是

大或小,都是凭著你对它的感觉。实际上,这间讲堂的大小只是它的大小,非大也非小

,但人们总是跟随他们的感觉跑。

 

    以打坐来寻找平静......,你必须了解平静是什么。 如果你不了解,就无法寻获它

。例如:你带枝非常昂贵的笔到寺院来,而在你来这儿的途中,你将笔摆在前面的口袋

,但你拿出来后,却将它放在后面的口袋罢!现在,当你伸进前面的口袋时...... 笔不

在那儿了!你吓了一跳。你会吓一跳是因为你的误解,你没见倒事情的真相,所以结果

是苦。不论站、行、来和去,就是不能停止对遗失笔而产生的苦恼。你错误的理解因而

造成你受苦。理解错误会造成苦...... 「真是太可惜了!我几天前才买了那枝笔,现在

遗失了。」

 

    但后来你想起:「噢,当然啦!我去洗澡的时候,将笔放在后面的口袋了。」当你

一记起这事时,即使还没看到笔,便已经觉得好多了。你了解吗?你快乐了,也可以停

止对你的笔的耽忧。现在,你已经确定了,因此当走路时,会将你的手伸进后面的口袋

,而笔就在那儿。你的心一直在欺骗你,而忧虑来自你的无知。现在,看到笔,疑惑也

就消失了, 忧虑也平息了下来了。  这种平静来自于看见问题的起因──「苦的起因(

samudaya,集谛)」;在你记忆中,笔就在你后面的口袋,那一刹那,就有了「苦的息

灭(nirodha,灭谛)」。

 

    所以,你必须思惟,为的是要找到平静。 一般人通常以为平静就是指单单地使心平

静下来,而不是使烦恼也一起平静下来。烦恼只是暂时地被压抑著而已,如同被一块石

头压著的小草,三、四天之后,你将小草上的石头移开,不就之后,它就会再长回来。

小草并没有真的死去,它只是被压制住而已。这跟禅坐时一样:心是平静的,然而,烦

恼并没有真的平定下来。因此,「三摩地」并不是很确定的。要找到真正的平静,就必

须增长智慧。三摩地是一种平静,就如石头压著小草般......,几天之后,将石头移开

,小草就会再长回来,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平静。智慧的平静就好像将石头放下后,就不

去移开它,而让它在原处。小草不可能再长回来时,这才是真正的平静──烦恼的平息

,来自于智慧的稳定平静。

 

    我们说「智慧(般若,pan~n~A 」和「三摩地」是分开来的东西。 但是,本质上,

它们是同一的,相同的。智慧是三摩地活动的作用,三摩地是智慧不动的相貌,它们从

同一个地方生起,可是有不同的趋向、不同的功用。就如同此处这棵芒果树一样,小的

芒果会愈长愈大,直到成熟;虽然它们同是一个芒果,但却有不同的情况。小芒果,大

芒果和熟透的芒果都是同一颗芒果,只是它的状况改变而已。在佛法的修行里,有一种

情况称做「三摩地」,而稍后的情况称做「般若」。 但是,实际上,「尸罗( s { la

,戒)」、「三摩地(定)」和「般若(慧)」都是一样,就如芒果一般。

任何情况下,在我们的修行中,不论你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说,都必须从心开始。

你知道这颗心是什么吗?心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它在那里?没有人知晓。 我们只知

道我们想去这里或那里, 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我们觉得好或不好......,可是心本身

似乎不可能知道。 心是什么?心没有任何形相。那个领受善和恶的法尘的,我们称做「

心」。 如同一间房子的主人,主人待在家里,当客人来访时,它就是接待客人的人。是

谁领受法尘的呢? 那个知觉的是什么呢?是谁放下法尘的呢?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心」

。 但是人们看不到,他们反覆地打转:「心是什么?心是什么?」别把问题给搞混淆了

。 那个领受法尘的是什么?心喜欢某些法尘,而有些则不喜欢。那是谁?有一个喜欢和

不喜欢的人吗?当然有,但是你看不到,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心」。

 

    在我们的修行中,  并没有必要谈「奢摩他(  samatha,  止)」或「□婆奢那(

vipassanA,观)」只要称它做佛法的修习就够了,然后从你的心著手。什么是心?心就

是那个领受和觉知法尘的。 有些法尘有喜欢的反应,有些法尘的反应则会是不喜欢的。

那个接受法尘的人带领我们进入快乐、痛苦、对与错之中。可是它没有任何形相。 我们

认为它是我,但它实在只是「名法( nAmadhamma )」而已。 「善」有任何形相吗?「

恶」呢?「乐」与「苦」有任何形相吗?这些都是「名法」, 不能拿来跟物质的东西比

较,它们是没有形相的......可是我们知道它们存在。

 

    因此,我们说:要由平定心来开始修行。 将觉醒放在心中,如果心是觉醒的话,它

将安住于平静之中, 有些人不去觉醒,而只想要平静──一种空白,所以他们永远学不

到任何东西。假使我们没有这个「觉知者」,我们的修行要以什么做为根基呢?

 

    如果没有长,就不会有短;如果没有对,就不会有错。现代人一直在学息,寻求善

和恶,但他们对超越善和恶之外的,却一无所知。 他们知道的只是善和恶:「我只要取

善的。 关于恶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时间内,它会再

犯错。 对会导致错,人们只是不断地在对与错之间寻找,而不试图去寻求非对也非错。

他们学习对和错,他们寻求功德,但对于超越善、恶之外的, 却一无所知,他们学习长

和短,可是对于非长亦非短的,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这把刀子有刀锋、刀背和刀柄。 你可以只拿起刀锋吗?或只拿起刀背或刀柄?刀柄

、刀背和刀锋这些部位都在同一把刀上; 当你拿起刀时,这三个部份都同时被一齐拿起

 

    同样的道理,你拿起善的,恶的就必定相随。 人们寻求善而试图将恶给扔掉,可是

他们却不学习非善与非恶,如果你不学习这点的话,就不会有圆满。 如果你取善,恶便

随至;如果你取乐,苦必随至。 执取善而拒绝恶的修行,是小孩子的佛法,有如玩具一

样;肯定的,这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是,假使你握持善,恶将会随至,这条路的尾端是

混淆不清的,并不很好。

 

    拿个简单的比喻来说:现在,假使你有小孩子,而你只是希望去爱他们,却永远不

经历憎恶,这是不懂的人性的人的想法。 如果你握持爱,憎恶就会追随。同样的道理,

人们要隹决心要学习佛法以增长智慧,就会尽可能地仔细学习善与恶。 现在,认识善与

恶了,他们做什么呢?他们试图去执著善,而苦亦随至, 他们不去学习超越善与恶之外

的,而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

 

    「我要成为这样子」、「我要成为那样子」......, 但是他们从不说:「我什么都

不做,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我』」......,他们不学习这点,而只扛想要善。 如果他

们达到善,他们就迷失在其中。 如果事物太美好了,它们就会开始败坏。所以,他们最

后就这样反反覆覆地下去。

 

    为了平定心和清楚知道领受法尘的人, 我们必须去观察,追随「觉知者」,训练心

直到它清净为止。 你应该使它清净到什么程度呢?假如是真正清狰的话,心应该超越善

与恶,甚至超越清净,这就结束了,这就是修行结束的时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静止的流水之一_定空法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