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迈腾后悬挂塌陷问题

考证迈腾后悬挂塌陷问题

 

 

 提到,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变速器、激光焊接等等这些先进技术,还是油温传感器、滑阀箱、啃胎、后塌陷这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事件?可以说是一辆矛盾的车,高科技赋予这辆车出色的驾乘舒适性,同时也对可靠性提出巨大挑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众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中的一个——后塌陷现象。

  可能有一些网友xx不多,对于这个事件还是一头雾水,不要着急,只要抽出5分钟时间,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词“ 塌陷”,就能看到大量来自网站的报道和车主的反馈。可以肯定的是,这{jd1}不是什么少数个别现象,而是某些批次车辆的普遍问题,甚至已经出现了“塌陷门”这一专用名词。

关于塌陷事件,京华时报2009年2月26日C09版做了详尽的报道:

文中关于后塌陷的主要原因是这样叙述的:

    “据悉,目前一汽大众为迈腾这款车型向4S店提供4种不同软硬度类型的弹簧,分别为代号AC和AD的3点和4点式(用彩色点标记弹簧的软硬程度,越多为越硬),而问题迈腾车型上安装多为没有AC或AD代号的1点和2点式弹簧。大部分已经更换的迈腾车上重新安装了AC3点式弹簧,极个别车主甚至更换了硬度更大的AD4点式弹簧。此外,新更换的弹簧比旧的尺寸上粗了0.5mm,对车辆的支撑力更大。天达的售后经理表示,除车型上安装有一部分1点式的弹簧外,基本上绝大多数车型上的弹簧全来自德国。”

    “……最初引进时,为符合国内车用户更追求舒适感的用车需求,为车型配备了更趋向舒适性的较软的弹簧。但无论是上市之前的本土化适应测试,还是决策、技术层的管理人员,均未能周全考虑到中国和欧洲用车的实际差别。国内道路状况更复杂,路面质量较差,减速带过多,国内多数驾车者并没有低速过减速带的良好驾驶习惯;同时国内消费者用车时,后座坐人的概率更高,而很多用车者行李厢常装满物品,这都会使后轮和弹簧长期保持较强的负荷,也就造成了底盘塌陷的根本原因。”

以上文字xx引用自《京华时报》,与本博客观点无关!

『图片来自“阔少”的社区文章』

    论坛里有一些车主已经更换了的后,例如ID为“阔少”的车主,在将原来的“2点”弹簧免费更换为“3点”的。从车主拍摄的图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弹簧上标记的彩色点。
原帖:白腾4S索赔后减震弹簧带图作业!!

    而ID为yi5259684的车主的作业更加详细,其中有照片展示了后塌陷情况,并且记录了更换的过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一下。
原帖:更换后减震弹簧,谈售后服务的改进

    看来后轮塌陷问题就是出自弹簧,这一现象往往是行驶在一万公里以内就会出现。由于厂家为了适应国内路况以及提高巡航行驶的舒适性,使用了较软的弹簧,结果不能适应国内正常使用的要求,以至于最终超出原厂弹簧的负荷,导致弹簧产生{yj}变型,也就是所谓的“塌陷”,此外还伴随有“啃胎”现象。解决方法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更换更高硬度的弹簧。

   还记得我们的长期测试车吗?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对这辆进行了很多测试,塌陷这样的问题自然也不能放过!

『测试车』


征集测试项目 本站长测开始

 


 

    具体的测试方法是这样的,我们首先于2009年9月中旬,也就是测试车刚到编辑部不久的时候测量了一次后空载的离地高度和乘坐三人的离地高度,所谓的“离地高度”是指从地面到后轮轮眉的高度。在{dy}次测量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内这辆作为编辑部工作车正常行驶,2009年12月4日我们再进行相同测试,通过计算离地高度的差异判断是否有塌陷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满载”并不是达到的承载极限,而是让三个人一起坐到的后座上,当然也不能是随便谁都可以,而是特意从编辑部里挑选了三位“重量级”人物,他们加起来的总重量超过250公斤,足以对的弹簧造成明显的压缩。

   有读者可能立刻要产生疑问了,这三个人的体重难道几个月来就不会有变化吗?当然会有变化,不过这不是重点,因为迈腾后悬挂的塌陷现象并不是指满载状态的塌陷,而是空车状态就有塌陷!

 

● 以下就是两侧测量的结果:

◆ {dy}次测量: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是编辑部中{zshy}的交通工具,行驶也是与日俱增。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一”长假期间我们的还经历了一次长途考验,详情请见文章:

-满洲里超详细游记(全部更新结束)

 


 

第二次测量:

从中可以,如果考虑到测量的误差,这辆长期测试车的后塌陷似乎并不是很明显。比网络上一些车友的情况要好很多。为此我们致电某-了解情况。维修部门给出的回答是:后塌陷问题出现在2009年4月之前生产的多数上,而之后生产的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也不排除个情况,只要空车状态下测量车轮的中心点到轮眉的距离低于370毫米,就可以到当地的免费更换后弹簧。

    所以,我们又回去重新测量一下后轮中心点到轮眉的高度,做法是用第二次测量的空载状态下地面到轮眉的高度减去车轮中心点到地面的高度。

{zh1}计算可得后轮中心点距离轮眉的高度为:
    左后轮:68.5-32=36.5cm
    右后轮:69.2-32=37.2cm


     从结果来看,恐怕这辆的已经到了可以更换的边缘,各位车主有时间的话也可以xx一下自己的后,如果您的车是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购买的,那么很有可能也出现了塌陷问题,请及时与联系更换。

    熟悉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后塌陷不仅仅是的专利,就有过相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无非也就是更换弹簧,其实这都不是什么大毛病,解决起来也很简单。但我想说的是,目前各个厂家在新车投产之前都应该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路试”,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例行程序。可是从这起塌陷事件可以看出,厂家似乎并没有在产品投产前及时问题,虽然{zh1}得到合理解决,却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产品的口碑。所以希望今后厂家在推出新产品时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考证迈腾后悬挂塌陷问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